林 航
(福州市建筑设计院 福建福州 350001)
项目地处连江县福州都市区北翼,被称为闽地首府福州的海上后花园。作为福州半小时通勤圈内的重要板块,是福州城市产业职能承接地。用地靠山面海,沿着海岸线展开成狭长的带状,定海湾天然地形自海岸至内陆高差较大。自然形成沙滩海岸带和内陆带。该工程地形图如图1所示。
图1 地形图
图2 工程地质剖面图
图3 建筑剖面示意图
该工程8#楼为例,8#楼为地上33层高层住宅,高度96.40m;地下1~3层为地下车库,高度14.60m;±0.00对应黄海高程为38.80m。工程地质剖面图如图2所示,孔口高程从黄海7.78m~36.53m,坡度较大,为典型的山地剖面,相应位置处的建筑剖面示意图如图3所示,其中ZK52和ZK56分别为8#楼北面和南面角点处钻孔。D25、ZK113和ZK126为裙房的钻孔,主楼与裙房设缝断开。8#楼室外地面完成面黄海高程为38.80m,底板面黄海高程为24.20m,裙房南侧的ZK126处室外地面完成面黄海高程为11.20m,为保证主体结构安全,北侧设置挡土墙,防止土压力直接作用于主体结构。主体结构为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Ⅰ1类。基础采用墙下条形基础,基础持力层为第5层中风化花岗岩,承台面黄海高程为24.00m,承台高度2.0m,基础埋置深度为2.2m。按照《高规》[2]12.1.8-1条要求基础埋深h=(96.4+14.6)/15=7.4m,根据该场地地勘报告和项目总平面图,ZK52和ZK56中风化花岗岩面标高分别为33.53m和25.06m,承台底黄海高程为22.0m,高于承台底标高。如按照规范要求的1/15建筑物高度确定基础埋置深度,将会给施工带来极大的困难,也会大大提高建设成本和工期,严重影响项目的进展。
以8#楼(高度最高)为例,在满足地基承载力、结构抗倾覆、结构抗滑移要求的前提下,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保证结构安全。
基础持力层采用第5层中风化花岗岩,中风化花岗岩埋藏深度浅,强度高,工程性能好,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2500kPa,条形基础的基底平均压力值为pk=2000kPa。pk 在抗倾覆验算时,如电算中带入南北侧裙房,将增大抗倾覆力臂,从而加大抗倾覆力矩。但由于裙房层数少,柱距大,刚度小,故不可考虑裙房的有利作用,电算时,不可带入南北侧裙房。根据盈建科结构计算软件计算结果,在5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0.8kN/m2)和多遇地震(小震)作用下[4],结构整体抗倾覆验算,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50年一遇基本风压和多遇地震下结构整体抗倾覆验算 高层建筑在承受地震作用、风荷载、其他水平荷载或偏心竖向荷载时,筏形与箱形基础的抗倾覆稳定性应符合下式要求[1]: KrMov≤Mr (1) 式中:Mov——倾覆力矩(kN·m); Mr——抗倾覆力矩(kN·m); Kr——抗倾覆稳定性安全系数,取1.5。 根据计算结果,在5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下,抗倾覆稳定性安全系数Kr=Mr/Mov=6.29>1.5;在多遇地震(小震)作用下,抗倾覆稳定性安全系数Kr=Mr/Mov=29.43>1.5,且依据《高规》12.1.7条及条文说明,知该工程基础底面无零应力区,在5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和多遇地震(小震)作用下,结构的抗倾覆能力满足要求。 为达到大震不倒的性能化设计目标,在10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0.9kN/m2)和罕遇地震(大震)作用下,用盈建科结构计算软件进行结构整体抗倾覆验算,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百年一遇基本风压和罕遇地震下结构整体抗倾覆验算 根据计算结果,在10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下,抗倾覆稳定性安全系数Kr=Mr/Mov=5.57>1.5;在罕遇地震(大震)作用下[4],抗倾覆稳定性安全系数Kr=Mr/Mov=4.20>1.5;在10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和罕遇地震(大震)作用下,结构的抗倾覆能力满足要求,能实现大震不倒的性能化设计目标。 结构抗倾覆能力满足要求。 高层建筑在承受地震作用、风荷载或其他水平荷载时,基础的抗滑移稳定性应符合下式要求[1]: KSQ≤F1+F2+(EP-Ea)L (2) 式中:F1——基底摩擦力合力(kN); F2——平行于剪力方向的侧壁摩擦力合力(kN); Ea、EP——垂直于剪力方向的地下结构外墙面单位长度上主动土压力合力、被动土压力合力(kN/m); L——垂直于剪力方向的基础边长(m); Q——作用在基础顶面的风荷载、水平地震作用或其他水平荷载(kN); KS——抗滑移稳定性安全系数,取1.3。 2.3.1基础顶面的风荷载、水平地震作用 8#楼X向迎风面长度大大超过Y向迎风面长度,故最不利抗滑移方向为与X向迎风面垂直的Y向。根据盈建科计算软件计算结果,作用在基础顶面的Y向风荷载Q1=20 082kN,水平地震作用Q2=4140kN。 地震设计状况下,作用在基础顶面的水平荷载Q=4140+0.2×20 082=8157kN。 风荷载设计状况下,作用在基础顶面的水平荷载Q=20082kN>8157kN。由此可知,风荷载设计状况起控制作用,取Q=20 082kN。 2.3.2基底摩擦力合力 基底摩擦力合力:F1=u(Fk+Gk) 式中:u——为基础和岩石地基的摩擦系数; Fk——上部结构恒载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kN);根据盈建科结构软件计算结果Fk=520 790kN。 Gk——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kN);属于对抗滑移计算的有利荷载,该工程忽略不计。 基础与地基的摩擦系数,可根据试验或经验取值,也可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中关于挡土墙设计时按墙面平滑与填土摩擦的情况取值[3],其值如表3所示。该工程摩擦系数取0.4。 表3 土对挡土墙基底的摩擦系数 注:①对易风化的软质岩和塑性指数Ip 大于22 的黏性上,基底摩擦系数应通过试验定;②对碎石土,可根据其密实程度、填充物状况、风化程度等确定。 经计算基底摩擦力合力F1=0.4×520 790=208 316kN。 2.3.3侧壁摩擦力合力 属于对抗滑移计算的有利荷载,该工程忽略不计。 2.3.4结构外墙面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 两侧外墙均无覆土,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均为0。 2.3.5抗滑移验算结果 抗滑移稳定性安全系数: 依据以上计算结果,该工程基础的抗滑移稳定性满足要求。 基础持力层为中风化花岗岩,强度高,工程性能好,无需验算地基整体稳定性。 虽然该工程基础未出现零应力区,但南面和北面X向剪力墙(外墙)在风荷载工况下均出现了拉应力。剪力墙混凝土在风或地震作用下若开裂,开裂的混凝土受到反复的拉、压作用,致使剪力墙的混凝土破坏,从而造成混凝土的实际抗剪承载能力减低,影响结构安全。为保证主体结构安全,所采取的安全措施:①调整墙厚,在建筑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大拉力较大处的剪力墙的厚度。②为减少裂缝,避免剪力墙在水平力引起的拉力下产生过大裂缝。该工程验算在Nmin工况的剪力墙配筋,在拉力作用下,钢筋的应力不超过180N/mm2。③出现拉力的剪力墙下增设抗拔锚杆。 岩石地基上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深度规范给予了适当放松,高层建筑由于自重大,质心高,基础设计在满足地基承载力的前提下,还需满足在承受地震作用、风荷载和其他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基础抗滑移、抗倾覆验算。且在抗倾覆验算时,若裙房的层数少、柱距大、刚度小,设计中不可计入裙房的有利作用,不可带裙房计算。2.2 结构抗倾覆验算
2.3 结构抗滑移验算
2.4 地基整体稳定性
2.5 安全措施
3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