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语言景观实态及构建策略研究

2019-11-06 09:14魏笑梅
绥化学院学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语码标牌景观

魏笑梅

(宿迁学院 江苏宿迁 223800)

近年,语言景观逐渐成为国内外社会语言学研究热点。文献显示,针对大城市或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多语研究或地域对比研究开展较多,而中小城市语言景观研究却屈指可数。语言景观是城市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表征,是其生态文明环境构建的核心要素,语言景观水平映射城市规模和居民受教育程度。关注中小城市语言景观建设有益于平衡语言生态圈,优化整体语言文字环境,弥补其语言建设的缺陷,进而助力中小城市“文明城市”的创建和国际化进程。

一、语言景观理论阐定

语言景观最早由Landry&Bourhis提出,旨在研究“某个特定领界或地区内公共和商业标牌中语言的可见性和凸显性”。具体言之,语言景观包括“某个特定领界、地区或城市群中,所有公共路标、广告牌、街道名称、地名、商户标牌和公共标识”。[1](P24)语言景观具备两种功能:信息功能和象征功能。信息功能主要向读者传递标牌的提示、指示、警告等讯息,属于标牌的显性功能;而象征功能关联语言与文化的微妙关系,指向语言背后的群体地位和权势,属于标牌的隐性功能。

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将语言景观标牌分为两类: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标牌统称为官方标牌,涉及路牌、指示牌、警告牌、楼牌名、公园名称等,是官方意志和权利的映照,此类标牌应具备共通性、历时性、辨识性等特点。自下而上的标牌统称为私人标牌,即企业或个人以商业介绍和宣传为目的而设立的标牌,呈现独特性、共时性、多样性等特征。

自语言景观概念问世至今,得力于国内外学者通力合作,语言景观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得以持续发掘和拓展,视角愈发新颖、独特,相关论文、专著、专题研讨会等层出不穷。国外语言景观研究着重于语言的使用、语言政策的实施、地区性或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以及英语的传播和扩散。[2](P4)环顾国内,与语言景观联系紧密的公示语研究趋于成熟,但以语言景观为关键词的研究起步较晚。纵观涉列文献,国内语言景观研究主要涵盖几个方面:国内外语言景观综述性研究、理论框架和方法研究、调查实证研究、地区对比研究、译写研究、多语现象研究;少数研究涉猎跨文化互文现象、语言权势、多模态维度。概而论之,国内语言景观研究以综述概论和微观实证调研为主,对宏观层面的语言政策、少数民族语言、英语传播等乏善可陈。而调查实证也多集中于大型城市,欠缺对中小城市或城镇的语言景观探究。本文希望能够为中小城市语言景观实态研究提供参考。

二、语言景观剖析

语言景观归附于语言学与地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交叉范畴,是动态性、多模态化、交互式空间语言符号,深层折射地区经济、文化和国际化程度。作为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苏北S市致力于旅游资源品质化建设,着力打造宜居宜业最佳环境。本次调查意在推进以S市为代表的中小城市语言景观的优化和城市形象的提升。

调查以定量研究方法为主,每单张标牌被认定为一统计单位。调查区域涉及该市4A级景点、4A级公园、核心商业圈店铺、路牌、指示牌等。鉴于官方标牌和私人标牌在创立者意图、读者心理、语言实际运用等层面存在差异,本次调查对官方标牌和私人标牌加以区分。借助于数码相机,田野调查分两次完成,共采集430张标牌,筛选后得到有效标牌382张,其中官方标牌182张,私人标牌200张。笔者试从语言取舍、语码取向和译语剖释三个角度对该市语言景观调查情况予以解析。

(一)语言取舍。语言取舍是指语言社区内语言倾向性选取和舍弃,是执政者语言权势的征象。语言权势是执政者借助自身权力对语言选择、传播方式和呈现方式加以干涉,达到控制社会各阶层意识形态的目的,反映了各阶层社会地位及身份认同。语言权势渗透至语言景观标牌中,深度支配语言取舍。官方标牌体现执政者意图,其语言取舍体现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要求;而私人标牌更能真实反映该语言社区内各国语言取舍状况。该地区官方标牌和私人标牌语言取舍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标牌数量及语言比例情况

表1 显示,官方标牌以中英双语为主,多语使用率高于中文单语使用率,体现了政府着力于构建国际化城市、塑造良好国际形象、与世界接轨的决心和意志。图表中英文单语的使用率为零,表明了政府机构作为权力支配主体,借助限制公共领域内的单语、双语或多语的语言呈现方式,掌控语言文字宣传途径,借此干预民众语言选择,维护国际化进程中汉语的统治地位。

语言景观的动态性和灵活性特点使之时常与语言政策产生分歧。表1所示,私人标牌中,中文单语占绝对优势,真实写照该地区语言取舍情况,默示该地区民众在语言心理认同性、外语接受度和语言能力方面与官方期望存在差距,这同上海等一线城市私设景观里英语地位超过了官方语言景观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3](P30)显而易见,除了受语言政策影响,语言景观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群众认知能力、国际文化交流化程度息息相关。

对比官方标牌和私人标牌可见,官方标牌和私人标牌中双语使用比例悬殊,中文单语比例差距明显,官方标牌中多语使用率也远高于私人标牌。两者语言取舍侧重点差别显露了语言政策和语言实际运用的权势博弈。官方标牌和私人标牌的同步与否能够帮助执政者明晰宏观语言政策方针的贯彻落实情况,由此调整语言发展策略,优化语言环境,服务民众,服务社会,加速国际化步伐。另者,私人标牌中存在中英双语混用、英语和汉语拼音混用现象,如“简·Style”、“Happyqiubi(快乐丘比)”等。此类店牌标新立异、不伦不类,违反了语言文字应用法律法规,违背了汉字或英语运用规律,误导了英语初级学习者。

(二)语码取向。场所符号学是语言景观研究中较为成熟的理论分析框架,包括语码取向、字刻、置放等要素。[4](P219)语码是人类言语交际过程中运用到的任何语言形式,语码取向是指在双语或多语标牌中,语言的排列顺序和空间布局。语言排序中,孰先孰后、孰大孰小深层映射该语言在言语社区的地位和优先关系。空间顺序是阐明物体空间结构时所遵循的规则或习俗。要而论之,空间顺序分割为上部和下部、左列和右列、中心和边缘。当语言标牌涉及两种或多种语言时,空间排列顺序的差异反映优先语码和次要语码的语言政策倾向性和社会接受度。一般而言,横向文字排序时,优先语码居于上部,次要语码居于下部;竖向文字排序时,优先语码置于左列,而次要语码置于右列;包围式文字排序时,优先语码处于中心位置,次要语码处于边缘位置。语言现象具备区域差异性和约定俗成的特质,因此不同言语社区中语言标牌的空间排列顺序并不统一。例如,阿拉伯国家语言依照从右及左的书写规律,语言标牌中优先语码和次要语码的位置应顺应式变化。

通过实地调查和语料分析,该地区语言标牌中文字设置基本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要求,即公共服务行业中以规范汉字为基本服务用字,语码取向诠释了汉字在各种文字排列中的强势地位。绝大多数店铺将汉字置于标牌核心位置,显眼、醒目,其他语言处于次要位置,起到翻译、补充、说明、象征意义等作用。当然,极少数私人店铺为吸引高消费和新兴消费群体,显示其独特性、高档化和国际范,将英语列为优势语码,在店牌中处于主导位置。譬如,在一家名为“V-man(潮流男装)”男装店店牌上,英文“V-man”处于标牌上方且中心位置,字码大约占据整个标牌的三分之一,而汉字“潮流男装”处于右下方,仅占整个版幅的二十分之一。此类语言标牌违背了在公共领域内,语言标牌以汉字为主导的国家方针,暴露了语言政策和语言实际运用的隔阂,突出了英语作为第一国际语言的霸主地位和对非英语国家的文化入侵现象,同时也体现了国际化时代背景下,民众外语语言意识增强,并借以提升外语语言能力的期望。

(三)译语剖释。语言景观承载城市品牌形象和文化内涵,而中英双语景观则是立足未来、展望国际的城市名片。语言景观双语译写失误主要源于基础语言知识欠缺和深层文化知识匮乏,易导致信息传播停滞、引发文化冲突,降低跨文化交流效能。双语译写失误主要分为语言错误和语用失误两类。

1.语言错误。语言的规约性和传承性呼吁语言使用的规范性,语言层面的准则化是话语意义生成的根本、语言传播的基础、语言生存和发展的保障。语言错误是对语言知识本体的背离和语际交流的障碍。调查数据表明,该地区语言景观标牌中的语言错误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拼写错误。翻译者的疏忽、监督者的失职和标牌制作者的粗心导致标牌中拼写错误层出不穷。例如,景区导向牌中的“手机充电”译为“Coll Phone Charging”。显然,标牌中“coll phone”拼写错误,其正确写法为“cell phone”。尽管此处失误未必导致歧义生成或交流阻塞,但其关乎景区形象、城市风貌和人文素养,需尽量避免。

译文“拼音化”。标牌拼音化反映了该地区重视双语环境建设却又力不从心的态度取向,是语言景观翻译中常见的不规范现象。譬如,某一女装店店牌为“梦之屋”,译文为“MENGZHIWU”。之于当地人或外国人,拼音部分仅体现象征功能,而未能发挥其实质性信息功能,存在意义有限。

译语不一致。翻译的灵活性、动态性、时代性赋予了译文特色形式和丰富内涵;翻译亦需受制于区域性、协调性和一致性,避免误会产生和意义错层。该市路牌翻译中,Road和Lu混用,甚至同一条道路出现两种不同翻译,如“项王路”翻译为“XIANGWANG LU”和“Xiangwang Rd.”; 景区内的“虞家铺子”被译为“Yu Home Shop”和“Sale shop”。类似译语不一致现象易引发读者理解失误和信息传达缺位,亟需规范。

语法错误。语法规则是言语表达须遵循的客观存在,乃习惯所致,而非人为设定。语言基础薄弱和粗心疏忽致使语言景观标牌中译语语法错误屡见不鲜且复杂多样。比如,某指示标牌中,“未满18 岁禁入”对应翻译为“under 18 years old are forbidden.”。对于中国读者来说,译文意义明了,但表达方式脱离语法规则,句子成分界限不清,生搬硬套痕迹明显。

2.语用失误。语用失误并非一般意义上遣词造句中语言运用错误,而是碍于表达方式、惯用语使用、会话语境背离目的语习惯而导致的话语建构失效。Thomas将语用失误划分为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5](P100)

语用语言失误囊括词汇使用、发音特点、句法表述等不合时宜,缺乏恰当的语用表述而引发的失误。[6](P114)例如,某公园警示语“禁止嬉水”被译为“DO NOT PLAY IN THE WATER”,英语和中文涵义相差甚远。“嬉水”在英语中类似表达是“play with water”,而“play in the water”与“play with water”实属不同概念,译者将汉英短语等同,引起表达歧义和读者不解。

社交语用失误强调基于历史背景、文化价值观、社会环境差异造成的表达失误。会话的生成依赖准确的语言知识,还要兼顾交际双方的背景,注意会话语气。比如,某景区母婴室外指示牌提示“男士止步”,相应译文为“men stop”。此处英文表达直接且生硬,违反礼貌原则,语气不和谐,极易引起他人不适感。改译为“Female Only”则令语气委婉且信息传递无误。

三、语言景观构建要略

对比于大城市,中小城市语言景观中私人标牌和官方标牌语言取舍的差异性说明语言政策地方化落实力有待于增强,标牌信息功能亟需提升;少数标牌持有者对语码排序欠合理,未能充分保障汉语的优势地位;语言景观翻译漏洞百出,有损城市文化形象。综合上述中小城市语言景观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从政府政策规范、行业部门协作、平行语料库建设和语言政策推广等方面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优化语言景观,改善城市文化环境。

(一)发挥政府职能,规范语言行业标准。规则是事物运作遵循的法则,是行为活动开展的前提,要求参与人谨遵恪守。基于中小城市语言景观参差不齐、不得章法的境况,政府要充分发挥其执政效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借鉴其他地区经验,结合当地特色,由政府牵头,邀请语言专家和地方院校语言类教师共同成立专项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集思广益,制定和审核语言景观建设细则,规范实施标准,出台具备法律效力的规章制度,为语言景观的建构提供政策上的保障和约束,有效规避语言纰漏的风险,提升语言环境质量。

(二)规范协同执行,提升语言景观质量。执行力是多方齐力协作,贯彻战略意图,达到预期目的的实践力。归根结底,执行力是事物成长的症结和支撑,事物成长是执行力的落脚点。规章制度是语言景观建设的前提和保证,而语言景观的搭建亟需执行力的调动。

完善语言景观是政府部门、旅游主管部门、城市和路政管理部门、文化部门和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沟通协作、落实执行力的结果。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统筹全局、运筹帷幄的职能,协调各方工作,保障语言景观质量提升工作顺利开展;旅游主管部门则需根据政府部门指导文件,明确公园、景区、景点风格,确定标牌的材质、字体、设计、制作和归置;城市和路政管理部门要对反映城市风貌的店牌、街牌、楼牌、路牌等实施标准化设置,增强居民归属感的同时,呈现全球化多元气息;文化部门要加大对语言景观地方特色建设的掌控力度,推动语言景观兼顾本土化和国际化建设;语言文字工委会要以规章制度为参照,严格审核汉语标牌的规范性,并做好双语和多语的译写、校对和复核工作,加大对语言景观译语的监督和纠正力度。只有政府监督到位,各部门协作共建,语言景观才具备规范性、多维性、动态化。

(三)积蓄文本实料,创建动态平行语料库。语料库实质上是电子文本库,是以计算机为载体,借助对真实语言的提取、筛选、梳理和整合,提供自动检索和统计分析服务的语言实料资源仓库。[7](P121)依据研究目的差异性,语料库分为平行语料库和比较语料库。平行语料库在自然语言处理研究视域中存在广泛,主要涉及原文文本和译文文本的对齐和呼应,覆盖词级、句级、段级等对齐层级,对翻译实践和教学均具辅助作用。语言景观平行语料库的创建为使用者提供海量相关翻译实例,通过真实语料展现了语言景观的文本特点,填补了该领域研究空缺,推动了以语料库为驱动的新型教学实践模式。一切事物都处于发展中。语言景观语料库要与时俱进,革新求变,呈现变数、前进、发展趋势。

(四)完善推广机制,唤醒民众语言意识。推广是规章制度得以潜移默化、扎根于人类意识的重要渠道。传统媒体、电子网络媒介为宣扬语言景观的规范化表述和传播中西方文化交融提供了多模态途径。通过建立主题网站、发放宣传手册等具体手段推广语言景观知识,提升其社会接受度。

语言意识是民族文化信息的集合与联想关系在语言中的体现,[8](P75)是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主要影响因子。双语、多语语言景观的构建与语言社区成员语言意识成熟与否关系密切,而语言意识的产生源于行为者内部因素(智力、兴趣、动机、能力、意愿等)和外部因素(社会环境、受教育程度等)。语言社区成员要积极发挥自主能动性,注重自我语言意识的培养,实现本地语和外来语的积累;语言社区要打造适度的双语、多语语言环境,将双语、多语标牌纳入常态,使之突破象征功能的桎梏,充分展示其信息功能;民族语言文化和外来语言文化的冲突和融合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剂,学校要强化原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深化和引进,打破文化壁垒,加强民族语言文化保护的同时,注重外来语言文化的影响,进而有效促进全球化社会的形成。

结语

改善中小城市语言景观是推进国家整体文化环境建设的关键环节。中小城市受制于经济、文化发展程度和国际交流水平,语言景观(尤其私人标牌)中外语的使用率低、不规范现象频现。双语标牌中译写存在较多问题,双语语言景观建设水平堪忧。构建健康、良好的语言景观需要在国家语言政策的指导下,各行业部门协调沟通,群众提升规范化使用语言能力;详实的语料库资源也为语言景观的构建提供了重要支持。优良的语言景观建设强有力地促进了国家语言文字能力的提高和整体语言环境的进步。

猜你喜欢
语码标牌景观
景观别墅
暑假打工记
暑假打工记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语码转换探究——以情景喜剧《爱情公寓》为例
论中英微小说语码混用现象
标牌如画
报章语码转换与城市休闲文化——以杭州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