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田开春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作为提供国家生态安全保障并承担公共生态产品供给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要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化对生态环境新生产力的认识,激活绿色财富潜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习近平同志对生态环境新生产力论述是对政治经济学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全面协调财富增长观的发展。
新生产力论述发展了传统生产力理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论断是继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实现对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的生产力经典定义突破后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生产力理论研究的新视野和新思路。新生产力理论根植于人类本身来源于自然、依存于自然的事实,立足于人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统一,以新的视野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赋予自在的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哲学本源价值,认为保护自然就是增值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过程,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新生产力理论认为,生态环境生产力不仅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更是在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协调匹配基础上创造财富不断满足人类需要的能力。新生产力理论把自然生态环境纳入到生产力范畴,传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构建在劳动价值论上的社会成员共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获取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能力的生产力理论,强调优美的生态环境在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的重要性,构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逻辑起点。
新生产力论述构筑了新的幸福财富观。新时代人民对良好的生态环境、安全的食物、清洁的水源、清新的空气更加渴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生态环境是关系到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抓住了目前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坚持以人民幸福为新坐标,突出了良好生态环境对人类幸福指数提升作用,将生态环境供需失衡后的稀缺及效用价值凸显出来,将社会物质财富、精神文化财富和自然生态环境财富统一起来,提出了生态创造价值、绿色创造财富的价值取向,构建了绿色富国、绿色富民的幸福财富观,表明中国共产党追求的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民族复兴是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有机统一的全面复兴。
CNSphoto供图
新生产力论述开辟了优化发展新通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导引出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在生态文明新时代背景下,生态环境新生产力理论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现代经济体系提供了新理论支撑。新生产力理论将生态环境作为新增要素纳入人力、物力、财力等传统生产要素之中,为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迈入生态文明新时代,适应新生产力要求的生产关系的外延也将发生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生产关系范畴。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及与之相对的价值衡量标准以及社会财富再分配关系必将改变。生态环境不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随着工业时代迈入生态文明时代,生态环境容量的稀缺性逐渐显现,生态环境谁保护谁受益、谁使用谁付费、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将成为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行为准则。目前,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正建立健全,自然资源低价、无价及生态环境脱离社会财富分配的状况将会加速改变,绿色制度、绿色资源、绿色产业将进入良性循环,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市场和产业通道将加速打开。
重点生态功能区作为国家生态屏障和生物多样性宝库,要推进生态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促进新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问题导向,突出主体功能,以全域旅游为抓手,推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落地,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转型发展之路,不断推动生态环境新生产力发展。发展理念要更新。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重点生态功能区要具备新视野、新境界,找准解放和发展新生产力目标定位,跳出只靠改造征服自然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的观念窠臼;要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发展,充分认识自然资源转化价值,突出比较优势,赋予新生产力要素最优的利用方式;要围绕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开发、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开发推进生态公共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新生产力发展的市场通道,以全域旅游项目建设和特色山地农业产业链条延伸为抓手,实现经济、社会、民族文化、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协调发展,以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财富变现和汇聚。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解放和发展生态环境新生产力要破除传统发展思维惯式,变更路径无差别单纯追求地区生产总值的发展思路,统筹推进政府与市场共生互补。坚持绿色是根本、开放通市场、共享求公平的原则,解决好中央改革部署同地方发展实际相结合的问题和“共抓大保护”中的涉及利益调整的阻力问题。要放弃守护青山绿水影响经济发展的旧有观念,牢固树立绿色生态是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的绿色发展理念,改革不适应新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体制机制,推动各地发挥比较优势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展定位要精准。重点生态功能区要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实施经济社会资源再配置,构建新生产力发展的市场通道,统筹一、二、三产业绿色融合发展,促进区域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向更高梯度递进,实现经济、社会、民族文化、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发展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财富变现和汇聚。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把生态旅游扶贫放在脱贫攻坚的重要位置,把生态环境生产力提升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结合起来,把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推动该地发展项目的优先选项,围绕保护旅游资源、提质生态环境、保持水土地力、维护生物多样性,布局全域旅游,推动高质量发展,让重点生态功能区居民在旅游发展链条中分享更多红利。加快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改革,完善市场决定自然资源价格机制,坚持重点突破和渐进推动相衔接、治标和治本相促进,推动生态旅游资源、生物多样性资源等生态环境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重点生态功能区“十三五”期间面临着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双重任务,要增强改革的紧迫感,把生态扶贫放在脱贫攻坚的重要位置,使重点生态功能区深化改革的速度快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速度。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按照良好生态环境是人民幸福增长点的新思路,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把生态环境生产力提升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结合起来,把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推动该地发展项目的优先选项,围绕保护旅游资源、提质生态环境、保持水土地力、维护生物多样性布局发展全域旅游,让重点生态功能区居民在旅游链条延伸中分享更多红利。
加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夯实金山银山财富变现本底。以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契机,推进市县“多规合一”,健全和完善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的空间规划体系,围绕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强化政府空间管控能力。保持环境质量的自然本底状况,恢复和维护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保持生态环境质量、生物多样性状况和珍稀物种的自然繁衍,保障未来可持续生存发展空间。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着力推进生态保育,增强区域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夯实生态屏障。落实源头严防、过程严管、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文明制度。推进林权、矿权、能权、水权、排污权市场化有偿使用机制,加大资源环境税收调节,继续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加快构建环境税税制,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负外部性问题。积极争取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流域生态系统修复和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国家公园体系建设、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重点支持。加大流域生态系统修复和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生态产品供给侧改革主体框架,统筹推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地方经济发展协调。
优化生态旅游产品供给,提升金山银山财富变现能力。要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突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区域比较优势,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推动旅游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提升新生产力转化为财富的能力,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加强大旅游区协同。推进区域禁止开发区优化重组,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大国家公园生态公共产品供给,促进国有自然资源资本增值和国民福利提升。二是推进旅游业深度转型。推动旅游产品由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复合型转变;旅游产业由粗放低效数量型向精细高效质量型转变;旅游业态由景区景点模式向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全域旅游模式转变;旅游品牌由国内旅游目的地向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转变。三是发挥“旅游+”带动功能,推动区域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旅游与农业融合,利用优质的生态环境和垂直气候条件,壮大特色山地农业和林下经济,增强生态种植、养殖等特色农产品供给能力,挖掘绿色农产品价值提升潜力;推进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按照全域旅游、景区带动、市场驱动、分步实施原则,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强化乡村旅游配套服务、挖掘乡村农耕民俗文化,调动贫困村群众参与旅游扶贫主动性、创造性,打造乡村休闲体验旅游基地和旅游扶贫示范区,把乡村生态资源环境优势转换为农村经济发展优势,实现全域旅游惠村、富民,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转型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