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梓豪
摘 要:岸桥起升钢丝绳是岸桥的主要承载构件,其稳定性影响着码头生产的安全与效率。本文介绍了一种岸桥起升钢丝绳的换绳工艺及其优化的方案,希望对码头大型设备的技术管理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钢丝绳 工艺流程 PLC
1.引言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以下简称“岸桥”)作为港口前沿的主力生产设备,其可靠性直接影响着码头的生产效率。起升钢絲绳是岸桥主要的承载构件,因此需要定期更换。如何提高起升钢丝绳换绳工艺的安全性与效率,对于码头的装卸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2.岸桥起升钢丝绳换绳工艺流程
2.1钢丝绳的缠绕系统
由滑轮和钢丝绳组成的用于改变力、速度和方向的组件称为滑轮组卷绕系统。卷筒与货物之间通过钢丝绳构成联系,钢丝绳依次通过各卷绕元件,形成卷绕系统。它能将回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并且还能改变运动传递的方向;参与着运动形式的转换和能量的传递。
我港岸桥的起升钢丝绳从主起升机构卷筒绕出后,沿以下路径缠绕:机器房后壁出绳罩——主起升机构卷筒——后大梁尾部的倾转/防挂舱系统滑轮——主小车架滑轮——吊具上架滑轮——返回主小车架滑轮——前大梁端部钢丝绳夹绳板。如图一所示。
2.2单条钢丝绳的换绳工艺
岸桥的起升钢丝绳是要在大梁水平的状态下进行的,因此需要先对岸桥进行落桥操作。
落桥过程:俯仰机构低速制动器打开——大梁上升0.1度——俯仰安全钩抬钩——前大梁拉销与安全钩分离——大梁下降——当前大梁离开安全钩一定距离后,安全钩恢复到正常状态——前大梁落至水平。
换绳过程:
①先把吊具放到地面,因为要把钢丝绳完全放下,所以还需要继续操作下降;
②因为此时吊具没有发生位移,而起升机构继续下降,所以吊具卷盘的偏码器和变频器都会出现故障,报出吊具电缆卷盘变频器编码器断线(PGO)故障、吊具电缆卷盘变频器故障和吊具电缆卷盘起升允许故障;
③在设备安川717程序里面,当起升高度为0时,吊具电缆只能运行起升,而不能下降,因此需要在717程序里强制断开此信号;
④关掉吊具电缆主电源开关,保护吊具电缆卷盘的变频器和电机。此时会报出吊具电缆卷盘主电源开关故障,717程序里强制断开此信号,才能进一步松绳;
⑤以更换内侧的钢丝绳为例(卷筒的B和C端为钢丝绳的两头);
⑥把钢丝绳放下之后,把B端和C端固定,把卷筒上的钢丝绳尾端压码松开,把缠绕在卷筒上的钢丝绳退下放平。把新的钢丝绳从机房的专用孔拉上来,跟旧钢丝绳的B端绳尾连接起来(烧焊连接)。把C端从机房专用孔拉到岸桥底下,这时新的钢丝绳就会跟着旧的钢丝绳缠扰到后桥的防挂舱系统、小车、吊具、前桥的滑轮上。当焊接处重新回到C端位置的时候,把旧的钢丝绳切掉,把新的的钢丝绳缠绕到卷筒上,压紧卷筒上的压码(注意钢丝绳缠绕在卷筒上的长度,要跟卷筒上D端的长度一样,我们用缠绕的圈数来计算);
⑦整根钢丝绳就拉到设备上了,此时还需要调节钢丝绳的长度(如果E1和E2长度没有调节好,吊具就会倾斜,因为新换的钢丝绳更容易拉长,所以在安装压码时,新换的钢丝绳一般都比旧的钢丝绳短10CM到20CM左右),长度调整好之后压紧卷筒的钢丝绳头压码;
⑧起升钢丝绳更换完毕,把所有强制的故障信号点恢复,完成换绳。
2.3两条钢丝绳的换绳工艺
换绳过程:
①—④与单条钢丝绳的换绳工艺流程相同;
⑤拆除轴头限位,在钢丝绳E1处打上“倒阀”(防止钢丝绳脱落),将A B和CD两卷筒上的钢丝绳放松,全部松掉压绳板,切断吊具内侧通往前倾转E1处的钢丝绳S1位置,将新绳焊接到旧绳上,起升动作(旧绳带新绳);
⑥当新绳到卷筒上后,用天车挂住旧绳,新绳上打“倒阀”,切断旧绳,将旧绳放下地面后,吊具上新绳“放直”(避免新钢丝绳产生扭结),焊接剩余钢丝绳绳头;
⑦起升上升后,将旧绳切下,新绳固定在卷筒上,调节卷筒上钢丝绳的长度,多余的切掉,将吊具拉高,调整主起升钢丝绳长度,紧固卷筒上的压板螺栓,安装轴头限位,主起升编码器清零,恢复程序里的强制信号点,将吊具升到合适位置,换绳完毕。
3.优化方案
岸桥起升钢丝绳换绳过程中,因涉及的联锁保护较多,需要在程序里强制较多信号点,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提出了一种优化方案,在717程序里增加一段起升钢丝绳的换绳程序。具体方案如下:
①增加一个换绳开关,与钢丝绳松绳信号、吊具电缆卷盘空开信号串联为换绳寄存点;
②将换绳寄存点并联进起升减速信号中;
③将换绳寄存点并联进吊具下降连锁保护信号中;
④将换绳寄存点串联进吊具下停止连锁保护信号中;
⑤将换绳寄存点串联进吊具电缆卷盘空开断开信号中;
⑥将换绳寄存点与起升、下降操作信号串联,加5秒延时,并联进司机室蜂鸣器信号中。
优化后岸桥起升钢丝绳换绳工艺流程更加安全、更加高效,杜绝了因强制程序带来的安全隐患。
4.结语
在对岸桥起升钢丝绳换绳工艺进行研究时,需要从现场安全管理与岸桥工况特点进行分析,从现场实际生产情况出发,针对其特点进行相应的优化与管理,提高钢丝绳更换过程中的安全性,减低风险,提高效率,争取以更小的人力成本投入,获得更优化的方案。
参考文献:
[1]郭燕,颜彬.港口起重机械[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