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惠台26条”引发岛内强烈反响

2019-11-05 05:18崔明轩郭孝伟
环球时报 2019-11-05
关键词:台湾同胞台胞台商

●本报驻台北特约记者 崔明轩 ●本报记者 郭孝伟

11月4日,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0个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26条措施”),包括为台湾企业和台湾同胞提供同等待遇的措施各13条。这些惠台措施立即受到岛内欢迎和高度关注,但台湾当局却迫不及待地跳出来诋毁抹黑。对此,岛内媒体称,对比蔡英文当局极力打压赴大陆投资台商和赴大陆工作学习的民众,给他们扣“红帽子”,到底是谁真心为两岸同胞好,一目了然。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4日表示,谁与广大台湾同胞的利益为敌,谁就终将被民意抛弃。

为台企台胞提供同等待遇

“26条措施”发布后立即在岛内引起巨大关注。《联合晚报》4日称,“26条措施”中涉及为台企提供同等待遇的有13条,包括台企同等参与重大技术装备、5G、循环经济、民航、主题公园、新型金融组织等投资建设,同等享受融资、贸易救助、出口信用保险、进出口便利、标准制定等政策。涉及为台湾民众提供与大陆民众同等待遇的措施也有13条,包括领事保护、农业合作、交通出行、通信资费、购房资格、文化体育以及职称评审等诸多便利和支持。

联合新闻网称,大陆去年推出“惠台31条”,较多属于政策性的宣示或者是方向指导,而新的“26条措施”一条条可操作性都非常强,针对性也很强。在对台资企业的优惠部分,不但提到重型装备业,还包括环保业、航空业、货运物流建设等。而对台民众个人的部分,中国大陆驻各国使领馆可以为台胞提供援助、办证件,甚至台胞购房的条件也跟大陆民众一样,享受同等的待遇。

台湾《工商时报》称,2019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4日上午开幕,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开幕致辞时特别提到“26条措施”。他说,两岸经济同属中华民族经济,“大陆经济是大海,狂风骤雨可掀翻小池塘,不能掀翻大海”。两岸融合发展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共同市场的蛋糕必将越做越大,若台湾自我封闭,不背靠全球成长性最高的大市场,前景肯定不会光明。

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台湾方面理事长萧万长4日称,去年“31条措施”获得台商普遍认同,很高兴又听到新的“26条措施”,这一定会对台商在大陆发展提供很大便利。他建议,对台措施的适用对象除了高科技制造业,也能延伸到更多台商传统产业,以及有未来发展潜力的现代服务业。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张文生4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陆这次出台的“26条措施”的宗旨与去年“31条措施”一脉相承,都是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像为大陆百姓服务那样造福台湾同胞。这次的“26条措施”相当于“31条”的“加强版”和“具体细化版”。相比以前,“26条措施”的含金量更高,惠台范围更广泛,体现了大陆对台胞的一片真心。比如第1条支持台资企业同等参与重大技术装备和四类“中心”建设,第2条明确欢迎台资企业参与大陆5G建设。这些在高技术领域内的惠台措施可以使台企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共享大陆发展机遇。

张文生说,“26条措施”总结了此前的经验、意见和建议,更有针对性,帮助台胞台企解决实际问题更细致、更深入。比如台胞在大陆购房、上学等方面与大陆民众同等待遇,甚至在使用网约车等方面也有规定,使台胞能够在大陆享受更安全便捷的交通服务。这些措施都是实实在在把台胞当作自己人看待,给台胞,特别是台湾青年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机会。

台当局抹黑遭岛内批驳

民进党当局迫不及待地跳出来抹黑诋毁。台“总统府”发言人4日称:“‘26条措施是‘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行动方案。大陆意图以此框架台湾,是分化台湾社会、扰乱台湾人心、干预台湾民主选举进行的政治手段。”台湾陆委会发表声明称:“大陆意图分化台湾内部,更证明企图介入影响台湾选举。”

不过,岛内舆论大多对“26条措施”乐观其成。国民党4日发表声明称,只要有助于提升人民福祉、企业权益,且不影响台湾安全的两岸政策,社会各界都会表示欢迎。国民党参选人韩国瑜竞选办公室4日称,大陆是台湾重要出口市场,大陆营造对台商有利的经营环境,乐观其成。韩国瑜竞选办还说,蔡英文当局对于台商进入大陆投资本应提供充分的协助与保障,但民进党当局无所作为,这对台湾经济没有任何帮助。国民党“立法院”党团总召集人曾铭宗称,两岸关系陷入僵局,中国大陆采取的措施是对民间“软的越软”,对民进党当局则“硬的更硬”。假如民进党只会操作“亡国感”,台湾只会被边缘化。

岛内许多台商和民众对“26条措施”大声叫好。中时电子报称,“26条措施”公布后,只要持台胞证,台湾人在海外同样可享受大陆使领馆的急难救助,将台胞证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一位不具名台商4日在接受中时电子报采访时称,企业不像个人,牵涉的利益更大,容易引起大纠纷,因此在海外若经营上与当地政府出现矛盾,有邦交比较好处理。他直言,若在境外遇到紧急事故,大陆使领馆更能提供帮助。(如遇麻烦),他一定会寻求协助,“在国外,大家都是中国人”。报道还引述消息人士的话称,以后在国外越来越多的地方可能会需要台胞证,台胞证将取代“护照”成为(台胞的)有效证件,“这恐怕是台驻外单位未来要面对的难题”。

谁在与台胞利益为敌?

对于台当局的抹黑,国台办新闻发言人马晓光4日表示,两岸同胞是亲望亲好的一家人。民之所欲,政之所向,只要是对增进两岸同胞利益福祉有利的事情,我们都会坚持不懈地做下去。马晓光说,我们持续推出新的“26条”惠台利民措施,是为了进一步回应台胞诉求,使他们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分享大陆发展机遇,希望他们发展得更好、获得更大利益。与之相反,民进党当局对民众的呼声充耳不闻,对百姓的疾苦视而不见,除了造谣抹黑,就是恐吓惩罚,不断为台湾同胞获得利益福祉设置障碍,处处坏台湾同胞的好事。他说,这进一步暴露了他们与广大台湾同胞利益为敌的阴暗心理。

《联合晚报》4日称,蔡英文当局上任以来,事事严防大陆所谓“锐实力”的渗透,通过“国安五法”等限制台湾人赴大陆交流,阻碍两岸正常互动,近期又强推“中共代理人法”,持续高举“反中牌”激化两岸对立,获取政治选举利益。与此同时,从“惠台31条”再到“26条”,大陆从经济、民间双管齐下,加强融台力道和作为,不受台湾内部政治影响和干扰。

台湾东森新闻网引述学者的话称,这再度显现“尽管两岸关系情势不佳,大陆的对台政策基本路线仍是坚持和平的方式,这点不会轻易改变”。民进党当局拒绝“九二共识”、不断操作“仇中政策”,近来又加码推“中共代理人法”,“这就是两岸间的差异,能够看出是谁在关心台湾民众”。

张文生说,大陆对台政策不会被台当局的造谣抹黑所左右,两岸融通是必由之路,谁挡也挡不住。台当局逆大势而行,逆台胞利益而行,必将被岛内民意抛弃。▲

猜你喜欢
台湾同胞台胞台商
刘毕新
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的?重大意义
打造台胞创业的乐土
兩岸最快訊息傳遞管道 台商雜誌滿十三年 建立四地商業交易平台 同一刊號同步發行
台商會長齊聚台北挺國民黨
那些感動的聲音……
黨派雲集挺台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