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景观景象的营造
——以第十二届南宁园博园景观工程为例

2019-11-05 05:39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景观生态环境建设研究院王洪涛王丹琪盛金龙
城市建筑空间 2019年9期
关键词:博园矿坑清泉

文/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景观生态环境建设研究院王洪涛 王丹琪 谭 喆 盛金龙

1 背景

第十二届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园博园(简称南宁园博园)历经两年半的建设周期,在2018年12月6日盛大开幕。南宁园博园选址于南宁市中心东南方向约12km的顶蛳山地块,主园区用地276hm2,临时配套服务区用地49hm2,遗址公园区用地15hm2。规划范围内地块为典型的岭南丘陵地貌,现状由18处丘陵、8处梯田状农田、7处废弃采石场,北部那罇河、中部清水泉、南部矿坑等多处水体以及小规模村落组成。整体地形地貌丰富多变,丘陵起伏,江水蜿蜒,植被良好,具有优越的造园条件。

2 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发展理念,凭借“山水林田湖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以“生态宜居,园林圆梦”为主题,按照“特色南宁铸就不一样的园博园”的规划目标,在充分尊重现状地形地貌、山形水系的基础上,本着“不推山、不填湖、不砍树”规划理念,着力从“生态、文化、共享”三个方面打造特色亮点,最终形成“三湖六桥十八岭、一阁四馆两中心、八十展园八大景”规划格局(见图1)。

图1 南宁园博园总体规划平面

3 园博八景

项目力图营造优质的景观效果,恢复原有荒废的山林、水体、采石场、养鱼塘等生态功能,展示我国园林园艺,为区域发展注入活力,成为一处大众喜爱的场所。在充分尊重现状地形地貌、山形水系的基础上,设计师克服高差变化、项目交叉施工等多项挑战,因地制宜,融入多样化的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精神内涵和绿色自然的生态理念,将现状场地通过巧妙设计,重新赋予生态活力,引入园林园艺功能,将其变身为郁郁葱葱、山水一色的场地。通过设计,让景点充满回忆和惊喜,嬉戏的孩童、游览的行人、飞翔的白鹭、随风舞动的竹林、倒映景色的湖面,上述画面共同组成了生态自然、文化体验,景观与建筑完美交织的景象。

依据这些景象的特点,结合规划,因地制宜、依景造境,整体打造园博园景观,系统性规划芦草叠塘、玲珑揽翠、松鼓迎宾、花阁映日、清泉明月、潭池寄情、矿坑七彩、贝丘遗风八大景观。每个景观特色不同、步移景异、引人入胜,通过对景致的表达将传统园林中的意境与设计完美结合。

3.1 芦草叠塘

白鹭飞翔,芦草叠塘,景区的场地临近八尺江边是成片的次生林和花灌木,中间是19处大小不一的鱼塘和农用地,一棵树龄约200年长势良好的古芒果树成为整个场地的焦点。场地阡陌相间、野草丰茂、白鹭莺飞,整体意象自然野趣、浑然天成,是园博园八尺江畔欣欣向荣的原生自然景象(见图2)。为完整保留这一景致,与八尺江蜿蜒相伴的防洪堤从外围依山而建,预留出这个面积约13hm2的特色场地。

1)芦草塘 改造利用原有的19个鱼塘,将其连通形成整体,收集雨水、引入江水形成动力水源,结合乡土水生植物、引鸟植物种植,打造百草丰茂、水塘层叠的生态净化系统(见图3)。

图2 芦草叠塘场地原生景象

图3 芦草塘

2)芳草园 对场地现状地形进行了略微整理,利用不同形态的植物组合,栽植了数百种花境植物,形成曼妙多姿、绚丽多彩的花镜走廊(见图4)。

3.2 玲珑揽翠

玲珑揽翠景区位于园博园北区,是以玲珑湖、玲珑岛为主景的湖岛景观的真实写照,意在营造清风徐来、玲珑揽翠的意境。玲珑湖是园博园水面最大的湖区,玲珑岛在玲珑湖中,四面环水,通过3座桥与周边连接,岛上保留了现状的诸多乔木,形成一片郁郁苍苍的景象。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广西长寿文化的诠释提供了绝佳场所。景区主要包括凤凰花冠、命河广场、无忧乐园等景点(见图5)。

1)凤凰花冠 提取传统文化元素,将凤凰羽毛抽象化作冠摆。设计高度17m,以凤凰清冷高傲之骨骼为结构,塔顶似凤凰玲珑尾羽,瓦缝参差、檐牙高啄。花冠周边结合场地形成不同的活动空间,营造民族传统与现代气息融合的生态环境(见图6)。

2)命河广场 重现广西巴马长寿之乡的“命河传说”。设计灵感来源于巴马那社乡田垌里蜿蜒盘旋的河流,从高处俯视,酷似一个巨型草书体“命”字镶嵌于广袤田野中,广场通过命河源头、绚丽的花境、保留的大榕树、红陶彩雕百寿图等景观元素,营造出“人与天调、天人合一”景象(见图7)。

图5 玲珑揽翠景区

图6 凤凰花冠为玲珑岛上的制高点

图7 用白色卵石模拟命河形态

3.3 松鼓迎宾

青松明月,松鼓迎宾,景区是游客从东大门进入园区后首先看到的山水景象。松鼓迎宾位于园博园主入口区,场地前两丘对峙,自然如门,结合依山而建的波浪式大门,大有伸出双臂、笑迎游客之意。场地后四面环山、丘陵起伏、崖谷相间、草木茂盛,具有可打造主题景点的独特背景环境。为给游客营造入园后的视觉惊喜,打造了罗汉松园、铜鼓广场、杜鹃松岭等主要景点。

1)罗汉松园 面积约1.6hm2,位于园博园主入口,取青松迎客之意,为入园第一景。场地原貌为矿山开采所留下的一片断崖,土石混杂。内凹处自然存在一处高台(见图8)。设计结合现状地形,意在利用现状山崖为屏障画卷,通过栽植罗汉松打造广西本土罗汉松专类园,实现了中国写意山水园林的结合实践。平缓的地面上适当堆砌地形,疏密有致地种植精品罗汉松,再结合大小不一的景观卧石,形成层次丰富、高低错落的罗汉松景观群落。在景观落脚点位置用细砂石模拟“溪流”景观,增添清泉石上流的意境。罗汉松挺拔舒展的造型和雄浑苍劲的气度为国人所喜爱,寓意长寿、吉祥、繁荣昌盛(见图9)。

2)铜鼓广场 融入广西地域文化,以广西铜鼓形态为原型,中心是精美华丽的铜鼓纹石材地雕和同心圆铺装,边缘结合下沉式看台,营造内聚性场地空间,为日后的文化表演提供舞台场地(见图10)。

图8 罗汉松园场地原貌

图9 罗汉松园建成效果

图10 铜鼓广场取意广西传统铜鼓纹饰

3.4 花阁映日

花阁映日景区位于园博园山水轴一端,由园博轴自东向西延伸,景区以清泉阁为核心,景点围绕湖面依次展开,宛如一幅山水画卷(见图11)。清泉广场上波浪形台阶自然柔和地将园博园入口广场恢弘的门户礼序过渡到清泉湖舒缓平静的自然水面。台阶两侧柔软细腻的沙滩为游客提供了安全舒适的亲水嬉沙活动空间。延绵的白色沙滩和北侧起伏的阳光草坪是景区重要的集散空间,为游人、孩童提供了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景区重点打造清泉花溪、小石林等景点。

清泉花溪景点面积约0.6hm2,位于两山夹持的谷地中,东依清泉阁,南临清泉湖,北接小石林。旱溪、三江石、主题雕塑、环形栈道点缀其间,绿树环绕、群芳荟萃,漫野鲜花环抱其中。地形舒缓,流水潺潺,小径交错,山花烂漫,花阁相映,美不胜收(见图12)。

图11 沙滩、清泉湖、清泉阁共同组成一幅展开的山水画卷

图12 清泉花溪

3.5 清泉明月

碧水潺潺,清泉明月,景区分布于园区最西侧,以原有的清水泉水厂为核心。清水泉与浊水泉合称鸳鸯泉,两泉相距约百米,一东一西相互偎依,清浊分明。泉水向西流经顶蛳山遗址汇入八尺江,周边林木繁茂,生态环境绝佳。泉边奇石连绵,草木芳香,水清如镜,碧绿如玉(见图13)。景区整体格调以生态、低干扰、静谧自然为主,打造榕荫怀古、情人湾等景点,平静的水面倒映着柔美的月光,为生态园博增添新亮点。

1)榕荫怀古 景点面积约2.3hm2,位于清泉河畔,秉承生态建园理念,对防洪堤走向进行优化调整,原生的古榕、芒果树及遗留的建筑旧石墙得以保留(见图14)。以疏林草地结合建筑旧石墙的设计手法,引入微地形、栈道、生态石笼墙等元素,形成不同风格的反差和空间融合,唤醒人们对场地历史的记忆,为游人提供一个慢生活的休闲场所。

2)情人湾 景点面积约1.3hm2,东依清水泉,南邻遗址博物馆,西接贝丘花海,北望顶蛳山遗址,自然条件优越,地理位置绝佳。利用1条沿江蜿蜒的钢栈道,满足游人游憩观景的需求,实现对植被影响的最小化。情人湾水质清澈温和,河岸蜿蜒,成片的相思树和红豆树随风轻摇,散发出浪漫气息。300m栈道曲折徘徊,信步其间,满目胜景。

3.6 潭池寄情

芦草依依,潭池寄情,景区处在区域低洼地,汇集周边场地雨水,自然生成了一处幽静的湖泊,即潭甲池。湖水自南向北自然流淌,通过浊水泉汇入八尺江。湖内自然生长的鱼类和周边天然的树林成为白鹭和其他水鸟自然栖息的庇护场所。它们在此共筑爱巢、繁衍生息,形成了一片生机盎然又自然恬静的健康生境(见图15)。景观的介入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保护生境的原生性,通过适当的设计策略和场所营造,使生境意境上得以升华。设计有乡土果园、特色名木园、小马牧场等景点,使区域形成以“情”为主题的特色景区。

玫瑰花坪面积约0.5hm2,以玫瑰与爱情为主题,采用现代简洁的造景手法,运用“园博之吻”主题雕塑、小教堂、心形花廊等元素,缓坡草坪结合原有天然湖面,营造开阔大气、浪漫优美的爱情主题园区(见图16)。用10余种不同国家文字在条石坐凳上铭刻“我爱你”语句,烘托爱情主题,营造浪漫气息。

3.7 矿坑七彩

崖壁修复,矿坑七彩。湖景区是由一系列矿坑花园组成的园博园特色景区。由于集中采石,矿坑及其周边区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是一片地表裸露的废弃地。积极响应生态文明、城市双修的国家战略,采用因地制宜、变废为宝的规划思想,在充分利用现状矿坑崖壁、峡谷、深潭、工业遗存等景观资源基础上,通过保护、保留,修整、修复等策略,使矿坑花园既要留有痕迹、有沧桑感,又要注入新功能与活力,最后形成主题鲜明、特色明确的七彩湖景区(见图17,18)。

3.8 贝丘遗风

贝丘遗风所展现的是迄今我国南方及广西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文化内涵最丰富的新石器时代内河流域淡水性贝丘遗址。针对遗址价值重大的贝丘,设计首先应保护好遗址本体及其背景环境,其次才是展示利用,实现遗址价值的全民共享。结合现状场地,保留四周河堤树木,设置环形步道,在原有建筑基址上设置模拟展示区,展示古人的生活、建造场景(见图19)。

对现状路网、植被环境、建(构)筑物等各类景观要素进行评估后,结合古环境研究和考古研究成果,以尊重遗址原真性为原则,在最小干预的原则下,以“做客顶蛳山”为设计主题,设计沿岸游线,串联各个景点。

图13 清水泉周边生态环境

图14 保留的建筑旧石墙

图15 潭甲池

图16 园博之吻雕塑

图17 矿坑七彩

图18 矿坑花园

图19 遗址展示区

4 结语

在整体规划基础上,项目整体性强,亮点突出,体现出对生态、文化、共享的多方面理解,打造出不一样的园博园。经过两年半时间建设,园博园已成为南宁的绿色新地标,成为引领城市绿色发展、促进多元文化交流、展示城市园林建设成果的胜地。于城市而言,园博园是城市山水系统中的节点,与整个城市的山水脉络相连,形成大系统、大格局;于园博园自身,利用其内部现有的“山水林田湖”,结合少量的艺术化人工干预,形成完整的山水系统,将传统园林中的美好景象与园博八景完美结合,系统性地营造出广受市民好评的园林景象。

项目名称:南宁园博园项目景观工程

设计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李存东、赵文斌

景观主创:王洪涛、张景华、颜玉璞、巩 磊、谭 喆、路 璐、关午军、刘 环、盛金龙、王丹琪、杨宛迪

开发团队:南宁园博园管理中心

摄影师:李 婵、周仕凡、李季等

项目地点:广西省南宁市

设计面积:约276hm2

完工时间:2018年

猜你喜欢
博园矿坑清泉
南京园博园悦榕庄酒店
矿坑充水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分析
清泉醋业
石上清泉
汨汨清泉:宁条梁“找水记”
参观园博园
访小龙潭煤矿
矿坑
安吉竹博园无线Wi—Fi全园覆盖
预应力锚固技术在矿坑边坡支护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