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311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调查

2019-11-04 03:51蓝兴华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抗菌药物药物治疗围术期

蓝兴华

【摘 要】目的:对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近期接收的311例普外科手术患者,对其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1例患者在围术期均给予了抗菌药物,术前2h内用药率62.38%(194/311),术后用药95.82%(298/311);药物种类方面,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率相对较高;联用情况方面,以术后单用、两药联用的情况较多。结论:在普外科手术患者的围术期药物治疗中,抗菌药物以预防性用药为主,但尚存在未严格按照预防用药原则合理应用的情况,需进一步加强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面的监管。

【关键词】普外科;围术期;药物治疗;抗菌药物

【中图分类号】R97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1-03--01

在普外科领域,感染风险是学术研究与管理实践的一项重要课题。从保障手术疗效、促进预后的角度考虑,从事药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医务人员需加强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监管,兼顾防感染效果以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但在管理实践中,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现象尚未能得到实质性改善,抗菌药物滥用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加重药物的毒副作用,诱导耐药菌株的产生等),成为围术期抗菌药品应用监管的重点内容。为逐步规范我院普外科系统抗菌药物的应用,保证围术期的合理用药,本次研究对近期接收的311例普外科手术患者的用药状况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阅2019年1月—2019年7月期间出院普外科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311例患者。纳入标准:(1)术前未发生感染;(2)围术期给予抗菌药物。311例患者中,男性135例,女176例,年龄14—81岁,平均(47.5±8.3)岁,住院2—46d,平均(13.8±4.1)d。

1.2 研究方法

依照卫生部制定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调查表,对311例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登记,并做回顾性分析。合理用药的标准:

(1)在术前阶段,有明确适应证,术前2h内初次给药,即为合理;没有明确的适应证,术前不用药、术后用药或术前用药时间超过2h,即为不合理。

(2)在术中阶段,针对手术时间超过3h者,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追加用药,则为合理;若未追加用药或未按照术中预防性用药标准合理控制剂量,则为不合理。

(3)在术后用藥阶段,Ⅰ类切口术后1d内停药或未用药,Ⅱ类切口术后2d内停药,Ⅲ类切口术后3-7d内停药,则为合理;否则,评定为不合理用药。

(4)在联合用药方面,有明确的联合用药指征,且所选择的两种药物之间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即为合理;若没有明确的联合用药指征,或者药物配伍不合理,则为不合理用药。

(5)用药期间,药物的种类合理,用药途径以及用法、用量正确,且不存在频繁换药现象以及禁忌证,即为合理;否则,评定为不合理用药。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处理与分析。

2 结果

2.1 用药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术前2h内用药194例(均为预防性用药),占比62.38%;术后用药298例,占比95.82%,其中17例为治疗性用药。药物种类方面,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率相对较高(详见表1)。

2.2 用药合理性评价

根据汇总分析结果,在围术期用药中,给药时机、术中追加用药等方面尚存有较为严重的不合理用药问题。详见表2。

3 讨论

普外科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感染防控是普外系统医疗服务的一项重要任务,为稳定患者的疗效以及预后,近年来,相关文献[1-2]就感染问题的发生原因以及预防措施进行了分析。从药品应用的角度考虑,根据患者对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结果以及患者个体面临的感染风险,合理应用抗菌类药物,能够起到较好的抗感染效果。而预防性用药与其他护理措施的联合应用,还可进一步提高感染防控的效果。基于此,本文拟就当前我院普外科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现象进行调查、分析。

既有医学证据表明,在围术期管理中,普外科手术患者面临的感染风险与其切口类型之间有着一定的关联,而临床合理用药标准也就不同手术切口的用药进行了说明。基于此,本文在对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时,依照切口类型进行了细分。从调查、分析的结果来看,当前我院普外科抗菌药物尚存在应用指征过宽(在Ⅰ类切口组患者的适应证指标上,有36.36%的患者系无明确适应证用药)、用药时机与术中追加用药不当(三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初次给药时机、术中追加用药不合理问题)、术后用药不当(Ⅱ类切口组患者术后用药存在较严重的用药时间控制不当问题)等不合理现象。就应用指征而言,多数手术患者仅需在术前给予一次预防性用药即可,必要时可根据手术野是否存在污染风险决定是否追加用药。但本次调查发现,Ⅰ类切口患者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的用药情况属于抗菌药物滥用情况。而在联合用药方面,有观点认为,手术患者所用抗菌药物的种类与其术后感染风险之间存在正相关联系,一旦出现联用不合理现象,将可直接增加患者的感染风险。本次调查结果显示,Ⅰ类切口患者存在重复用药现象(如乳腺手术患者应用头孢尼西钠+刚洛美沙星)。

综合上述分析,当前我院的抗菌药物尚存有一定的缺陷。从保障抗菌药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分析,药品监管相关人员应对上述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可行的监管对策,有效规避普外科手术围术期存在的用药不当问题。在此基础上,借助分泌物标本的药敏试验结果,为患者个体选择敏感性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继而兼顾抗菌效果以及药物治疗的安全性,降低耐药菌株的产生风险。

参考文献

张兴旺. 基层医院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12):73,75.

朱莉, 李晓花. 护理风险管理在预防普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中的效果探讨[J]. 中国卫生产业, 2017(32):3-5.

猜你喜欢
抗菌药物药物治疗围术期
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膝单髁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临床应用
氨甲环酸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给药方式比较
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术后药物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家禽耐药性大肠杆菌病的药物治疗探讨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中医情志护理在乳腺癌围术期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