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
过了一个夏天,不少妈妈惊讶地发现宝宝的体重好像没怎么长。宝宝体重增长缓慢,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评价宝宝体格生长最常用的指标主要有体重、身长(身高)、头围,以及胸围、上臂围、坐高(顶臀长)、皮褶厚度等。其中,妈妈最在意的是宝宝的体重和身长。
身长的增长主要反映的是宝宝长期的营养状况,并且受遗传、内分泌等因素的影响更大。而体重的变化则主要反映宝宝近期的营养状况,与出生体重、喂养、疾病等因素都有关,且可能波动较大。因此,妈妈常担心的宝宝吃得好不好,营养足不足,首要体现在体重变化上。苦夏结束,当妈妈发现宝宝的体重没怎么长时就会焦虑,是不是夏天里宝宝没吃好、没睡好啊?是不是自己没有把宝宝照顾好啊?想解决这些困惑和担忧,还是先来了解一下和体重有关的那些事儿吧!
理想的体重增长什么样?
宝宝的理想体重不是均值,更不能追求上限或与其他同龄宝宝盲目比较。正常足月的宝宝出生体重就存在一定差异,2.5~4.0千克之间均为正常,而出生后的体重增长又与宝宝的营养和喂养最为密切相关。
找到自己的“生长轨迹”。纯母乳喂养的宝宝通常体重增长较平稳,而早期就添加了配方粉的宝宝则容易出现喂养过量的情况,导致宝宝早期的体重可能出现增长过多、过快的情况,这并非理想的生长模式。妈妈更应关注宝宝能否按照自己的“生长轨迹”均衡增长。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少数早产或低出生体重的宝宝,在出生后第一年会出现比较明显的追赶性生长,但也不建议过度喂养,让宝宝长得过多、过快,这容易对宝宝成年后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生长受多因素影响。宝宝的体格生长会随年龄的增加,速度逐渐减慢,即非匀速地增长。除与营养和遗传有关外,还可能受季节、气候、睡眠、生活节律和情绪等因素的影响。有些宝宝在夏季和冬季长得相对少一些,春季则可能生长最快。所以如果夏天过后,妈妈发现宝宝的体重增长不多,但依然是在正常范围内波动,且没有患阻碍生长发育的疾病,宝宝精神愉悦,就不必过于担心。
1岁以内长得最快。1岁内为宝宝生长的第一高峰期。3月龄内的宝宝体重增长约为30克/天,但应特别提醒妈妈,这个日均增長克数是计算出的平均值,并不需要真的每天或每周都给宝宝称重计算。一般正常足月宝宝在6月龄内,只要每月测量一次就可以了;6月龄后到1岁,每两个月测量一次即可。多数宝宝1岁时的体重约为出生体重的3倍。
评价发育是否正常,要看生长曲线
评价宝宝的体格生长是否正常,推荐使用世界卫生组织或我国儿童生长曲线图,定期描记宝宝某月龄的体重、身长、头围,并将每次的测量值连成曲线,即为自家宝宝的“生长轨迹”,不仅可方便、直观地看出宝宝的生长水平是否在群体的正常范围内,还可以看出生长趋势是否理想。因此,妈妈不要只盯着宝宝的体重看,要学会记录和评测宝宝的生长曲线。
生长曲线图上有5条主百分位线,即P97、P75、P50、P25、P3百分位线。P97~P3百分位线之间均视为正常范围,P50相当于平均水平,但不是每个宝宝的生长目标。大多数宝宝会沿着自己的生长轨迹,在某两条主百分位线之间相对稳定地生长。例如:某宝宝的体重波动在P75~P97之间或者波动在P3~P25之间,只要是逐渐增加,就均属正常。
当宝宝的生长曲线超过了一条主百分位线,称为生长波动,需要咨询医生进行喂养等指导。如果生长曲线偏离了两条主百分位线,以及在P97以上或P3以下的情况,均为生长偏离异常,需要及时请医生帮助查找影响宝宝生长的原因。
5招拯救体重增长不良宝宝
如果经医生判断,宝宝真的被确定为体重增长不良,且没有发现明显影响体格生长的器质性疾病,妈妈可以趁苦夏结束,好好从宝宝的喂养和养育、照护方面加以调整。
6月龄以内的宝宝坚持纯母乳喂养,6月龄后及时、合理地添加辅食,但仍要保证宝宝在1岁以内每天摄入的母乳量或配方奶量在600毫升及以上。乳类富含钙和蛋白质,且易于消化吸收,有利于宝宝的体格生长。
偏瘦的宝宝要特别注意摄入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鱼禽肉蛋类辅食。夏天里,有些宝宝的辅食以稀粥、汤面等谷类食物为主,但宝宝的胃容量有限,更需要用能量和营养素密度较高的食物替代这些能量和营养素密度较低的食物,也就是要注重“优质”。在辅食添加阶段,宝宝食物的质量比数量更为重要。
要避免给宝宝的辅食添加糖、盐等各种调味品,较重口味的食物包括添加剂较多的不健康零食,会促使宝宝早期形成偏食挑食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辅食的质和量都难以保证,不利于宝宝的正常生长发育。
小宝宝活泼好动,天气马上变得凉爽,要多带宝宝到户外活动,不仅能增强体质,也能增进宝宝的食欲。宝宝胃口好了,再及时为宝宝提供充足、优质的均衡膳食,就能够帮助宝宝尽量达到较为理想的生长模式。如果是遗传因素导致的宝宝偏瘦小,只要宝宝的体质增强了,妈妈也不必过于担心。
要帮助宝宝养成规律的生活作息习惯,高质量且充足的睡眠也有利于宝宝的体格生长,此外还应考虑到宝宝的成长环境和精神心理因素,多与宝宝进行亲子交流和游戏,促使宝宝的身心健康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