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流傳很廣的一個段子是,上海人每天早上都要接受居委會大媽的靈魂拷問:你是什麼垃圾?
2019年 6月6日,大陸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等9部門印發《關於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決定自2019年起在全大陸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而於7月1日實施的《上海市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則明確規定,需提前完成規定的相關費用上繳和垃圾桶發放等工作,上海將成為大陸第一個實施「垃圾強制分類」的城市。
於是,一場自上而下的垃圾分類戰役正式打響,上海各區、鎮、街道、居委全體動員,垃圾分類宣傳單如雪片般飛進千家萬戶。一夜之間,原來的垃圾桶不見了,代之以「定點、定時」投放的通知和「混合投放垃圾,個人最高可罰200元人民幣並計入誠信記錄,單位最高可罰5萬元人民幣」的警示。
毋庸置疑,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已經成為共識,正如本刊特約撰稿作者陳宏烈在本期專欄文章——「垃圾分類開啟循環經濟發展之路」中所說,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關係著13億多人生活環境的改善,關係到垃圾能不能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更關乎未來人類的生存環境。而從更廣泛的視角來看,垃圾分類已經對企業經營和行業生態演變產生了深遠影響。
日前,知名火鍋連鎖「海底撈」杭州一門店因垃圾分類不當被責令限期整改,垃圾也可能被暫時拒運。而在上海,目前正在部分地區針對餐飲商鋪的廚餘垃圾按照營業面積收取不同的「餐廚垃圾清運費」。可見,企業的垃圾分類也是大勢所趨,違反相關法規將面臨更為嚴厲的處罰。
「危」「機」並存,轟轟烈烈的垃圾分類運動背後,也昭示著垃圾分類產業鏈的巨大商機。多家投資機構指出,垃圾分類熱度空前,政策驅動全產業鏈受益——環衛機械裝備、餐廚垃圾處理、優質垃圾焚燒、再生資源回收等企業將迎來增長契機。比如在廚餘垃圾處理領域,按廚餘垃圾占生活垃圾56%估算,全大陸推廣後有望新增約3800億人民幣的市場空間。
可見,對垃圾分類要有更為宏觀和清晰的認知,這樣,當你被諳熟垃圾四分類(濕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乾垃圾)的居委大媽監督員嚴格拷問時,才能淡定地給出「我是什麼垃圾」的正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