谵小语
《彩虹嘴》 殷健灵著 天天出版社2019年5月
殷健灵最新长篇小说《彩虹嘴》出版了,和此前的《野芒坡》《废墟上的白鸽》等作品一样,这依然是一个关于在苦难中成长的故事。不同的是,这一次殷健灵选择了一种更为平缓的叙述方式,没有激烈冲突,没有地动山摇,在不知不觉中小主人公泅渡了童年和青春的界河。
二战时期,犹太女孩薇拉一家为了躲避纳粹迫害,随着难民大军逃亡上海。在逃难的路上和在上海生活期间,薇拉结识了新的朋友,历经生活的苦难与情感的迷茫,也从无忧无虑的小女孩成长为青涩少女。七年后,薇拉和家人带着爱与不舍踏上重返家园的归途。
拿到这本书,面对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书名的理解。看到“彩虹嘴”这个名字,我们并不知道其所指何意,读了开头部分后恍然大悟,原来是“虹口”的转译,是犹太难民在上海登陆聚居的地方。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直接用大家熟知的“虹口”,而用“彩虹嘴”这么令人费解的叫法呢?表面看来,“彩虹嘴“是犹太人用自己的语言从字面直译的结果,但在更深层次上,我以为作者借此揭示了人们美好的愿望、梦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因为“彩虹嘴”听起来是浪漫的,诗意的,可是现实中当时的虹口所指代的上海具有两幅面孔,它是繁华的也是荒凉的。在逃难上海之前,在薇拉的脑海里,生活是绚丽多彩的。温馨幸福的家庭,刚刚开始的小学时光,每周一次的咖啡馆约会,这一切就像鹦鹉杰克挂在嘴边的那句话所形容的那样——“天下太平”。可是灾难悄然而至,他们在慌乱中逃走,逃往一个毫无所知的世界。正如船上一个陌生男子所说:“你以为我们是去往天堂?也许那是另一个地狱。”事实证明,这个男人说得没有错,因为彼时日本侵略者正在野蛮地践踏着中国的大地,薇拉一家人曾经在路上遭到日本宪兵的刁难和侮辱,而且随着战争形势愈加严峻,纳粹德国向日本施压,要求移交上海犹太人。
然而,在薇拉心中是始终存在着希望的,布娃娃艾米丽就是薇拉心中希望的象征。这只布娃娃曾经险些被盖世太保的皮靴踩坏,但是终于被薇拉奋不顾身地救下,后来始终陪伴在薇拉身边。薇拉每天都会把心里话说给艾米丽听,她的悲伤,她的恐惧,她的迷茫,还有她的希望。她曾经对艾米丽说:“你要和我一起耐心等待,等到爸爸画的晴朗的明天。”无论发生什么,一家人始终在一起,爱是薇拉的希望之源、力量之源。与薇拉形成对比的是西蒙,作为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他可以一个人逃难,一个人生活,但是当他得知家人全部遇难的噩耗,他选择悄然离开这个世界。西蒙非常喜欢勃瑞沃漫先生的一句话:“好好活着,活到希望露头的那一天。”大家都不知道西蒙去了哪里,姐姐索尼娅认为西蒙只是躲了起来,但是薇拉明白,西蒙已经死了,死于希望破灭。所以她对艾米丽说:“其实,我知道西蒙去了哪里。西蒙在另一个世界里快乐地生活着,那里,没有战争,也没有绝望。他和他的亲人们团聚了。”
这的确是一个犹太人群体的避难故事,然而其意义绝不仅仅是表现几十年前那个历史事件、指斥战争之恶。类似的避难与迁徙在人类发展进程中曾经无数次发生,无论是神话传说,还是真实事件,经过时间的淬炼最终都成为一种隐喻,它隐喻的是在困境与希望中孤独跋涉的生命之旅。
从希腊神话中的米诺斯迷宫,到欧洲园林的树篱迷宫,再到电影《闪灵》《007》,游戏“超級玛丽”,小说《爱丽丝漫游仙境》,“迷宫”的意象和形象,在文学、建筑、艺术中散发出迷人的特质。
如何走出迷宫之王设计的迷宫?为何欧洲园林都是“迷宫控”?为什么卡夫卡、博尔赫斯和毕加索都迷恋迷宫?沿着希腊神话中忒修斯进入米诺斯迷宫时带着的红线,每读一页转一个方向,解密迷宫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