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高考:万般下品,读书最高

2019-11-04 01:35周洁
新民周刊 2019年35期
关键词:东京大学补习班韩国

周洁

韩国首尔,韩国高考当天开考。家长祈福。

深受儒學影响的东亚国家,对高考的态度一脉传承。如年初热播的韩剧《天空之城》,即生动描绘了韩国精英阶层家长是如何为孩子们的教育倾其所有的。该剧戳中了不少韩国中产的痛点,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收视率一路飙升,可以说是韩国版的“小欢喜”,不,更确切地说,是韩国版的“小恐惧”。

一衣带水的邻居日本,也深入贯彻“决不能让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有“三五七节”——男孩子每逢5岁,女孩子每逢3岁、7岁要去当地的神社热烈庆祝一下,以求茁壮成长。而到了考大学的那一年,考生、家长们努力的最高目标只有一个——东京大学!为了考进这所名校,日本的孩子也是铆足了劲,一项调查显示,东京大学70%的学生从小学就开始上各种补习班,还有数据表明,即使年薪不足400万日元的家庭,每年给孩子花在补习班上的费用也接近20万, 足以看出日本家庭对教育的重视。

热衷补习的日本考生

在日本,学生和家长最认可的,还是东京大学,可谓人人都有“东大情结”。

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作为近现代日本社会和教育制度的最大代表和奠基者,东京大学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一直是亚洲排名第一的世界级名校,至今培养了9名诺贝尔奖得主、6名沃尔夫奖得主、1名菲尔兹奖得主、16位日本首相、21位日本国会议长;更培养了数不清的企业主、政治家和学者。

与“宽松教育”相对应的,是日本课外补习班的繁盛。

日本社会实行终身雇佣制,青年学生毕业后入职的第一家公司很可能就是他们干到退休的公司,这家公司的规模和业绩将对他们一生的职业发展和收入水平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应聘者的最终学历及其母校的排名,则是招聘方判断应聘者优秀程度的重要指标。一定程度上,个人的社会地位、升职机会、受尊重程度,都是由学历以及自己所读的大学知名度决定的。考进东大,以后的人生可以说就成功了一半。

不过,金字塔尖不是那么好上的。

日本的高考学生,每天都得读两份书——白天得去学校打卡报到,放了学就得进补习班强化学习。这是因为,日本的公立学校课程比较轻松,拿小学举例,日本的公立小学没有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班级排名等,更没有奥数,学生在学校的压力比较小,而这已经是“脱宽松教育”的情况了,2010年前,日本施行“宽松教育”,星期六的课程从公立学校课程表中淘汰,初级学校课程减少了30%。

“宽松教育”的本意是要减少教学中的死记硬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生活能力等,但实施了一段时间后,日本政府发现日本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降。2006年的调查显示,日本学生的数学能力下滑到第十位,科学能力下降到第五位。

与“宽松教育”相对应的,是日本课外补习班的繁盛。虽然学校不以成绩“排座次”,但整个社会的名校情结以及学生们升入名校的竞争始终存在,于是学生和家长转而将精力投向补习班,这也进一步带火了日本的私立学校和课外补习班市场。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统计,2014年日本共有49322个补习教室,全国补习行业全年营业额为9433亿日元(约合562亿元人民币),从业人员约32.9万人。补习班能够补充公立学校教育的不足,而它火爆的最重要原因,当然就是为了高考。

日本的大学分为国立、公立和私立,无论国立、公立、私立大学,各大学的入学考试都实行自主命题。为了考上心仪的大学,就不得不准备应对“超纲题”和“偏题”。

日本的高考分为两次。

每年1月13日后迎来的第一个周末,是日本高考的第一轮考试,被称为“大学共通第一次学力考试”。试卷内容全国各地一致,主要是对于基础学科的测试,这一关考试的目的是帮助各大学判定考生的高中教育水平,是基础性知识认定考试。考生根据“第一次学力考试”的成绩,申请国公立大学的相关专业,并参加大学举办的第二次考试。

考生在东京大学查看入学考试结果。东京大学是日本最知名的大学之一。

第二次考试更像我们理解的“自主招生”形式,考生通过参与面试、答辩,主考官会从不同角度测评考生能力,最后综合两次的成绩录取。

值得一提的是,各个学校对于如何制定选拔标准有着充分的自主权。比如有些学校单纯依据“学力考试”的成绩选拔;有些学校把“学力考试”和自主命题的成绩加权计算总成绩。近些年日本人口下降,考生数量也在减少,部分私立大学还采用了“AO入试”的方式,考生自己向学校提交推荐信,而大学会通过小论文或者是面试等多方面的考核形式来测试考生是否符合学校的录取要求。

在经典日剧《龙樱》中,阿部宽扮演的热血老师,带领着“放牛班”的6个学生,通过一年的努力,考上东大。阿部宽在剧中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这个社会的规则就是由既得利益者,也就是那些读了名校的人,赢得了名声和财富的人制定的。如果你想改变人生,改变社会,必须从战胜这个规则开始。“努力了也许会落空,但放弃肯定会落空。”

剧集也承认,高考制度虽然槽点多多,但某种程度上,它仍然是最公平的考试,无论你出身如何,家庭情况如何,你都可以通过高考,尝试改变自己的一生。

更重要的是,在备考的过程中学会了坚持,保持求知欲,那以后你也会成为一个充满好奇心,不断上进的人。“学习就跟毒品一样,它会上瘾的。”

韩国高考也疯狂

在韩国,高考的地位似乎更加重要。每年11月考试的那一天,全国都围着考生们转,不仅众多政府机构和企业推迟了上班时间,韩国股市也比平时晚了一小时开盘。去年韩国高考,还导致当天134个航班更改了起降时间,韩国总统文在寅则在脸书上给考生鼓劲:“相信你们能够发挥出最佳水平。”

最早到达考场的可能不是高考生,而是大批低年级的学弟学妹,他们有的凌晨就来到考场外,有的手持应援棒,有的拉着横幅,敲锣打鼓,高喊口号,还会为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跪地行大礼加油,令人注目。

韩国高考又被称为“大学修业能力考试”,从早上八点持续到下午五点,韩国考生们需要在一天之内考完五科。与中国高考最大的不同是,除了数学(数学部分甚至会涉及微积分、矩阵)有主观题之外,其它科目全部是客观题(选择题)。在成绩公布之前,考生可自主选择3所志愿大学,然后在次年1月至2月参加报考大学的复试。

2018年11月18日, 韩国首尔,韩国高考论述考试结束, 考生们大批从成均馆大学走出。

據BBC报道,每年参加韩国高考的数十万人当中,平均只有2%的人能获得进入“天空联盟”大学(首尔国立大学、高丽大学和延世大学)的机会。

而为了这2%的几率,不少考生已经头悬梁锥刺股了一年甚至更久。在韩国EBS制作播出的纪录片《学习的背叛》中,许多高三生一天学习高达十几个小时,有的孩子因为长时间握笔,手指上有厚厚的老茧,而为了缓解写字导致手指酸疼,他们会用皮筋把手和笔绑在一起……长期的睡眠不足,他们比常人更依赖咖啡等提神饮料,有些同学为了有更多的时间看书,每天甚至要喝五六罐咖啡。

和日本一样,补习班产业在韩国,也已经成为“韩国教育体系的支柱”。数据显示,在五千万人口的韩国上,滋生着近十万的补习机构,韩国近75%的学生在补习。据韩国SBS制作播出的纪录片《课外教育的悖论》中的采访,多数家庭在补习班的花费都超过了100万韩元,子女的课外教育费用已经成了韩国城市中产阶层家庭的重要开支。

与此同时,一项政府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30个国家中,韩国儿童最不开心,直接原因来自于学业压力。

最令人感到绝望的部分在于,虽然学校一直教育孩子学习不会背叛努力的人,但阶级分化正在让韩国高考变得不再那么公平。高收入家庭的孩子和低收入家庭的孩子高考成绩差距可以达到43分之多,升学率也相差了30%。

在这场竞争中,还有比钱更重要的东西——情报。据韩媒报道,韩国高考制度变得越来越复杂,学生家长的“信息力”开始成为决定学生成绩的一大变数。比如哪些私教课程更好、哪些竞赛奖项更有利于录取,都是重要信息。

对此,圣公会大学非政府组织研究生院长金东椿曾评价,这样的应试教育,不为建设祖国、造福社会而生,只为获取地位、跨越阶层、解决就业存在。“寒门已难出贵子,贵子都出自江南。”

猜你喜欢
东京大学补习班韩国
韩国“第一步”
聚焦韩国大选
曾宣称“不录用中国人”东京大学教师道歉
在韩国走马观花
分娩补习班准爸不翘课
好不想上补习班啊
东京大学
韩补习班传授举报技巧
揭秘韩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