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世萍,申 璎,钟 静,张 蓉,谢光平,许修平,林冬冬
(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缺乏等, 且伴有身体不适, 常出现消极观念,严重者可导致自杀,目前全世界抑郁症患者大约3.5 亿人[1]。抑郁症不仅危害患者自身的心身健康,同时对患者亲属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心理健康水平低,应对方式欠佳,社会支持程度低[2],家庭是患者个体化和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对个体的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治疗的目标主要是以抑郁症患者为主,但有研究显示,对患者家属的心理干预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故抑郁症亲属心理健康状况对患者的治疗以及预后有极其重要的支持作用,本研究采用一种以抑郁症患者及其直系亲属同时到场的治疗模式即家庭团体治疗来改善抑郁症患者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现报告如下。
1.1临床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的直系亲属为研究对象。患者入组标准: ①符合《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10次(ICD-10)抑郁症诊断标准;②无精神病性症状;③同意并能配合本次研究;④具有初中文化以上(含初中文化);⑤年龄在14~50岁。亲属入组标准:①和患者长时间生活在一起的直系亲属;②年龄30~59岁;③初中以上文化;④能独立完成量表自评;⑤无严重器质疾病。共入组亲属80例,研究组40例,对照组40例。其中研究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 、文化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研究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2例。
1.2方法
1.2.1心理健康状况评估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估,两个量表均有20个条目,采用的4级评分法,总条目评分进行累加。研究时由专门的研究人员向两组研究对象介绍研究目的,统一规范指导语,并由研究对象独立完成自评。
1.2.2治疗方法在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对照组采取健康宣教形式,研究组采取家庭团体治疗,实施者为已获得心理治疗师的专业人员,按照每周一次,每次90 min的治疗,共8周设置。
1.3统计学分析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组间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1两组治疗前量表评分对比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1.2两组治疗后量表评分对比治疗8周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量表评分对比
表2 两组治疗后量表评分对比
抑郁症是一种迁延不愈、易反复发作的慢性情感性精神疾病,受个体、家庭、社会等多个因素共同影响[4],抑郁症患者家庭亲密度低,相互之间有效沟通及交流较少,往往会使患者感到孤独和无助,负性情绪得不到倾诉,积压过多容易出现消极想法乃至自杀行为[5]。因此,对患者治疗的同时,对其亲属进行心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家庭团体治疗指对家庭成员同时进行治疗,系团体心理治疗的一种形式和方法,通过个体间的互动来协助他们自我了解、自我抉择、自我发展,进而自我实现并达到治疗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焦虑与抑郁评分均有显著下降,说明无论是家庭团体治疗还是健康宣教均有改善抑郁症患者亲属心理健康状况的作用,但研究组较对照组亲属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家庭团体治疗较健康宣教更能有效的改善抑郁症患者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这可能与家庭团体治疗提供了一种安全积极的亲属与患者的沟通渠道,可以促进亲属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增强亲属与患者之间亲密感,同时通过家庭单元的互动,彼此互相示范、模仿、支持和鼓励,进一步促进相互接纳、理解,从而达到改善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