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国竞技体操发展策略调适

2019-11-04 08:58王永萍郭海英
关键词:竞技体操世锦赛中国队

王永萍,郭海英

(晋中学院体育学院,山西晋中030619)

回顾往昔,竞技体操曾经是中国体育传统优势项目,在世界体育竞技舞台披荆斩棘,先后涌现世界冠军运动员70 余名,以中国运动员名字命名体操动作多大32 个,为世界竞技体操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中国竞技体操在北京奥运会上以9枚金牌达到高峰后出现竞技实力明显滑坡。虽然人们已经开始摒弃唯金牌论,但国民金牌情结依然存在,我国的竞技体育依然承载着彰显国家实力、弘扬民族正气、提振民族精神的使命[1]。在东京奥运周期内的第48 届世锦赛上,中国队以4 金1 银1铜成绩在金牌榜上与强大的美国队并驾齐驱,在竞技实力上又再次出现中国、美国、俄罗斯三者独领风骚的竞技格局[2]。很明显,中国竞技体操这种快速触底反弹的现象归功于举国体制,但是从未来世界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看,对体操项目的健康以及可持续性发展不利,体操竞技优势的移位现象有可能随时发生。鉴于此,本文从社会学、竞赛学分析当前中国竞技体操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调适新时期中国体操事业发展策略,为即将参加东京奥运会乃至今后中国体操事业长远发展献言献策。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里约奥运会中国竞技体操表现、存在问题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中国体操网、国家体操联合会官网、新华网体育等,收集了国、内外竞技体操发展动态及体操竞技成绩数据。

1.2.2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 对收集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并绘图。统计内容包括:中国队历届参加奥运会、世锦赛所取得金牌特征分布;近两届奥运会、世锦赛世界体操动作发展特征等。

1.2.3 逻辑分析法

根据数理统计的结果,总结、归纳未来竞技体操的发展趋势,为未来中国竞技体操发展在战略部署提供依据。

2 中国竞技体操在历次世界体育大赛中的表现

衡量某一体育项目竞技实力的主要标准之一是该项目在国际重大竞赛,如世锦赛和奥运会比赛中所获得的奖牌数量,尤其是金牌数量。纵观中国竞技体育在世界体育舞台上的表现,竞技体操无疑是中国队最稳定的强势项目之一。无论是备受关注的奥运会,还是周期内的体操世锦赛,多年来中国体操队在世界竞技舞台上表现出强大的竞技优势。为了更加直观地体现出中国体操的竞技成绩现状,笔者分别统计了从1979 世锦赛与1984年奥运会中国队参赛以来,中国竞技体操在历届奥运会、世锦赛上的金牌情况,见图1、图2。

图1 中国体操队世锦赛金牌变化走势图

图2 中国体操队奥运会金牌变化走势图

很显然,从图1、图2 的统计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从1979年第20 届世锦赛马艳红代表中国队获得第一枚体操金牌至今,中国竞技体操总体状况表现为位居世界体操强国行列特征。在体操世锦赛赛场,中国队除了28 届“封0”之外,在中国队所参赛的共计28 届世锦赛中,每届都有金牌入账。2006年第39 届丹麦奥胡斯锦标赛上达到顶峰的8枚金牌。随后在北京奥运周期前后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在接下来的两届中分别获得了5枚与6 枚的好成绩。在奥运赛场也是如此,总体表现出体操强国的走势。图2显示,1984年中国竞技体操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表现出不俗实力,取得了5枚金牌骄人成绩,直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走向顶峰,金牌总数达到了惊人的9枚,这在世界体操发展史上几乎算是一种奇迹。

然而,北京奥运会后,中国竞技体操实力出现了快速“滑坡”现象,虽然在伦敦奥运会上在一批老将余热未尽支撑下依旧取得了4枚金牌,但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却出现了让人难以接受“封0”的事实。这与新时期中国体育发展“十三五”期间提出的建设中国体育强国发展目标相距甚远,对于当前的表现,一向引以为豪的竞技体操难以让国人接受竞技优势快速移位的事实。

3 里约奥运会上中国竞技体操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3.1 顶尖人才断层,缺乏独当一面的领军人物

“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体育竞争其实就是围绕着以培育、开发、使用运动人才为中心的运作活动,高水平运动人才存在的连续性是永葆竞技优势的保障,以老带新、锻炼新人、注重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是高水平竞技人才延续性是国际上一以贯之的做法。从里约奥运会前三届,即第28 届、29 届、30届奥运会参赛运动员组合特征梳理发现,中国队在每次奥运会竞技体操参赛中,采用的都是上届奥运冠军参与到下届奥运比赛之中,即以老带新的参赛阵容,其优点:一是保证本次比赛的夺金任务;二是在老队员“传、帮、带”的作用下减轻了年轻队员的心理压力,促进了新运动员的快速成长。而且核心的领军队员基本跨度2个运动奥运周期,个别队员参加3 次奥运。因此,“老将压阵,以老带新”的竞赛策略是竞技体操获取优异成绩的重要保障。

表1 奥运会中国竞技体操参赛队员名单

从表1中能够看出,中国竞技体操队在近四届中的前三届奥运会中,无论是男队还是女队都采用了“以老带新”组队策略。比如,男队传接方式为:李小鹏、杨威→陈一冰、邹凯→滕海滨、冯喆、张成龙;女队传接方式为:程菲→邓琳琳、何可欣→姚金男、黄秋爽、眭禄。但是,从2012年伦敦奥运会后,这种“以老带新”的传接方式完全彻底打破,导致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除张成龙外,全以新面孔组合参赛。张成龙在上届伦敦奥运会上只是团体冠军成员,个人强项的单杠在伦敦奥运会上发挥并不好,而且手腕曾经有伤,加之年龄偏大,所以里约奥运会上并不具备冲金实力。因此,从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竞技体操队参赛策略看,北京奥运周期内培养出的奥运顶尖优秀选手已在伦敦奥运会结束后光荣地完成了历史使命,所以随着陈一冰、邹凯、邓琳琳等一批选手的退役,“以老带新”的传接方式已经被打破,优秀顶尖的奥运体操选手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断层现象,这是本届奥运会中国竞技体操多年来面临的最大现实困境。

3.2 新手失误偏多,技术仍需“打磨”

在里约奥运会上,由于中国队基本上全部是新手参赛,所以在竞技过程中表现出技术动作与心理状态不稳定、失误偏多等现象,中国仅获得2 枚铜牌,与北京奥运会压倒性优势不可同日而语,与伦敦奥运会竞技实力也存在着巨大差距。通过对该届奥运会决赛阶段录像回放与统计,世界传统体操强国日本、美国在技术稳定性上要明显好于中国。

表2 里约奥运会竞技体操决赛中国与部分对手失误对比[3]

众所周知,失误是竞技体操比赛之大敌。在表2统计中发现,在第31届奥运会上中国队与老对手日本、美国重大失误相比,都明显高于他们。这与中国竞技体操长期追求高难度“D”分而取胜关键的竞赛理念,而运动员竞技能力尚缺磨练造成的失误不无关系。难度分的提高是一把“双刃剑”,在难度分提高相应增加了获胜概率的同时也会降低动作完成的质量和稳定性并增加受伤的风险[4]。以男子团体决赛为例,中国队在“D”组难度上都位于竞争对手的前列,但是决定完成动作质量的“E”分上却排名较靠后,故总排名也就靠后(见表3)。说明竞技体操动作难度与完成动作的质量才是决胜的关键,同时也反映了本届奥运会上中国竞技体操队以年轻一代为主的运动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技术、心理仍然处于自我完善与提高阶段。正如国家体操中心罗超毅主任所言:中国年轻运动员一直在赶路,赶路过程中很难做到精雕细刻,拼命加难度,那么动作质量有时候就顾不上了。

表3 第31届奥运会男团前八名得分情况

3.3 体操动作编排新规研究不透,扣分环节增多

在里约奥运会上,中国竞技体操队即使在每个单项上能够顺利地完成所有动作,存在得分依然上不去现象。刚开始人们会主观地认为,是裁判在“作祟”有意降低中国队得分,然而通过多项动作完成情况及得分权衡发现,中国队总体得分都偏低,所以最终归应该归因于体操动作编排与新规则要求出现了偏离,在新周期奥运体操规则下,中国队缺乏研究与领会,致使动作完成过程中,在似乎没有失误、似乎完美的情况下,细节扣分在悄无声息地进行着。正如罗超毅主任所说,同一套动作在多次比赛都不能得到高飞,那就应从自身的动作编排上找原因,而不是一味地归结在裁判身上。

国际体操联合会发布的2013~2016 竞技体操评分规则与上一周期相比实际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果新规没有“吃透”,没有按照要求完成动作或者规避相应的技术动作,就容易在“E”分上被扣分。例如:男子单项双杠项目要求在整套动作中,所有的悬垂接屈伸上动作必须双腿伸直完成;完成至一杠手倒立的动作只需停够1 s 就能得到其难度价值,不因时间不足而被扣分;如果运动员在手倒立位置未停够1 s,仍然能够得到其难度价值,但将因时间不足而被E 组裁判扣0.3 分;如果运动员在手倒立位置没有停顿,D 组裁判判该动作无价值,同时E 组裁判扣0.5 分[5]。这次新规对我国招牌动作:挂臂前摆上屈体(或团身)后空翻两周成俯挂影响较大。因为新规加大了动作难度,其他国家选手在双杠动作编排上多数选择了规避,从而减少了扣分因素。在里约奥运会双杠前八名选手中,只有中国两名选手采用了采用挂臂前摆上屈体(或团身)后空翻两周成俯挂动作,其他6名选手以挂臂后摆上屈体前空翻成支撑、挂臂前摆上团身后空翻转体180°成俯挂(原田)和挂臂前摆上转体360°成倒立(理查兹)为主要选择动作,这几个动作更有利于再握杠前在杠水平面上完成展体动作,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扣分点。

4 中国竞技体操重塑辉煌的策略调适

4.1 建立多元化培育模式,夯实后备人才根基

如前所述,中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储备不足是导致里约奥运会竞技实力下降的现实困境之一,“举国体制”下的三级培养模式在新形式下已不能满足现实后备人才培养需要。据2016年8月7日网易体育报道:中国体操注册人口仅为3 000 人,而美国注册人口达10 万人,从事体操运动人口更是有惊人的500 万,日本仅男子体操选手就有6 000人,是中国所有体操人口的2倍[6]。由此看出,中国体操后备人才匮乏的程度之大。面对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普遍不足的状况,国家体育总局所制定的《青少年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为竞技体操发展打破“一元化”培育格局提供了调整方略,也为中国由体操大国转向体操强国建设提供保障。

竞技体育发达国家竞技体育人才培育经验告诉我们,多元化的培养是中国竞技体操发展模式的必然趋势。为了适应竞技体操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多元化应该体现在发展目标、投资主体、管理主体、培养方式、评价导向、人才出路等方面实现多元化,见图3。

图3 多元化体系

但是,从当前中国体操投资主体看,建立多元化投资主体难度还不小,体现在学校主体太虚、家庭主体太忧、社会主体太弱现象。比如,中国家庭有几个愿意让孩子学习体操、投资体操运动,又有几所中小学开设过体操课程,就是中国的大部分高校真正开设体操课程的也是“凤毛麟角”,主要原因还是现在对体操运动投资的忧虑,担心孩子文化课学习受到影响、担心学习体操没有出路、担心体操教育的安全问题、担心开展体操俱乐部成本难以收回等。因此,针对执行难的问题笔者还是建议从我国中小学基本体操开设入手,“快乐体操”计划落实到实处,培养孩子体操学习意识;媒体要进行正面引导与宣传,负面报道尽量杜绝(比如桑兰事件);国家在体操俱乐部经营方面给予政策上优惠,甚至扶持市场化程度低的体操运动等。

4.2 奥运周期内多出国参赛,积累大赛经验

里约奥运中国竞技体操的失利与年轻队员大赛经验不足、心理不稳定有着很大关系。同样来自网易体育分析,在里约奥运备战期间,中国所有的对外参赛都是派出二线队员出战,主力队员系统备战只参加国内锦标赛暨里约奥运选拔赛,直至前往里约最终参赛。这种“闭关自守”的训练方法虽然有助于中国体操队“秘密武器”不被发现,但是自己对国际体操发展的新形式缺乏研判,动作编排缺乏国际视野,最终难以得到裁判认可,失败就会由偶然转向必然。里约奥运中国体操队员的多次失误充分表明了中国队运动员因缺乏大赛历练而引起心理紧张所致,并且多年来中国体操都是以难度作为取胜“法宝”,较高的难度加之紧张的心理,失误不发生都很难。比如:女子团体比赛中,商春松高低杆掉杠、毛艺自由体操落地出界、王妍跳马落地跨出一步等。男子团体比赛也是如此,失误连连:邓书弟落地时跪地、尤浩鞍马失误、林超攀跳马失误等。所有这些失误绝对不是我国本次参赛运动员技术能力达不到,而是缺乏大赛经验导致心理不稳定影响正常技术动作的发挥所造成的。

因此,在东京奥运会周期及今后的发展中,一定要吸取中国体操在里约失利的教训,采用“以赛代练”,从而积累比赛经验是今后中国参赛选手的必经之路。

4.3 认真研究新规则,把握世界体操发展新动向

竞赛规则是竞技体育比赛的准则,所有运动项目参与人员必须遵守的并严格执行的依据,从多方面影响着运动项目的发展。由于每一次规则的修改与变化都会对体操运动的格局带来影响,而且一般情况下每个奥运周期中规则的改变还比较大,所以必须将体操规则研究透。但我国在里约奥运周期中未能及时做出研究和判断,导致教练员和运动员对竞赛规则不熟悉,在动作编排上出现一定的失误。以东京奥运周期中男子体操规则为例,相比较里约奥运周期中发展了巨大变化,无论是总体要求还是单项要求都以往有着巨大差异。比如,《2017-2020男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在评分细则上与2013规则相比做出了重大调整,在单项上,鞍马、吊环、双杠、单杠动作组别由5 变成4,动作组别加分由2.5降到2.0;难度动作由832减少到809;自由操删除了跳起成俯撑,侧向落地动作,空翻呈劈叉以及一周半接前滚等一系列动作等。总之,细研东京奥运周期中竞技体操新规才能发现诸多改变。每一阶段规则的变化代表的是竞技体操发展的国际动向,我国竞技体操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吃透规则,才能紧跟发展潮流,才能做到动作编排、完成质量符合裁判的审视标准。

4.4 扬长补短,多打造全能型运动员

竞技体操团体赛一直都是中国队强势项目,但是新奥运周期中团体赛制在人数上做出了重大调整,由“5-3-3”模式变成了“4-3-3”模式,意味着团体参赛人数为4 人,意味着平均每人要完成4.5 次单项比赛任务,如果参加团体比赛运动员存在严重“偏科”现象,团体成绩很难获得突破。在新的赛制模式下,对运动员的全能性要求更高,只有各个项目都能均衡而且都具有较强竞争力才能使团体总分上去。从今后发展趋势看,新赛制下严重“偏科”的运动员很难被一个国家选入一队代表国家参赛。当然,优秀全能型选手并不意味着各项成绩平平,而是能够在多个项目获得高分的全能选手。

不断改变的新赛制参赛模式,这也为未来我国后备人才培育类型指明了方向。展望东京奥运会赛制,强项突出的全能型运动员在排兵布阵中的作用愈加显著,我国要科学规划,优化项目布局,在巩固和提高优势强项的基础上,重点弥补弱势项目的差距,力求单项、全能以及团体项目共同提高,促进我国体操的全面发展。

5 结语

基于体育强国发展理念,面临新时期中国竞技体操的现实困境,中国竞技体操未来发展要从两个相互联系发展的统一体进行战略调整。坚持走大众体操、竞技体操协同发展的模式、多元化的体操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以老带新的传帮带参赛模式、奥运周期内主力队员的以赛代练模式、吃透规则,掌握世界体操发展趋势是今后中国竞技体操发展中需要做出的重要战略调整的方向。

猜你喜欢
竞技体操世锦赛中国队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爵士啦啦操“跳跃类难度”动作运用分析——以2019年啦啦操世锦赛前六名为例
东京奥运会女子竞技体操发展态势研究
星问答
青少年竞技体操的培养现状与发展策略
中国队获第62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竞技体操在我国学校开展的策略研究
中国队获第61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四川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制约因素及对策
中国队获第59届IMO团体总分第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