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崇明区奶牛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病区域净化流动性监管

2019-11-04 03:32沈林军王昭媛
中国动物检疫 2019年11期
关键词:奶牛场奶牛净化

张 献,张 维,沈林军,王昭媛

(上海市崇明区农业农村委员会执法大队,上海 202150)

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病(以下简称“两病”)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须通报动物疫病,我国二类动物疫病,属人兽共患疾病。布鲁氏菌病以牛、羊、猪最常发生,且可由它们传染给人和其他家畜,尤其是奶牛,传播布鲁氏菌病风险更大;结核病对奶牛最易感,健康牛可通过接触污染的空气、饲料、饮水等,经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感染结核病[1]。奶牛“两病”的存在,对人民身体健康、奶业发展、畜牧经济以及奶制品的出口必然将造成极大的影响[2]。

2016 年,上海市农业委员会按照原农业部提出的“大胆创新、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奶牛‘两病’区域净化示范,集成推广区域净化模式,示范引领全国奶牛‘两病’区域净化工作”的要求,在崇明区率先开始研究探索“两病”净化模式。按照工作整体部署,相关责任部门分别从奶牛场分类管理、输入性风险评估、全面监测检测、日常监督管理等方面开展工作,逐步建立并完善适应“两病”净化要求的工作模式,并将各项举措制度化、常态化。

当前,动物跨区域流动已成为一种常态。频繁交易和大流通导致疫病防控难度进一步增加,传统的静态、点状、封闭监管模式已无法适应动物规模化、批量化的流通形势。崇明动物卫生监督部门依托对奶牛“两病”区域净化的探索,把握“流动性”这个核心要素,通过一系列工作的开展,使全区“两病”净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净化期间,辖区规模奶牛场分别于2018 年获得上海市奶牛“两病”净化场称号,2019 年获得上海市奶牛“两病”净化示范场称号。本文将探讨崇明区奶牛“两病”区域净化期间流动性监管的建立、主要做法、实施成效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全国其他地区的区域净化提供参考。

1 监管特点

流动性监管,是将监管动物全生命周期的变化情况及与其密切相关的人、物等全部纳入管理,以确保动物及与其相关的一切因素处于可控的一种动态监管模式。这种监管区别于传统的静态监管只在某一环节(动物出售、死亡等环节)、某一位置(养殖场、道口等地方)开展。其主要特点有:基础信息丰富、监管链条长、监督幅度广。

1.1 基础信息丰富

传统的监管方式,重于对群体信息的掌握而忽视场内个体信息;“流动性监管”在设计之初就以“个体”作为监管对象,强调的是每头牛、每个人、每件事的监管。

1.2 监管链条延长

对于一头牛只的传统监管,主要是在开具产地检疫证明和无害化处理这两个环节,对出生、转群等养殖场自主生产环节缺乏必要掌握,甚至出现因养殖场不主动申报导致的监管空白;而“流动性”监管通过周期性的场内核查、程序衔接措施,做到从牛只出生建档到屠宰(死亡)环节撤档的全过程监管。

1.3 监管幅度拓宽

传统监管基本只做一些法律强制规定的监管。“流动性”监管,基于“预防为主、靠前监管、动态监管”的理念,把关系动物疫病防控的所有人、事、物全部纳入监督管理范围,力求消灭所有已知疫病隐患,确保“净化”措施科学、必要、周密、高效。

2 主要做法

2.1 加强制度建设

当前,行业监管的法律法规依据主要有《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等。为达到“两病”区域净化目的,崇明区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在相关法律法规框架内,建立了相应工作制度,比如《奶牛场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年审制度》《奶牛养殖防疫管理制度》《奶牛身份档案管理制度》《奶牛、精液及其胚胎调入管理制度》《奶牛扑杀、无害化处理、补偿、保险和理赔制度》等。主要内容有三方面:一是严格规模奶牛场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制度,按照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开展奶牛场防疫条件审核,对不符合要求的予以整改,整改不合格的予以吊销合格证;二是建立奶牛场生物安全管控制度,全面规范养殖行为,提高从业人员责任意识,同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落实专人按月不定期对奶牛场开展相应监督检查;三是完善日常监管制度,强化养殖场内人、畜、物的监管,有效降低疫病发生的风险。

2.2 做好建档立案

监管必须以对象的唯一性、准确性为基础,方可实现有效监管。动物卫生监督部门以奶牛身份档案管理制度为抓手,建立每头牛只的基础信息,并形成档案式管理,实现牛只信息的电子化入档。具体做法为:各奶牛场负责本场内奶牛耳标的佩戴、照片的拍摄和身份档案的制作,并将档案提交管理部门;乡镇畜牧兽医站负责奶牛身份档案的现场核对,发现信息有误一律返回重新建档立案,将所有符合信息提交区监督部门;所有牛只流动必须证物相符,缺少档案或证物不符牛只做异常牛只按规处理。2017 年,辖区对各奶牛场进行了全覆盖式本底调查,梳理并完善了各场奶牛身份档案,对其中奶牛耳号、免疫耳标及牛身花纹等不一致信息重新修订,同时安排专职人员每年两次现场核实奶牛身份档案建设情况。通过实施“一牛一档”“一档三份”的工作方式,有效厘清了现存奶牛的身份信息,为后续延伸监管链条对奶牛出生、调运、淘汰、死亡的全周期点对点监控创造了有利条件。

2.3 延伸监管链条

2.3.1 牛只入场监管 扩大牛群是牛场经营发展的重点工作。扩群带来了疫病侵入风险,因一时疏忽导致的带毒入场等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入场监管显得尤为重要。当前辖区牛只入场共分自繁和调入两种。为做好入场监管工作,动物卫生监督部门要求自繁牛只按照“出生满三个月后拍摄头部正面和牛只全身左侧面照各一张,建立奶牛身份档案表并登记相应基础信息;自繁自养犊牛至产犊前身份照片不变,转为成乳牛(第一次产犊或满30 月龄)后1 个月内,各牧场更新照片存入奶牛身份档案中,并上报乡镇畜牧兽医部门和区动物卫生监督部门;调入牛只按照“调运奶牛三项制度”操作,即调运前审批(备案)、指定道口检查入沪、落地观察隔离。2017—2018 年,自繁和调入牛只全部完成牛籍档案的新建或更新。

2.3.2 牛只离场监督 有入必有出,牧场牛只离场主要分为外调饲养、淘汰及死亡3 种情况。上述原因奶牛离场时,检疫人员严格核实相关信息,按照检疫规程实施产地检疫,同时在奶牛身份档案表上注明离场原因、日期。经各方签字后,在两周内将出场牛只的身份档案原件上交区动物卫生监督部门申报撤销。2017—2018 年牛只离场的撤档率为100%。

2.3.2.1 外调饲养牛只监管 调运奶牛出场饲养前,奶牛场向区动物卫生监督部门提交牛只调运去向说明和收购企业的相关资料,经监督机构核查确认后,由产地检疫员到场核对拟调运牛只身份档案,并在奶牛身份档案表上签字确认,最后按奶牛检疫管理制度实施产地检疫。

2.3.2.2 淘汰牛只监管 从2007 年开始,上海市建立了淘汰牛收购企业备案对接制度,具体做法为:所有拟在辖区开展淘汰牛收购屠宰的企业需提前办理企业备案,确定合法资质后方可从事相关业务[3]。奶牛场出售淘汰牛只时,按产地检疫程序取得产地合格证明,并同步制作屠宰企业收购反馈交接单;牛只到达指定屠宰场后由屠宰场在交接单上加盖接收公章,交由奶牛场提交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实现淘汰牛只的全程跟踪。奶牛场淘汰奶牛时,需提前3 d 向区动物卫生监督部门提出申请,按照牛只调运出场的管理程序启动产地检疫程序。

2.3.2.3 死亡牛只监管 奶牛场一旦出现病死牛只,必须立即向动物卫生监督部门以及保险公司报备。监督部门第一时间核实死亡情况,并监督场方按照《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进行无害化处置。同时,保险公司在确认被处理奶牛的身份档案、移送单、处理单和磅码单等信息无误后,启动保险理赔工作。辖区近年动物疫病控制机构每月开展病死牛的样品监测,均未发现“两病”阳性案例。

2.4 拓宽监管范围

2.4.1 精液调入管理 辖区牧场坚持自繁自养,使用的冻精均来自上海奶牛育种中心。该中心2018 年11 月获得了国家级“两病”示范场荣誉称号。牧场需要引入冻精时,需提前15 d 向区动物卫生监督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供供体的养殖档案资料,包括品种、系谱、免疫信息和有资质实验室对该批精液的检测合格报告等相关材料;输入地监管部门会第一时间与输出地监督部门核验相关信息,经核实确认无疫病风险后方可批准引入。2017—2018 年,辖区共调入精液12 790 支,全部符合生物安全标准。

2.4.2 场内人员监管 人员流动是疫病传播的途径之一,做好流动人员管理更是养殖场做好防疫工作的必要手段。监管部门按照“持证上岗、生产隔离,入场缓冲”的原则强化人员监管:一是所有场方人员按规做好入场前体检,取得健康证明方可聘用,以排除人员带毒入场;二是设置生产隔离区,一线工作人员入场后禁止离场,保证生产区环境稳定;三是在外部和生产区之间建立缓冲通道,因特殊原因需入场人员必须在专用通道内完成消毒及生物防护准备后方可入场,其他人员一律禁止进入生产区。

2.4.3 投入品监管 投入品的安全是现代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监管部门须在净化工作中立足“靠前监管、源头监管、全程监管”。首先,对辖区内养殖场投入品实行备案登记制度,联合业务部门提前做好供应商资质信息核验,全面掌握投入品品控水平,做好风险分析和预警;其次,对所有投入品实行入库验收登记制度,按照“证物匹配、一物一证、品质合格”要求抓好投入品入场关;最后,对场内投入品开展不定期抽检,按照“自检+定检+飞检”的模式做好质量抽查工作,严密掌握投入品的动态信息,严防不合规投入品入场使用。

2.4.4 辐射区监管 参照动物防疫中疫区、受威胁区概念,划分辐射区以实行预防监管。具体以养殖场为中心,3 km 内列为重点监管区域,3~5 km内列为一般监管区域。区、镇两级监管部门将此范围内所有牛、羊等风险动物的疫病监测、日常调动、存栏等情况作为常态监管,同时网格化巡逻,与区域出入道口开展联动监管,实行信息共享,及时掌握区域内关系净化工作的风险因素。

3 运转成效

3.1 死亡奶牛档案可追溯

通过强化奶牛身份档案管理,使每头牛只的信息得以追溯,这样在牛只无害化处理理赔时单据可有效查验对接。2017—2018 年死亡的奶牛均得到了理赔。在得到理赔后,养殖企业也能有力做好牛群身份档案建设工作,为流动性监管夯实了基础。

3.2 奶牛违规调运零发生

随着流动性监管模式的应用及监管频率的增加,企业主体责任意识亦不断加强,各奶牛场在奶牛调运方面均能按照法律法规如实申报。崇明区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在2017—2018 年未侦办过奶牛违规调运案件,流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3.3 “两病”阳性持续零检出

在2017—2018 年辖区动物疫病控制机构实验室检测的122 249 头次奶牛中,包括布鲁氏菌病检测59 536 头,结核病检测62 713 头(表1),未检出“两病”阳性牛只,奶牛“两病”的阳性率达到稳定控制状态,净化效果得到有效体现。

表1 2017—2018 年崇明区动物疫病控制机构奶牛“两病”检测数据

4 结语

奶牛“两病”区域净化流动性监管,通过丰富基础信息、延长监管链条、拓宽监管范围有效弥补了传统静态监管中信息难以追溯、问题发现处置被动以及局限于点状监管的薄弱点,使监督部门对疫病的防控从被动式的事后处置转化成主动预防性的全要素监管,进而实现了监管信息的可追溯,为完善监管模式做好数据积累。崇明区作为奶牛“两病”区域净化示范探索区,通过工作模式的探索提炼,在提高监管质量、预防疫病发生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有效促进了行业健康发展。同时,新的监管模式处于起步阶段,在牛籍信息与场内生产信息有效整合、外来动物及动物产品风险管控等环节上仍有进一步探索空间,后续还需将更多因素纳入监管范围,形成更科学、更高效的可复制,可推广监管模式。崇明区监督部门将在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大背景下,围绕“人、动物、自然”的和谐共生,着力开展更智能、高效的科学监管工作,履行监管职责,助力乡村振兴,保障公共卫生。

猜你喜欢
奶牛场奶牛净化
乍暖还寒时奶牛注意防冻伤
夏季奶牛如何预防热应激
奶牛场卫生防疫工作要点
Floating dairy farm 漂浮奶牛场
这条鱼供不应求!虾蟹养殖户、垂钓者的最爱,不用投喂,还能净化水质
奶牛吃草
真绅士
肌肤净化大扫除START
多功能净化机
《奶牛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