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素描之迹

2019-11-04 07:17:18姚天阳中南民族大学湖北武汉430074
流行色 2019年8期
关键词:木炭素描铅笔

姚天阳(中南民族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4)

一、素描的迹与象

广义上的素描泛指一切的单色画。以迹象论来解释素描创作和艺术实践的过程,可以用钟孺乾先生的一句话概括为“落笔成迹,因迹生象”。素描中的“迹”,就是你的笔留在画面中的痕迹。而“象”,则是要绘制的图像。创作初期想要画什么的时候,脑海中往往对于象仅有一个模糊而又似是而非的形态,它成象又不成象。往往绘画题材会影响你的绘画元素。所以在主题确定后,用什么工具用什么手法去表现就显得尤为重要。确定工具后,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通过一定技艺和手法结合不同的材质工具进行绘画创作,直到作品慢慢成象,象越来越来清晰、理想化。整个绘画创作的过程,其实可以看成是作迹造象的事体。

人们在进行素描创作时常用的工具包括:铅笔、炭笔、钢笔、粉笔、毛笔、圆珠笔等。不同的工具直接影响着画面的艺术效果,也能反映出画家在创作时的情绪和作画技巧。如今在人类文化艺术的交织繁荣下,素描已经从艺术家的创作草图中慢慢走出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它作为绘画创作的主要手段,各式各样的艺术风格层出不穷,更多的艺术家通过创作中的作迹造象来展示各自的精湛“迹”艺。

二、钢笔素描中的迹

顾名思义,以钢笔为绘画工具进行素描创作的图画被称为钢笔素描。在19世纪末,钢笔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表现艺术,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画种,它包括了使用各种坚韧能够蘸墨水的笔在纸上作迹的画,故又称“硬笔画”。

钢笔的笔尖有粗、细、扁、圆等多种,不同的笔尖产生不同的迹,不同的迹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通过描绘黑白线条的变化和轻重疏密构成的黑白色调来表现象。其特点是笔尖坚定而果断,线条流畅牢固,黑白对比强烈,画面效果紧凑,绘画中事物描写精细、造型能力强。线迹是钢笔画中最基本的语言和技法。它依靠线条与纸张之间的黑白对比来形成色彩感和意象。在作迹造象中笔尖粗细的不同、压笔的轻重不同、运笔的缓急不同,就可以呈现出细粗、肥瘦、浓淡不同的线迹来。只要我们掌握了线迹与色调对比的规律、节奏和韵律,以及象的质感和艺术效果,那么在以后的艺术实践中,就能相对容易地把握平面空间、错觉空间和体积的诸多要领了。

钢笔素描在人像、静物、风景等题材中都可以表现得灵动有趣,特别是在西方,有不少精于钢笔画创作的画家。创作者在作迹时笔的精细或奔放都可以形成鲜明的艺术风格。

以马蒂斯为例,他的作品简洁又概括,充满节奏感和强烈的色彩感,在构图和造型的选择上富含深刻的美学和哲学思维。“艺术性的表现越简单,对你来说感觉就越明显”,莫罗的一句话给马蒂斯的绘画风格带来深远影响。马蒂斯用简捷的线条在脑海里塑造象,他绘画中的精彩线迹亦体现在他的多数作品中。在这幅作品(图1)中,几根简单的线条描绘出一位年轻优雅的女士。从表现形式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作迹时线条的抑扬停顿和粗细轻重,能真正地感觉到画家的线轨迹。从马蒂斯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线迹所带来的视觉冲击。自由而巧妙的节奏,使他的画充满了情感,使世人能感觉到画家的心中有一片纯粹的圣土。

图1 马蒂斯作品

三、铅笔素描中的迹

铅笔是现代最常用的画笔之一。我们知道铅是一种金属元素,与石墨(铅笔的物质)没有任何关系。然而,由于人们以往的错误,“铅笔”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为了便于使用,人们分别用“b”和“h”来表示柔软度和硬度。

铅笔的性能决定了不同的使用方法可以创作出不同的迹。从笔的形状上看,尖头笔可以通过旋转,画出不同的线迹;圆头笔的笔尖可以表现柔和的线迹。钝尖则是更多地运用在绘制主色调或者造象等方面。线迹的细微变化展示出象的表面和空间感。此外,还可以用手指揉或搓,达到更细腻和丰富的迹,从而实现画面中象的柔和过渡。

在历史的长河中铅笔的运用,帮助画家产生丰富绝伦的迹的效果,素描的风格和审美也因对迹的探索发生了万息变化。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艺术家们的素描作品流畅、稳定、和谐而又生动,线迹变得更具开放性,一举打破了中世纪铅笔画的束缚。

作为“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其作品中迹的表现极为出色。他从对自然的研究入手,创造性地开始探索绘画表现的开放道路。在《绘画论》中,他提到“叙事场景一定要速记,人物的肢体不必太细,只需要记录基本的位置,有足够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因此,他的线迹开始变得粗犷微妙,开放式的笔触取代了古老素描中封闭不变的轮廓。“墙上的污点、火焰的灰烬、云彩、泥巴”或类似自然痕迹开始吸引他的眼球,最终出现在他的作品中。

在达芬奇的作品(图2)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迹的变化在作品中的作用。纵横交错的笔触、规则和不规则的线迹排列、重叠和擦除痕迹的保存,丰富了画面中迹的变化,从而增强了画面的视觉中心,反映了达芬奇在作迹时的思维发展过程,拓展了想象体验。画面直接反映了迹的分量。我认为他的作品是“灵感乍现之际的绘画记录”,这里的“灵感”,因迹而闪光。

图2 达·芬奇作品

四、木炭条素描中的迹

木炭条迄今为止是最古老也最流行的素描工具之一。制笔方法是把原料木材放进密封的容器中燃烧。由于空气不能进入容器,木头(如柳树)不会燃烧成灰,木炭有脆弱、多孔等特质,用木炭来画草图,特别是大型作品,比使用铅笔优点更为显著。它黑白分明,由浓到淡,绘画层次丰富,能够尽快绘出大面积色调,又能画出形态各异的线迹,进行深入的描绘。风格接近油画和中国画的表现手法,利于作者的情感表达。由于木炭棒使用比较直接、随性,因此容易集中精力在研究对象的特点和内部结构上,适合作为基本素描练习的主要工具。从材料上讲初学者最好的素描工具就是木炭条。因为木炭条质地柔软,对于线迹的浓淡和粗细相对更好把握,也更方便成象。

木炭条对素描迹象的表达有其独到的表现力,行笔节奏、落笔轻重、起笔快慢、轻提下压、腕力的大小、笔锋的转动变化及多层次的覆盖,都会影响迹的变化。块面的运用,正侧锋的行走所表现出来的线迹的轻重缓急、虚实变化,塑造的象既生动又耐人寻味。

图3 雅各布·汉金森作品

雅各布·汉金森是一位俄罗斯艺术家,多善于使用木炭条作画,以潇洒的笔触和新颖独特的画法闻名。他笔下的人物(图3)生动又准确,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虽然使用木炭条作画,但是对细节的追求也很严谨。从象上看,大色块与小细节的碰撞,产生强烈的层次感,整幅画模糊中又不乏细节和美感。从迹上看,他对于人体的骨骼点的描绘精准又巧妙,能够做到一笔到位,一笔成型,线迹有整体也有细节,对于女性人物的结构表达更为突出,线迹的描绘既飘逸生动又收放自如。不得不说他对于画面中迹象的把握,真实地带给观者震撼的感受。

总结

使用不同的素描工具作迹造象只是艺术的一部分,只有加上画家的情感才能使之完整。素描中的迹是画家直接而真实的感动,只有当你真正被感动的时候,你才能把感动传递给别人。这种迹亦是画家对客观事物和内在精神的准确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和对艺术的反思。因此,素描的迹是人们描绘事物的本能冲动和质朴的感受。它承载着艺术语言的探索和情感的表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木炭素描铅笔
初夏素描
武汉素描
歌剧(2020年4期)2020-08-06 15:13:32
素描
雨露风(2020年8期)2020-04-26 19:55:51
欧式城堡——木炭与色彩的碰撞
飞扬的铅笔屑
学生天地(2019年31期)2019-08-25 08:54:24
三支铅笔
借铅笔
小小铅笔,大有来头
凡·高的早期素描
读者(2016年23期)2016-11-16 13:27:55
柴与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