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海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中考古诗词阅读,一般一首诗词有两三个考题,所占分值4~6分。题目的考查要求以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主题情感、鉴赏诗歌语言为主;也有理解表现手法、感悟哲理以及迁移、拓展等。下面结合近一两年中考古诗词阅读,了解一下中考诗歌阅读的题型,掌握应对策略。
一、思想内容评价鉴赏题。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例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又如仔细阅读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七绝《泊秦淮》,说说作者对“商女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态度,等等。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 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例如中考试题:
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试题。
秋日行村路
乐雷发
儿童篱落带斜阳,
豆荚姜芽社肉①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
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释】①社肉:祭土地神的肉。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试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解题指导】这是两道典型的思想内容评价鉴赏题。答此题一是要看该诗描写的是什么内容,换句话说就是什么样的题材。我们说,古代诗词每一种题材都有相应的特有的感情。比如,送别诗表达的是一种依依不舍的感情或别后的思念。边塞诗有的表达保家卫国,渴望建功立业、奋勇杀敌的壮志豪情,有的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有的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第一题,通过阅读不难发现作者写的是农村田园风光,人物活动是儿童们的嬉戏,再从“香”“伴”这些词语中仔细品味,不难发现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优美的田园风光和纯朴民风的喜爱之情。第二题,答此题要从诗的写作背景和思想内容着手,辛弃疾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这首词,抒写了主人公即使在酒醉中也不忘挑灯看剑,连做梦都是吹角连营的场景,表达诗人梦寐以求、终生不变的抗敌救国的理想,抒写了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
【参考答案】1.表达了诗人对田园风光和生活的热爱之情。2.抒发了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二、形象鉴赏题。把握诗词的形象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包括客观形象和主观形象,也包含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事象(动作形象)、物象(事物形象)和景象(景物形象)。在进行形象分析训练时,指导学生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关键所在。
阅读下文,然后按要求答题。
梅 花
陈亮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①,东君②正主张。
【注释】①三弄:指笛曲名“梅花三弄”。古有笛曲谢梅花之说。②东君:司春之神。
1.诗中梅花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
答:
【解题指导】这是一道典型的形象鉴赏题。要求对“梅花”的形象做出鉴赏。做此题首先要从梅花的特征上分析,再根據特征联想它的品质特征。另外,古代诗词中作者所写的物象都浸染着作者的感情,它与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有着紧密的联系。物象是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和固定性的,因此平时识记一些物象的特定含义对准确把握诗歌的主旨是非常有帮助的。比如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因为菊花具有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松柏也常是诗人笔下的物象,因为它具有耐寒、坚贞不屈的品质。
【参考答案】清瘦明丽,敢为花先,传报春信,傲雪凌霜,高洁坚韧,不屈不挠。
三、表达技巧鉴赏题。分析古典诗歌的写作技巧一般侧重于从以下方面进行:体会各种修辞方法的作用、分析诗歌采用的表达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技巧、分析其他写作技巧等。古典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很多,主要涉及的是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铺陈、反复等,还要注意古典诗歌中常常运用到的赋比兴、象征等手法;在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的分别;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其他写作技巧如衬托、对比、渲染、卒彰显志、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1.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的?
答:
2.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试题。
农家望晴
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第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
【解题指导】这是两道典型的表达技巧鉴赏题。都是考查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阅读中要弄清各种辞格在诗词中的作用。第一题考查的是怎样表达的问题,其中有对人物行为的过程描写,也不乏修辞的运用。第二题要求考生答出诗的第三句的修辞方法以及表达效果。第一题得从诗的抒情角度去考虑,结合此时此地人物的心情来作答。第二题容易,通过比喻词“如”不难判断出是个比喻句。
【参考答案】1.作者先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用形象的比喻和夸张(“载不动”的愁),抒发愁之重,重得无法承载。2.“如鹤立”比喻白发老农持久,执着的站立姿态,形象地表现了他希望天晴的迫切心情。
四、语言鉴赏题。鉴赏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首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判断、评价和鉴赏。语言鉴赏一般侧重从遣词造句、语句含义理解等方面进行。遣词造句,一般要涉及词义、典故以及用词、用句的精妙所在等。考查重点是那些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着关键作用的词语和句子。例如:
1.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田园乐
王维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①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②。
【注释】①落落:松高貌。 ②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你是怎样理解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的?
答: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试题。
浣溪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释】欧阳修早年被贬颍州,晚年又隐居于此,州城西北,有一天然水泊,人称西湖,风景优美,是当时的名胜之地。欧阳修常來此游览。六幺,为唐代琵琶曲名。
词的上片中“逐”和“出”两个字用得极其精妙,请任选一个字进行赏析。
答:
【解题指导】这是两道典型的语言鉴赏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命题者给出几个运用巧妙的动词,让考生赏析、品评词语的意境和它的奇妙作用。考生要在熟读、理解诗词的基础上,借助想象和联想说出词语的语境作用。第一题,对“寒”字的理解,一是要结合语境,夏天炎热的天气,“寒”肯定不是寒冷的意思,而高大的青松在夏天则长得郁郁葱葱。二是要学会从已经掌握的课内知识向课外迁移,《与朱元思书》中有“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其中的“寒”就是茂盛的意思,给人以阴凉之感。第二题,逐:写出了场景的热闹,游人如织,游船相接;又写出游人兴致之高。出:写出了游人荡秋千的身影出现在不远处的楼后,正是写出了处处都是热闹景象。一个出字,似乎写秋千故意地在楼后隐现,颇有调皮之态。因为用此一字,突出了万绿丛中忽然闪现的荡秋千少女的身影,使人更感到春天的欢乐,生命的欢乐。
一、强化课内外积累。陆游“功夫在诗外”的精辟见解,不仅是对诗歌创作规律的高度概括,也是对诗歌鉴赏提出的最高要求。古诗词的积累包括:一是大量诵读、反复吟咏。许多长于诗词的前辈都曾指出吟咏的重要性,在吟咏之际才可以深深品味诗歌的意蕴和情趣。二是积累诗词的文体知识。中国的古典诗词可谓博大精深。与阅读鉴赏有关的文体知识,一般包括诗词的源流、诗词的格律以及诗词的特点。三是掌握诗歌类别及其特点。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因此,分清诗歌类别往往是理解和鉴赏诗歌内容的一个突破口。
二、强化题型训练。文化积累往往强调的是“诗外”工作的重要性。一旦具体到对某一首诗歌进行鉴赏时,我们就不能抛开所要鉴赏的诗歌而泛泛地谈“诗外”的“功夫”了。因此,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诗歌阅读与鉴赏能力,我们还应注意加强诗歌鉴赏的题型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