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战役中,肠子被炸出来,他重新塞回去继续战斗。战斗中,他以重机枪歼敌400余名、击毁敌重机枪一挺,并奇迹般地用机枪击落敌机一架,荣获一等功。复员退伍后,他隐姓埋名,甚至个人举债修路,为儿子留下一笔“巨债”。
“老爷子,这一辈子后悔过吗?”
“不后悔!打那么多仗,我那么多战友死了、残了,我还活着!”
“几十年了,没人知道你是上甘岭战役的英雄,遗憾吗?”
“我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国家和人民也给了我不少,没什么遗憾的。”
这段跨越了时空、跨越了生死、跨越了荣辱得失的对话,发生在今年7月3日。对话的主角叫蒋诚,一位说话都不利索的91岁老人,现居合川区隆兴镇广福村。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在上甘岭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用鲜血和无悔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
一人歼敌四百余名
蒋诚生于1928年,21岁时他参军入伍,成为解放军第11军31师92团1营机炮连战士。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蒋诚所在部队编入志愿军第12军建制。1951年3月21日,被提拔为机炮连副班长的蒋诚跟着队伍入朝参战;1952年6月,他在朝鲜金城由他人介绍入党。
1952年11月8日,蒋诚所在的92团到达上甘岭,11日发动反击。彼时,上甘岭537.7高地已陷入最危急境地,该高地4个连日血战后,仅剩24人退守七号坑道,并且连续11天断水断粮。
当记者问起打仗的经过时,老人不断重复着同一个片段:“它冲下来,我就把枪口对准它的头;它飞过去,我就打它的尾巴……”
老人已经无法讲述出更多细节,但立功喜报上的文字详细记载了这段历史:“1952年11月于上甘岭战役中,配合反击坚守537.7高地战斗里,该同志发挥了高度的英勇顽强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带领班里在严密敌炮封锁下,熟练地掌握了技术,以重机枪歼敌400余名,击毁敌重机枪一挺,有力地压制了敌火力点,封锁了敌运输道路,击落敌机一架,身负重伤还不愿下火线……”在这次战斗中,作为机枪手的蒋诚被荣记一等功。
“敌人的弹片在他的肚子上划出了一道5厘米长的口子,肠子流了出来,他用手揉了进去继续战斗。战士们把他抬回医疗队抢救,才捡回一条命。”合川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長陈远明说,“老英雄很不简单。要不是看到那份立功喜报,我真不敢相信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两代人默契的“父债子还”
1953年12月,蒋诚升任志愿军第12军31师92团1营机枪连班长。随着朝鲜战事结束,1954年,在朝鲜战场征战4年的蒋诚随部回国。
据浙江省《江山市志》记载,回国后的31师驻地正是江山市。因各部营房紧缺,1954年5月,华东军区指示全区所属部队尽快着手兴建各自的营房。蒋诚负责的是铺夯石工作,他从每天铺不了合乎要求的5平方米,激增到每日保质保量铺设12平方米,而这是两个人一整天的工作定额。1954年12月,蒋诚因贡献突出,再获三等功。
部队崭新的营房建好了,蒋诚却没住上一天,就于1955年2月10日复员退伍返乡。
回到家乡,这个在烈火战场上悍勇无比的英雄,重新成为了一个农民,闲暇时参与修建铁路等。
直到1964年4月,蒋诚因为有拿手的蚕桑养殖技术,临时到隆兴乡从事蚕桑工作。而这份临时性的工作,他一干就是24年。
1983年冬,当地决定修建隆兴乡到永兴乡的道路,蒋诚主动请缨牵头修路。路修到一半,钱没了。蒋诚说了一句:“大家继续干,钱我去想办法。”很快钱筹到了,修路工程得以顺利进行。直到1991年,蒋诚才告诉三儿子蒋明辉,当年修路的钱是他以个人名义向农村信用社贷的款,有2400多元。
“父债子还……”父子俩沉默许久后说了同样一句话。为此,蒋明辉偷偷把自己的房子卖了换得400元钱,然后又借了一部分钱,才还掉了这笔贷款。蒋明辉结婚时,因为没了房子,只能住进了女方家中。“在农村,我这种情况叫倒插门。”蒋明辉坦言,这些年他为此忍受了不少风言风语,“但没什么后悔的,父债子还,天经地义”。
蒋明辉继承了父亲低调踏实的作风。他们兄妹五人,除他自己当年因为招工拥有城市户口外,其余兄妹至今仍是农村户口,包括后来退伍回乡的大哥蒋仁君。
“送我去部队前,爸爸只交代我三句话:当兵就要准备牺牲;在部队严格要求自己;不要给组织添麻烦。”蒋仁君回忆说。
“国家”二字永远高于一切
1988年,蒋诚毫无征兆地迎来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原合川师范学校校长王爵英负责修撰《合川县志》,查找档案资料时发现一份《革命军人立功喜报》。《喜报》载明:“贵府蒋诚同志在上甘岭战役中,创立功绩,业经批准记一等功一次,除按功给奖外,特此报喜。恭贺蒋诚同志为人民立功,全家光荣。”但这份《喜报》“备考”一栏,被注明“由八区退回,查无此人”。之后经过各方调查,确认蒋诚正是当年在朝鲜战场立下奇功的一等功臣。
第二件大事是,蒋诚收到了一份由当时的合川县政府在1988年9月23日签发的《通知》,《通知》中认定,“蒋诚同志踏踏实实地为党工作,工作中作出了贡献……同意蒋诚同志从1988年9月起,为蚕桑站正式工人,按全民职工对待,工资定为80元。”
从1952年上甘岭战役立下一等功,到1988年“落实政策”成为“全民职工”,整整36年。
36年间,蒋诚没向任何一级组织透露过自己曾经辉煌的功绩,也没找任何一级组织提出安排工作的请求,只是以一个农民的身份默默劳作,甚至个人举债修路,为儿子留下一笔“巨债”。
而就在成为“全民职工”的1988年9月,已经60岁的蒋诚因超过了退休年龄而正式退休。
英雄老去,传奇仍在。2015年,蒋诚所在的广福村脱贫攻坚发展油橄榄种植项目。已是87岁高龄的蒋诚,在全村第一个带头将全家的土地流转出去,并自告奋勇给其他村民做劝导工作。
“我是国家的人,我还要为国家做事!”这是老伴劝蒋诚换下那条早已千疮百孔的绿军裤时,蒋诚倔强的话语。
对这个老兵而言,“国家”二字,永远高于一切。
(《中国国防报》2019.9.19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