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获得感对其参与基层民主选举的影响

2019-11-01 01:58罗淇中杨淅如
西部学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获得感影响力村民

罗淇中 杨淅如

摘要:采用中国国家数据库(CNSDA)中的“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调查”数据,通过定量分析,探讨村民获得感对其参与基层民主选举的影响,分析发现村民获得感对其参与基层民主选举有一定的影响,且较为显著。据此,提出要多渠道并行,加强宣传教育,完善基层民主选举参与机制,培育村民文化素养等措施来增强村民的获得感。

关键词:村民;获得感;基层民主选举;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9)12-0014-03

自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实施以来,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历经探索、发展、提高、创新四个阶段,民主治理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发展轨道,公民的政治参与意愿越来越强烈。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村民参与基层民主选举通常会受到村民自身素质、利益驱动、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制度环境和候选人素质与能力等因素的影响[1]。其中,村民的自身利益的满足,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与制度环境的改善等都是村民获得感的体现。那么,村民获得感是否会对其参与基层民主选举产生影响?村民获得感越强,其参与基层民主选举的积极性是否会更高?这就需要深入探究村民获得感对其参与基层民主选举的影响问题。

一、研究现状

认真梳理目前国内外对此问题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如下结论:首先,以黄艳敏、张文娟和赵娟霞等为代表的研究学者认为,当个体对自我获得处境存在公平认知时,将显著地提升获得感。当个体对社会抱有公平信念时,对获得感的生成也存在正向驱动作用;基础触发路径与认知诱导路径下实际获得与公平信念的交互作用,形成获得感的叠加效应[2]。其次,方森君、原志敏、程乃胜等部分学者提出,不合法的选举过程、他人意见、宗教势力、黑恶势力、“两委”关系失衡等也会影响基层民主选举的进程。[3][4][5][6]这些情况导致了村民逐渐对民主失去兴趣和信心,更为严重的是,它破坏了国家有关村民自治法律的严肃性。

二、研究方法与设计思路

(一)数据与方法

1、抽样及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的公开数据是来自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协商抑或选举:乡镇治理创新模式比较研究”(编号:13JYA630063)和南开大学2012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编号:NKZXA1211)。数据库名为“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调查”,其数据收录于中国国家数据库(CNSDA)中。该数据中的调查问卷由马得勇博士(现任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设计,并具体负责调查的执行。

此调查主要在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县级市、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县级市、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等下辖范围内的乡村中进行。本项研究所使用的数据资料的收集主要是以对当地村民的问卷调查为主,并辅之以对村民和基层干部的访谈,问卷调查分别在2010年、2013年、2014年进行。此次调查采用非概率抽样法,选取2—3个乡镇中每个乡镇人口比较集中的2—3个村子,向村里的每户村民发放问卷,每个乡镇收集约200份问卷,每个调查点收集问卷400份左右,最终共收集到有效问卷1987份。

2、变量与数据

(1)因变量。本次研究采用的因变量为“基层村民参与民主选举”,具体指村民参与基层选举,并且“自下而上”的在同级别候选人中“公平投票”选择上级领导者。

(2)自变量。本次研究采用的自变量为村民的“获得感”作指标。基于CSS数据,共可得出四个维度下的获得感:一是个人发展感,体现为个体感知到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地位的提升;二是社会安全感;三是社会公正感;四是政府工作满意度。[7]

(二)研究假设

基于获得感主要由“个人发展”“社会安全”“社会公正感”“政府工作满意度”四个因素构成,本文提出获得感对基层村民参与民主选举的影响的四个假设。

假设1:村民的家庭经济状况越满意,其参与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意愿会更高。

假设2:村民的社会安全感越高,其参与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意愿会更高。

假设3:村民的社会公平感越高,其参与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意愿会更高。

假设4:村民对政府的评价越高,其参与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意愿会更高。

(三)分析方法

本研究将使用Stata15进行定量分析,采用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建立个人发展、社会安全、社会公正感、政府工作满意度对基层村民参与民主的影响分析模型。

三、研究分析

由表1可知,以个人发展为自变量,以基层村民参与民主选举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可得如上分析结果。据以上结果可知,在回归模型中,F统计量为11.86,F值通过检验,显著性概率P值为0.0006,小于0.01,所以此模型是顯著的,模型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个人发展所对应的显著性P值为0.001,小于0.01,且个人发展对应的回归系数B值即Coef.值为正值,所以,个人发展对基层村民参与民主选举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由表2可知,以社会安全为自变量,以基层村民参与民主选举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可得如上分析结果。据以上结果可知,在回归模型中,F统计量为33.95,F值通过检验,显著性概率P值为0.000,小于0.01,所以此模型是显著的,模型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社会安全所对应的显著性P值为0.000,小于0.01,且社会安全对应的回归系数B值即Coef.值为正值,所以,社会安全对基层村民参与民主选举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经检验,可得回归模型公式如下:基层村民参与民主选举=1.3144+0.0542625社会安全

所以综上所述:假设——村民觉得生活工作越安全,其参与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意愿会更高是成立的。

由表3可知,以社会公正感为自变量,以基层村民参与民主选举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可得如上分析结果。据以上结果可知,在回归模型中,F统计量为170.18,F值通过检验,显著性概率P值为0.0000,小于0.01,所以此模型是显著的,模型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社会公正感所对应的显著性P值为0.000,小于0.01,且社会公正感对应的回归系数B值即Coef.值为正值,所以社会公正感对基层村民参与民主选举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经检验,可得回归模型公式如下:基层村民参与民主选举=1.245672+0.0589414社会公正感

所以综上所述:假设——村民的社会公平感越高,其参与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意愿会更高是成立的。

由表4可知,以政府工作满意度为自变量,以基层村民参与民主选举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可得如上分析结果。据以上结果可知,在回归模型中,F统计量为60.29,F值通过检验,显著性概率P值为0.0000,小于0.01,所以此模型是显著的,模型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政府工作满意度所对应的显著性P值为0.000,小于0.01,且政府工作满意度对应的回归系数B值即Coef.值为正值,所以政府工作满意度对基层村民参与民主选举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经检验,可得回归模型公式如下:基层村民参与民主选举=1.307847+0.041699政府工作满意度

所以综上所述:假设——村民对政府的评价越高,其参与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意愿会更高是成立的。

四、分析讨论

综合上述分析,本文所提出的假设都得到了支持,村民获得感对其参与基层民主选举的有一定的直接或间接促进作用;但各自变量作用于因变量的效果有所不同,其发挥的影响作用也有所不同。

总体来说,社会安全感、社会公正感与政府工作满意度以及个人发展感对基层村民参与民主选举都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其影响效果不同。社会安全感、社会公正感与政府工作满意度对基层村民参与民主选举的影响比个人发展感的影响较显著。从理论上来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问题是满足村民衣食住行的前提,只有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求,才会去追求政治需求。然而,看似个人发展是影响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参与的最大因素,但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社会安全感、社会公正感与政府工作满意度对基层村民参与民主选举的影响,已经超过了个人发展。

第一,村民的个人发展越好,其参与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意愿会更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若村民食不果腹,便不会再有闲暇心思去参与政治活动。只有当村民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时,才会萌发参与政治的意识,当经济利益得到满足后,才会去追求政治利益。一般来说,有稳定收入、收入状况较好的村民才会产生政治兴趣、政治责任感和政治意识,才会有强烈的意愿参与基层民主选举,村民的家庭经济状况越满意,感知到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因此,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才会萌发参与政治的意识。

第二,村民的社会安全感越高,其参与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意愿会更高。社会安全感是人们对社会安全与否认识的整体反映,它是由社会中个体的安全感来体现的。安全感是反映社会治安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衡量社会运行机制和人们生活安定程度的标志。当村民拥有社会安全感时,会认为生命安全是可以得到保障的,社会生活是安定的,才会去考虑参与政治生活。当村民的社会安全感越高,其参与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意愿会更高。

第三,社会公平感是人们将自己在社会中的收入、地位和声望与他人相比较,或与自己过去相比较而获得的一种主观评价。社会公平感的获得不仅与主观因素有关,也要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当大多数人的社会公平感比较高时,就说明这个社会整体的社会公平正义程度比较高。当村民的社会公平感提高时,会对这个社会产生信任感,会觉得自己能通过公开的政治渠道公平地获得政治利益,才会产生强烈的兴趣参与基层民主选举。

第四,当村民对政府的评价越高,其对政府、对基层协商民主的政策的认同度和信任度会更高,其参与基层民主选举的意愿也会相应提高。政府评价是指公民对政府的行为、理念、工作作风等一系列政府活动的看法,是公民对政府认同度的一种评价指标。当村民对政府评价较高时,说明其对政府的信任度较高,更相信政府会为民办事、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所以村民对政府的评价越高,其对政府、对基层协商民主的政策的认同度和信任度会更高,其参与基层民主选举的意愿也会相应提高。

五、对策建议

总之,当村民具有较高的获得感时,即对生活现状较为满意、社会安全感较高、感觉社会比较公平、对政府评价较高,才会积极参与基层民主选举,才会产生强烈的政治参与意愿。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文对如何提高村民参与民主选举的意愿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第一,要多渠道并行,提升村民获得感。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乡村经济,进而促进个人发展,改善村民家庭经济状况;要提升政府评价,从政府信任度着手,加强基层政府与村民的良性互动,避免乡镇政府与村民间沟通不顺畅而导致村民对政府的误解,赢得村民信任;要提高社会安全感,营造安定的社会环境,确保社会治安状况良好;要提高村民的社会公平感,确保村民拥有公开的政治渠道,公平地获得政治利益,加强社会信任感,从而有动力参与基层民主选举。

第二,要加强宣传教育,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基层民主选举是广大村民群众自主决定自己的当家人,这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际步骤。乡镇党组织和政府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对村民是否能有效参与基层民主选举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基层党委政府要加强民主选举的宣传倡导,诚心诚意地邀请村民参与到基层民主选举中来,倾听村民对民主选举的意见与建议,充分调动村民参与基层民主选举的积极性。

第三,要公平公正公开,完善基层参与机制。参与机制的完善与否,对村民参与基层民主选举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必须完善基层民主选举参与机制。基层民主选举要遵循公平、公正与公开的民主选举原则,同时健全参与机制的程序、规则与制度;完善现有的沟通机制,并拓宽村民参与民主选举的渠道与方式,集思广益,倾听民众诉求;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积极鼓励村民参与基层民主选举,积极履行投票义务。

第四,要倡导抛弃旧俗,培育村民文化素养。“文化对于社会个体的影响最为持久和有效”[6]。要提高村民民主选举的参与度,仅仅在乡镇政府方面下功夫是不够的,还要培养村民的自主参与意识和政治文化素养。一些村民虽然有强烈的参与意愿,但由于受到传统文化和制度的影响,导致主观的参与受限。所以,要倡导村民打破旧俗旧观念,更新思想、观念,培育公民文化、提高村民的政治文化素养,培养村民的政治敏感度和政治认知能力,来激发其协商参与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赵爱明,史仕新.村民参与民主选举行为的影响因素探析[J].经济体制改革,2010(2).

[2]黄艳敏,张文娟,赵娟霞.实际获得、公平认知与居民获得感[J].现代经济探讨,2017(11).

[3]方森君.当代农村宗族势力对民主选举的影响及对策[J].学理论,2015(32).

[4]原志敏.温州农村宗族势力对民主选举的影响探析[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

[5]程乃胜.中国村级民主选举的法社会学思考[J].金陵法律评论,2005(1).

[6]刘颖.人与制度互动关系探微——中国乡村基层民主选举的法社会学研究[J].社会中的法理,2011(1).

[7]吕小康,黄妍.如何测量“获得感”?——以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为例[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

作者简介:罗淇中(1994—),男,汉族,广西平乐人,单位为广西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

杨淅如(1998—),女,壮族,广西合浦人,单位为广西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事業管理。

(责任编辑:冯小卫)

猜你喜欢
获得感影响力村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天才影响力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获得感”大盘点,你的2016有收获吗?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传媒不可估量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