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春玲,闫美兴,李 莉,曲素欣
(青岛妇女儿童医院,山东 青岛 266000)
JCI是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JCAHO),是对美国以外的医疗机构进行认证的附属机构[1]。依托此评价体系,以患者为中心建立的政策、制度、流程能保障术中用药安全。其中,基于JCI的管理理念和相关标准规定,应设立手术药房,保证术中用药的安全、取用便捷化,药品管理精细化、标准化。手术药房建立后,不仅把护士解放出来,还更专注于护理工作。专业的药师管药,管理规范,术中用药以麻醉箱为载体,采用预摆药模式。药师每日核对药品、批号、标签、标识、数量,并做好相关记录。药师深入临床一线,联系临床实际,高效服务麻醉医师、护士和患者,开展药物咨询和处方点评相关工作,全力保障患者术中用药安全。
我院有1200张床位,14个手术间,日均手术80台。为保障术中用药,我院手术药房备有术中用药117种。所有药品分四区管理,根据药品的储存温度及属性,分别放置在冰箱(2~8℃)、阴凉柜(≤20℃)、一般区域(≤30℃),麻醉、精一药品存放在保险柜中。每个分区细分为高警讯药品区和一般药品区,所有药品均设有货位号[2],便于查找养护。根据《药品标签管理制度》,以及精麻药品>高危药品>相似药品>致跌倒的原则,所有药品标签标识有全院统一标识方案,药品货架、麻醉箱、记账单均贴有警示标识,与全院药品保持同质化管理。
我院手术药房采用预排药模式,以麻醉箱为载体,为各手术间提供药品,不同于文献记载的麻醉师配备基数药品的方式,药品管理由专职药师完成,更科学、规范。手术箱以外药品,填写《特殊药品临时取用记录表》,随用随取。目前,共设置37个麻醉箱,分别为儿童麻醉箱、耳鼻喉麻醉箱、心脏麻醉箱、妇科箱、产科箱、生殖箱;成人夜班周末箱共7类;各箱药品配备基数及品种根据各类手术间前6个月术中用药情况设置,每3个月调整1次,实行动态化管理。
术中用药管理的难点是批号效期管理。根据JCI中药品管理和使用规定,要求近效期先出,先进先出。麻醉箱中配备的抢救药品,基数大,周转率低,易出现多个批号同时存在和长期滞销报废现象,批号效期管理存在难点[3]。针对上述问题,以手术药房麻醉箱周转率(计算公式如下)作为检测指标,科学化、动态化管理麻醉箱药品配备基数及品种,根据周转率设定相应药品养护周期和养护办法,并逐箱填写《麻醉箱养护记录表》。麻醉箱药品基数根据周转率合理配备,提高药品使用率,减少滞销库存。麻醉箱药品周转率(%)=[消耗数量/(天数×箱个数×基数)]×100%。
麻醉箱药品周转率≤5%,则该箱不再配备此药品。如为抢救必须品种,则配备基数单次给药量,同时将批号效期设为“重点管理”,每周养护;5%<周转率≤50%,则基数减量,且将其批号效期设为“加强管理”,每2周养护1次;50%<周转率≤90%,为正常运转,其批号效期设为一般管理,每月养护;周转率>90%,则考虑适量增加配备基数,且将其批号效期设为“一般管理”,每月养护。以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为例,详见表1。
根据麻醉箱药品周转率,地塞米松基数儿童麻醉箱及心脏中心麻醉箱调整为1支,耳鼻喉箱为15支,妇科箱调整为3支,产科箱调整为8支。将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麻醉箱配备总基数为226支,降至136支,提高了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在手术药房的周转率,提高了养护效率和准确率,降低因滞销而导致过期报废的潜在风险。
在未设立手术药房前,高危药品和普通药品混淆在一起管理,缺乏警示标识[4]。麻醉医师及护士对高警讯药品安全意识不强。开设手术药房后,手术药房的高警讯药品参与我院院级优先级监测项目《高警讯药品存放标识合格率》数据的收集上报,保证高警讯药品标识正确率达100%。手术药房联合麻醉科采取PDCA闭环管理方法[5],经过1个周期 PDCA,对高危药品实现标准化、精细化管理。
存在问题:麻醉医师及护士缺乏高警讯药品安全意识;不知晓我院的高警讯药品目录及管理办法;未按高警讯药品标识摆放药品;医院信息系统(HIS)未建立高警讯药品医嘱警示措施;缺乏高警讯药品储存、调配、发放、监管流程。
计划(plan):创建麻醉中心医师沟通微信群;药剂科质控员对麻醉医师和护士开展高警讯药品培训,每期40 min;在微信沟通群发布“每周一案”,推送高警讯药品不良事件,警示医师,增强意识;对药架、麻醉箱、麻醉箱补药单,HIS 记账、发药、记账单全流程统一标识[6],且保证标识正确率为100%;公示手术药房高警讯药品目录及存储条件、药品位置摆放平面图。
执行(do):根据计划,创建微信群,每周推送高警讯药品相关知识,在微信群公示《手术药房高危药品目录、货架位置、储存条件一览表》;开展高警讯药品专题讲座4期,麻醉医师及护士出勤率达87.34%;联系信息科,在HIS系统添加高危药品警示标识,实现记账单、摆药单、记账界面对高警讯药品均有提示。
检查(check):药剂科质控员根据我院《高警讯药品管理制度》对手术药房及手术间的高警讯药品存储及使用每月检查。
处理(act):检查中发现问题立即填写《药剂科质量考核反馈表》,限时整改,将检查结果上报医院考核办,整改情况与绩效考核挂钩,加强监督,保障制度落实。经1个周期的PDCA,手术药房高危药品标识正确率达100%。
未采取措施前,冷链药品在手术药房的存放到术中给药有断链现象。目前,无文献记录冷链药品的断链时限,则要求冷链药品全程无断链。针对我院手术药房冷链药品断链问题,采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模式进行规范[7]。成立有药师、护士、麻醉师的管理小组,头脑风暴确认在手术药房冷链药品失效原因,设定风险优先指数(RPN)≥8和严重程度4分为高危害指数,并进行决策树分析,详见表2至表4。
根据决策树结果设定改进措施:1)冷链药品用前领取,配置立即使用,剩余废弃。2)制订《手术药房冷链药品使用管理办法》,领取未使用药品废弃,不得归还药房,造成浪费的上报不良事件,填写《药剂科质量考核反馈表》并上报医院考核办。3)补药单、记账单设置分区提示,标注“冷藏”。4)设置温湿度自动报警系统,异常短信实时通知,值班人员时时解决[8]。5)手术药房到手术间采用冷链盒运输,未使用前不可打开。6)以每支冷链药品取药与给药时间差值(t)为断点检测指标,每周为1周期计算平均t值,制作折线趋势图,连续4周t≤10 min,单支t>30 min例数为0,取药未使用再送回例数为0,为HFMEA管理的结束点。
经过HFMEA管理8周后,冷链药品规范使用率明显提高,断链时间由平均37 min降至10 min以内,单支断点>30 min例数及取药超过1 h未使用送回例数为0,冷链药品规范管理,保障用药安全。详见图1。
表2 决策树分析
表3 HFMEA危害矩阵
表4 失效模式风险分析
图1 冷链药品监测指标趋势图
在手术药房的运转中,面临的主要困难是账物相符[9]。采取措施如下:按麻醉箱单箱记账数补药,实现了HIS记账系统和实物消耗的一一比对;麻醉箱外药品取用填写《特殊药品临时借用登记表》,每日清账;设立贵重药品盘点表,每日早晚清点数量。以上3种措施,明显减少丢账现象,但仍不能完全实现账物相符,手术漏记账现象,需要人工追账。
基于JCI标准建立的手术药房,保障术中用药的规范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专业药师管理精麻药品、高警讯药品、冷链药品,结合PDCA和HFMEA等先进的管理模式,得到妥善保管。手术药房及麻醉箱预摆药模式的设立,可保障术中用药快捷、安全、易得,为抢救赢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