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地区近年雷雨大风的时空形势分析

2019-10-31 10:53:26刘婧婧1林敏2张万娟1李黎2武折章1
魅力中国 2019年45期
关键词:高空槽雷雨大风冷涡

刘婧婧1 林敏2 张万娟1 李黎2 武折章1

(1.大石桥市气象局,辽宁 大石桥 115100;2.营口市气象局,辽宁 营口 115000)

雷雨大风是当某测站在某日观测到一次或一次以上出现雷、雨天气现象时,平均风力大于等于6级、阵风大于等于8级的天气现象。目前在利用常规天气雷达观测开展强天气预警服务方面,人们主要是充分利用了常规雷达观测的基本反射率、回波形态学特征以及风暴尺度和中尺度对流系统物理概念模型等来识别冰雹、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1]。俞小鼎等详细阐述了强对流天气的多普勒天气雷达的探测和预警技术[2];各级气象工作者针对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的特点,运用新一代雷达产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3]。

选取营口地区4个观测站2010-2018年9年的a文件和地面闪电定位仪观测的闪电资料进行分析。

一、营口2010~2018年以来雷雨大风天气的时空分布

(一)雷雨大风的时间分布

2010年至2018年8年间营口地区共发生明显的雷雨大风天气共了28次,其中最多年份达到5次(2013年),最少年份2次(2016年),平均每年3~4次。冰雹多出现在4到9月份,最早出现在4月18日(2017年),最晚出现在9月29日(2018年);5月份最多,共出现8次,占30%;其次是8月份,共5次,占19%,4、7月最少,都出现为3次,占11%。

雷雨大风时最大风速出现在2017年7月9日为16.2m/s。营口极大风速出现在2017年7月9日为24.2m/s,盖州极大风速出现在2010年6月22日为22.3m/s,大石桥极大风速出现在2017年4月18日为20.7m/s,熊岳极大风速出现在2010年8月15日为17.4m/s。在雷雨大风出现时间上,有 43 %出现在凌晨,29%出现在中午,21%出现在傍晚。从雷雨大风出现的风向特点来来看,61% 为偏西风,39%为东南风。

(二)雷雨大风的降水特点

出现雷雨大风时对应站点大部分出现小雨和中雨,2010年8月5日和2013年9月23日出现暴雨,2017年7月15日出现局地暴雨配合大风天气。主要因为雷雨大风出现时一般为成熟阶段的单体中的下沉气流,出现大风地点和强降水区域不一致。

表2 2010-2018年营口市雷雨大风发生地对应降水量级

二、营口地区雷雨大风背景场

(一)影响系统

对2010-2018年28次雷雨大风过程的天气系统进行统计,依据500hPa气压场形势,配合对流层低层的特点,将雷雨大风形势划分为三种类型:高空冷涡型、高空槽型、西北气流型。

其中,高空冷涡型为10次、高空槽11次、高空西北气流7次;有时候北部有冷涡,冷涡底部有槽,冷涡多出现在5月,高空槽、西北气流每个月出现概率相差不大。冷涡天气时,多出现局地雷雨大风,阵风多在7~8级,高空槽多出现区域性大风,强度为三种类型中最大,阵风多在8级,高空西北气流多为高空槽过境由槽前西南气流转为槽后西北气流。

(二)营口市雷雨大风发生的环境条件

强对流天气是大气对流活动强烈发展而产生的灾害性天气,包括 2cm以上直径的冰雹(强冰雹)、龙卷、瞬时风速 8 级以上的雷雨大风和暴洪等中小尺度天气现象。强对流天气是伴随对流风暴发生、发展的,对流风暴是强对流天气的“制造者”和“输送者”。

其中包括:

1.大气温湿类

A指数:

A 指数考虑了对流层下半部气层大气饱和程度的状况,也是分析暴雨产生的一种热力稳定度指数。大气层结越不稳定,A 值越大,当 A>=0 时,有利于暴雨的产生。Tg:对流温度

2.层结稳定类

SI沙氏指数,K指数,850hPa与500hPa温差。

3.热动力综合类

SSI风暴强度指数 (Storm Severity Index)是把浮力能和垂直风切变结合起来的一个强对流天气诊断指数,它通常用于区分雷暴和非雷暴。

4.能量类

CAPE对流有效位能、CIN抑制对流有效位能。

表3 雷雨大风发生的各项环境参量表

猜你喜欢
高空槽雷雨大风冷涡
4—9 月东北大陆型冷涡消亡方式及其统计特征*
气象学报(2023年5期)2023-11-12 10:57:06
2000-2017年东北冷涡活动气候特征及分析
黑龙江气象(2020年1期)2020-05-20 05:57:06
广州市雷雨大风灾害风险区划
广东气象(2020年1期)2020-03-20 10:38:24
一次冷涡减弱阶段产生的飑线过程分析
1981—2013年辽宁省雷雨大风特征分析
“4. 17”广东雷雨大风冰雹天气成因分析
武宁县连续性暴雨过程分析
吕梁市2017年2月20—21日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一次影响内蒙古中部地区沙尘暴天气过程分析
武宁大暴雨过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