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悦 姚智杰 包伊文
“学习方式”一词最早是在1954年由美国学者哈伯特赛伦提出。其意思是在学习过程中为达到自己的目标而选取的一系列具有偏好性的学习方法或学习手段的总称。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对于学习者来说十分重要,适合的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所以作为学习者,如何在“传统”与“现代”的学习方式中抉择,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学习方式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变
改革开放之前,“知识改变命运”成了人们当时学习的主要目的。当时中国对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大学毕业生便成了“香饽饽”,更多的人想通过学习出人头地,当时知识的范围局限于书本,知识的载体仅为纸质,吃透书本也成为一种学习方法。在当代社会背景下,由于国家投入经费有限,学习环境的简易,师资力量的紧缺,科技不发达等致使获取学习资源的途径受限,所获得的学习内容单一,进一步导致学习方式的简单,多局限于独立型学习和引导型学习,继而引发学习方法的不足和思维的局限,但同时使得学习知识的集中。
改革开放以后,学习目的由单一的改变命运变为满足其职业需求,兴趣和精神内涵。如今学习条件得到提升,知识的范围广泛,知识的载体,类别逐渐丰富。人们的学习方式由独立型,引导型学习增加了合作型学习和兴趣型学习,使得学习主动性得到了调动,发展了逻辑思考的能力,带来思想上交流和碰撞。
二、影响“传统”与“现代”学习方式选择的因素
(一)外部环境影响选择
1、经济社会需求影响:
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社会发展需求也有所改变,不同的侧重点促使人们选择能与社会需求对等的学习方式。改革开放前,国家经济处于初步发展,侧重农业与轻工业,社会发展更加需要技能型、体力劳动型人才,人们偏向于获取实用性价值高的内容;而在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偏向重工业与科技创新业,对于劳动者知识储备及创新思维要求高,人们自然而然选择能够适合复杂学习内容并能提升思维能力的学习方式。
2、教育制度理念改革影响:
改革开放前的教育制度有一定局限性、单一性,人们选择的学习方式偏向群体接受度高的教师引领型;而改革开放后,开始提倡全面化、素质化教育,从德智体美劳多个方面方面提高教育质量,内容多样复杂,单纯的教师引领不足以支撑制度要求,合作探究型与兴趣引导型学习方式得到大力提倡。
3、科技学习载体发展影响:
随着科技的发展,学习载体多样性、便利性、经济性的变化,促进了学习方式的选择多样化。从局限于纸质载体到网络化、数字化,学习的经济成本得到大大降低,同时便利性、资源共享度得到提高,学习方式的选择也从单一教师引领、独立思考到兴趣引导、合作探究并存。
(二)学习者的个体选择
1、学习者的自主选择:
改革開放前后个体的基础需求层次有了较大的改变,从最开始基本的生理、安全需求发展到现今的社交、尊重、自我需求并重,个体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自我价值的提升,基础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无法满足个人需求,也不能带来足够的价值价值提升,人们逐渐偏向于复杂化、便利化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2、学习者的屈从性选择:
家长、学校对于学习者的统一要求与干预,对于学习者个体选择学习方式有些一定的影响。改革开放前,家长对学习者学习参与度不高,更多是学校的统一要求影响学习者选择教师引领型;改革开放后,家长在学习中的参与得到重视,对于学习方式的不同见解影响了学习者选择学习方式时的判断,在某种层面上也造成了学习者与其选择的学习方式的不适应性。
三、“传统”与“现代”学习方式改变带来的影响与解决建议
(一)跟风学习的出现
改革开放前,学习者只能在学校被动的接受其单一的教育模式,或者独立自主学习。在这种学习方式中,交流沟通缺乏,合作探索能力低下,从而出现了“跟风”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现代教育大环境的熏陶下,探索性与创新性慢慢增强,跟风现象有所减轻,却仍较大面积出现,追其根本还是个人与外界学习方式目标规划不明确导致的。了解个人兴趣天赋,明确适合的学习目标,从某一方面深入发展,自然能有所侧重的去学习,同时也不能一味否定某种学习方式,或推崇某种学习方式,需要将其优点结合,融会贯通。
(二)思维方式的变化
在只能被动接受学习的条件下,人们产生了依赖性思维,会变得固步自封。之后,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国家政策的改革,人们不止用纸质的方式来学习,还通过网络学习开拓眼界,但由调查问卷显示,现今所流行的网络信息化学习大大降低人们学习的自主性,减少对知识的思考,只追求结果而不重视过程。归根结底,这些现象还是由于人们学习思维方式的变化导致的,而学习思维方式不是一时就能更正的,更加需要从自身与外界来影响、督促。学习者个人应该对自己的学习负责,锻炼一定的自控能力,自己规定一系列的自我奖惩制度;父母与学校方面更需要起到共同督促,从小树立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出独立自主、举一反三的学习思维。
(三)学习疲劳的出现
学习疲劳是指在连续进行过度紧张的学习状态下,导致学习效率下降的一种心理生理表现。这种学习疲劳会影响学习者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填鸭式的教学、题海战术等单一的学习方式都会使学习者生理上产生疲劳,甚至是厌恶的心理。
缓解学习疲劳应减轻外界压力,对学习者进行心理建设,理性分析学习利与弊,使其明确学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但学习并非唯一可选择的道路;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将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促进学习的乐趣化,以减低学习者的厌恶感,提升学习动力。
学习方式的变化是必然的,其使得学习效率有所提高,但也随之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何选择适合学习者自身的学习方式是最重要的,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学习方式都有其自身的优点与缺点,作为学习者更重要的是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其相互融合,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付淑芹.传统学习方式与现代学习方式的比较[J].教育艺术,2017(8):10
[2]刘道玉.论学习的本质特征与目的[J].课程·教材·教法,2017(3):4-11
[3]伊藤学.学习的再定义与教学变革[J].通鉴前沿,2016(9):36-39
作者简介:李悦(1998.8)女,民族:汉,籍贯:湖北十堰,学历:大学本科,单位:湖北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