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玲玲
习作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不少学生害怕写作文,其根源就在于不知从何而写。对此教师可以降低难度,充分发挥教材例子作用,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当然这里的仿写,不是照搬复制,不是简单模仿,而是借助想象“还原”作者习作过程,然后从中“借鉴”,进行创造性仿写,在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主题的同时,有效提升他们的习作表达水平。本文结合实际,试作讨论。
由于學生生活经历与作者所处年代相差甚远,仅靠讲解诵读,学生也许能够理解,但其理解必然停留在表面。教师要尝试透过文字表面,尽可能借助想象,通过换位思考方式,引导学生穿越时空,“再现”作者创作过程,探究作者如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文字之中。这样,一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准确把握作者情感;二来可以从中揣摩写作思路,有效提升写作水平。不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时间不允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用“说”的方式,与作者进行对话,了解写作过程,把握写作思路。
对于仿写而言,仿句子,仿段落,随文练笔固然可以有,但那大多是低级仿写。真正高明的仿写,是仿写作者构段谋篇技巧。换句话说,也就是要与作者进行深度对话,借助想象“还原”作者写作过程,继而从中准确把握文本情感。教师围绕文本主题鼓励学生先想象,接着“还原”写作思路,然后进行对照比较,以便从中探究作者是如何表达的,在准确理解文本主题的同时,也能从中理解详略、对比等表达手法。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仿写并不一定要动笔训练,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说思路,列提纲,重在想象“还原”,而不在于练笔,毕竟课堂时间有限。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学生阅读的多元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积极倡导学生个性阅读。这里的阅读“个性”,不是指“复制”教参,而是指他们独立的思考。这不是教师讲解诵读就能完成的,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想象,借助“还原”批判的方式,进行思考比较。具体来说,就是“有选择地学”。一方面可以组织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比如组织辩论会;另一方面可以围绕同一主题组织不同文章进行群文阅读,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批判,继而从中领悟文本表达技巧,为学生习作水平的提升创造条件。
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时,有学生提出“林冲是个胆小鬼”的观点,而按照正常思维,一般人都会认为“林冲是个英雄”。这种反常观点,如果直接讲解,反而会让学生丧失一次个性思考的机会。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林冲虽然武功高强,但却是一个社会上的“老实人”,妻子被欺负,他不反抗;自己被诬陷,也不反抗……但即便这样“老实”的人,最终却也“雪夜上梁山”,继而从中体现《水浒传》“官逼民反”的思想主题。接着再回到文本,让学生思考:“林冲明明比洪教头厉害,为啥还要再三退让?”由此,学生不仅能够准确理解文本主题,从中梳理作者写作思路,而且还对《水浒传》激发了阅读兴趣。
教师教给学生的,并不一定是他们的;只有学生自己领悟的,才真正是他们的。习作训练,针对通过具体事情表现人物性格这一写作技巧,教师直接讲解,学生也能明白;但是那种理解是形而上学的,无法进行灵活运用。而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形成的认识,却不一样;通过想象“质疑”,继而通过讨论加深对文本写作思路的理解。案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疑惑及时组织辩论,通过与作者深度对话,从中把握写作技巧。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假如林冲又遇到一个比武的,会怎样?”鼓励他们结合林冲性格进行续写,对其写作技巧进行有效巩固。
对于学生而言,习作就是一种创造。固然通过仿写指导,能够有效降低写作难度,但如果永远停留在仿写作者思路的基础上,那还是属于低水平的。尽管上面提到的借助想象“还原”作者写作思路,借助想象“批判”,继而把握的写作技巧,相比低级的句子仿写已经高明了许多,但对于学生习作来说,还远远不够。真正高明的仿写,是跳出仿写进行创作,能够真正帮助学生推陈出新,通过自己所掌握的写作技巧,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毕竟仿写不是目的,能够“我手写我心”,让学生回归自我,徜徉于个性化的内心世界,才是根本。不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即便这样,还是离不开想象“还原”。这里“还原”的不是作者的思路与写作技巧,而是立足篇章,学会布篇谋局,整体驾驭习作。
《黄山奇松》这一课,全文紧扣“奇”这一字眼,按照总分总的方式展开。针对景色描写,又通过详略,结合虚实写法,采用比喻修辞,对“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展开描述,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黄山奇松这一景色的喜爱之情。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想象“还原”整篇文章写作技巧,引导他们从“黄山奇松”扩展到生活周边的景色,或者他们熟悉的景色,然后引导他们通过列提纲的方式,综合采用这一课中的写作技巧作文。比如重点写景物的什么特征,详写的是什么,略写的又是什么,全文采用什么结构,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他们从中借鉴,然后综合运用表达技巧,尝试结合理解,用自己喜欢的、熟悉的、有创意的方式把所见、所闻、所感充满激情地写下来。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能够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文本主题,而且还能帮助他们综合理解文本写作表达技巧,继而进行迁移运用,巩固训练,最终形成自己的表达技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要注意时间把握,如时间不够,可以让学生列提纲,或者写片段的方式进行,毕竟这是阅读课,而不是写作课;二要注意,针对学生习作,文本中所运用的写作技巧,不能面面俱到,只要能够大致掌握,综合运用就行,余下的再让学生课后有时间慢慢体会感悟。
总而言之,仿写也是一种创新。通过想象“还原”仿写,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吸收教材文本的言语表达方式,以及模拟创作过程,在降低习作难度的同时,也能帮助学生理清习作思路,学会围绕主题选择素材,能够围绕中心进行详略表述,继而在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主题的同时,有效提升其语言表达水平。因此,针对当下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倡导想象“还原”仿写,不失为一种较好的习作指导方法。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