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卷选择题命题质疑

2019-10-30 09:31黄助昌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9年9期
关键词:代际衡水原文

黄助昌

错谬的“标答”,在海量的高考模拟试卷里比比皆是,不胜枚举。批判某些由冬烘先生单独命题的试题,显然不能引起语文界的惊警,还是让我们闯入禁区,本着学术探讨的诚意,不是故意挑刺,直抵“高考现场”去看看。

质疑2019年全国卷Ⅱ第12题A项:其中“孝公与他交谈,数日不觉厌烦”一句是译自原文“公与语,数日不厌”的。显然这样表述是错误的,众所周知,“厌”是“餍”的通假字,是“满足”的意思。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何厌之有”“贪得无厌”等等,其中的“厌”皆为“满足”之义。当然,“厌”也有“厌烦”的意思,但在此语境中绝对不是。标答竟然认为这一项是正确无误的。

类似的误译还有。如,2016年全国卷Ⅰ质疑第7(2)题:翻译“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其标答为“苏轼曾从容地责备公亮不能纠正弊端,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学生指出:这是一个病句,“他”指代不明,“加固”一词缺少宾语的中心词。学生还指正:“救正”在词义学层面上不会是“纠正”的意思,而是“拯救正道”之义。评分原则是:能直译,就不要意译;能直译的,如果意译了,通常不给分或少给分。“救正”意译为“纠正弊病”,或也说得通。但根据“一字一译”的直译原则,这就是错的。

质疑2017年全国卷Ⅰ第3题:要求“根据原文内容”,选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此题的标答为B项,因为官方并没有提供详尽的解答过程,只有这么一个结论,所以不置评判(此说明,不再重申,下同)。

然而,我任教的两个班,学生大都选择了C项(问了其它班,也是如此),其理由是:相关信息的原文是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而C项是“只有每个人都控制‘碳足迹,从而实现了代际共享,才能避免‘生态赤字”。显然,原文主要信息都是就“公平原则”而言。而标答“只有……从而……”是第一步推导,但无原文的依据;“从而……才能……”,这是第二步推导,与原文相符;但“只有……才能……”的第一步已经错了,故整个选项C的逻辑推导也就错了。衡水中学的“教科书”——《精准高考:高考二轮复习》也认为“官方标答”是错误的,给出的理由是:“从而实现了代际共享”与原文“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不符。看来,“吾道不孤”。

质疑2016年全国卷Ⅱ第3题D项:“现代小说的发展加剧了故事在小说中的衰变”是能在文中找到依据的,但是“與此同时,随着现代传媒的不断发展,传统故事讲述方式也可能消亡”,于文无据,“现代传媒”与“传统故事讲述方式”不存在因果联系。更为吊诡的是,“现代传媒”这个关键词根本就没有在考试阅读材料中出现过!你让一个中学生怎么去“推断”?命题者竟然如此设置“陷阱”,诱使几百万考生往“火坑”里跳。我的“准高考”学生,100%都认为这个D项的推断是绝对错的,但标答说:D项是绝对正确的。

我可以认可“标答”,因为命题者读的是整篇《塞壬的歌声》,全文是阐述了“现代传媒”与“传统故事讲述方式”关系的。然而,考生读到的是“断章取义”的片段。如果《塞壬的歌声》是经典,考生没读,导致做错题目,那是活该。

质疑2017年全国卷Ⅱ第8题E项:标答判断E项是正确的。然而衡水中学的“教科书”认为它是错误的,理由确切:E项相关内容在材料二的第三段,其中只说“《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并无具体内容的说明,“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关注”主观臆断,所以此项错误。又,标答断定C项是错的,而衡水中学认为C是正确的。为衡水中学这种勇气点赞!

质疑2017年全国卷Ⅱ第11题(此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A、D两项。A:“下车,古代可以指新任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命题者将A设置为“正确”选项,其实,A是错误的。“下车伊始”是指新官上任。吏不存在“履新”,因为吏不在“官”的编制里,没“品”,究其身份,就是本地的老百姓,是官府中的“服役人员”,与衙役、更夫、捕快、狱卒之类并无实质的区别。

再看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春秋公羊传》:“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京者何?大也。师者何?众也。天子之居,必以众大之辞言之。”可见是指古时国家的首都,现代有哪个国家的首都被称为“京师”的?命题者竟然把这样的常识设置为“正确”选项,可害苦了莘莘学子!

不止是全国卷出现了以上的类似问题,其他省市自主命题的试卷也不时“闹笑话”,更何况海量的高考模拟试卷!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常常因为“标答”的问题而被学生反驳得瞠目结舌。为了避免此类出糗,绝大多数老师并不给予学生讨论、思考的时间,即便有学生质疑“标答”,也是以权威压制住学生,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成了“沉默的大多数”,进而善于思考的学生也“在沉默中灭亡”了。其实,语文课从高一开始就逐渐走向边缘化了,因为学科信度有了严重危机。

[作者通联:江西上饶市万年中学]

猜你喜欢
代际衡水原文
寻求阻断贫困多代际传递的路径
《我和我的父辈》: 代际秩序建构与精神传承隐喻
春节,代际弥合好时机
Technology and Our Life
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藏画选
古巴代际权力交接受世界瞩目
如画的衡水湖
石家庄衡水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