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娟
缺失劳动教育,是我们学校教育的一大痼疾,也是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潜在的滋生地。但新时期的劳动教育,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体力劳动,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亟须开发富有特色的创意劳动课。
正如喜欢吃有味道的菜一样,学生喜欢“有味道”的课。要让学生喜欢劳动,进而大开“胃口”爱上劳动,老师就必须让劳动课富有味道,而我们班的劳动教育,就是一场基于老师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以学生的“口味”为起点,而“烹调”出的一盘“美味佳肴”。
一、开心种植,呈现劳动“原味”
不得不说,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个人爱好就是孩子们最好的平台。因为我个人比较喜欢绿植,是多年的多肉发烧友,还是石斛兰养殖好手,间或还会养一些藤蔓,比如球兰、铁线莲、藤三七,还曾在阳台上养过丝瓜、黄瓜……对于种植的经验,有太多的话好说。再者,我总觉得,分数并不是读书的唯一,学习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的教书是为学生的未来铺路,也是为孩子的未来作引导,开发一些种植课程,是怡情怡心的爱好。我个人的经验,累了一天回到家里,看花弄草,可以让心情平静,花草就像是坏情绪的过滤网。
于是我利用自己的养花知识,充分运用我们现有的资源,开发出“种植”“繁殖”“野趣”几个小分类。
“种植”课,种什么呢?随自己喜欢。
可以种多肉,多肉有上万种,看自己的眼缘;种普通的绿植,天竺葵和长寿花就有很多选择,关键的是既可以简单入门,又可以深入细致:剪一根枝条就可以繁殖,想深入时,这些门类又有颜色不同、株行有别的太多的分枝,可以说,看似简单,研究下去,却又是一门学问。如果不喜欢这些,还可以种蔬菜,南瓜、黄瓜、丝瓜,甚至土豆、地瓜、花生……总之,种下去,看它长大,细心守护,种植的每一步都有故事。
“繁殖”课。我跟学生说,最难得的就是赤手空拳拥有一片江山,多肉品种那么多,看到一片叶子就想拥有一片森林怎么办?繁殖啊!多肉的特性,一片叶子真的可以繁殖出一片森林!只是得到一片叶子、一根枝条容易,比如说我的“馆藏”——阳台,就是一个阿里巴巴的繁殖宝库,但是养大的过程,黑腐、化水、虫害,烈日、干旱、寒冷,都是问题,养大真的很不容易,但是真的养大了,还真是有成就感。
我们还有一个比较有特色的“野趣”课,是真的从“田野”上去获得植物,这个“野趣”活动最适宜的季节,就是春天。去田野里,挖几株自己喜欢的小苗,种在自己的花盆里,这不重要,重要的是随后的工作:查一查这个小苗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生活习性,有什么药用价值?或者,还会对田野里其他小苗有兴趣:哦,原来你叫这个名字,原来你还有这样的传说,你还有这样的药效!谁知道老师我会不会无意中培养了一名植物学家或者药物学家呢?我只不过扇动一下翅膀,然而十几年后呢?谁都不可预料!
这个“种植”课程,给同学们带来的是劳动观念的转变:原来劳动并不是枯燥的、无趣的,甚至是强制性、惩罚性的,相反,专注于一件事情,了解植物的不同生长阶段,感受不同阶段的不同特色,会有一种独有的快乐甚至享受,这期间有体力的付出,但更多的是精神的愉悦。
二、创意DIY,调出劳动“鲜味”
“DIY”是“Do It Yourself”的英文缩写,简单来说,DIY就是自己动手制作,这还是我的个人爱好的延伸。
不过这个DIY的第一步比较特别,是“赚钱记”:为期一月,不借助父母或者亲友,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赚上不同数额的钱,第一周5元,第二周10元,第三周15元,第四周20元。
这活动不亚于“石破天惊”,因为对孩子们来说,这就是人生破天荒的“第一次”,5元,不過是一顿早餐的钱,赚起来却比登天还难,因为不知道从何下手。好在我们有一个保留性选择:捡瓶子。只是过程有点坎坷:有路边唾手可得,有树丛偶尔发现,有地下室苦苦寻觅,还有垃圾箱翻箱倒柜,甚至还有“同行”的明争暗抢和相互挤兑……总之,收获很艰难,过程很心酸,但是却也第一次让孩子们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伸手主义者”成为“自力更生者”。
一月赚钱完毕,我们的手里就有了一笔DIY的启动资金,这人生第一笔钱,要好好使用,有意思有意义,才能让这次赚钱在脑海中留下永久的记忆。那么,第一步做什么呢?
第一步,画一件班服。大概15元。一个班级,最宝贵的就是凝聚力,也就是班级向心力。向心力强,事半功倍;没有向心力,事倍功半。当大家感觉彼此是一家人,都在向着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努力的时候,很多小摩擦都可以迎刃而解。我带着学生做活动这么多年,有一个感受深刻的词,就是“无事生非”:当老师用一个活动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把孩子们的空闲时间消磨掉,班级中真的会少很多事情(此处对“无事生非”有曲解)。
画一件班服,说难也不难,说不难也难。买原料不难,一件衣服坯子,大概15元,从淘宝买纯白空白T恤,220克的,当年一件只有11.6元,颜料我们用丙烯颜料,可以在衣服上画画的,不怕水洗,至于颜色,买三原色,加上白色和黑色就行,其他颜色自己调。
难的呢?就是这“手绘”。先是图案,就让我大伤脑筋,要知道这是让一味“药”去治五十多种“病”的事,女生好说,大多手巧,可男生,不排除有些人天赋异禀,但是也有一些手儿停留在“火柴人”水平,要画出个“人样儿”来真比登天还难!讨论来讨论去,最后选了个大海+背影的主题(为啥是背影?大家可以想想如果画正脸的后果,会不会是一群牛头马面?),男生画男孩,短发、T恤长裤衩,手里渔网加一柄鱼叉;女生画女孩,长发草帽长裙,向远方的海鸥作挥手状。要是想画俩?没关系,只要手巧;天上加几片白云?只要手巧;海上多几只海鸥?没问题;沙地上多几只贝壳或者螃蟹?没问题!当时老班为了给班服添加点自己的元素,于是就规定,那“海鸥”归我,大笔一挥,一个“对号”,这不就是我老班批作业的日常么,正可谓栩栩如生又意味深远!最后就形成了这样一种格局:远看差不多,细看差很多,但这不正像是一个班吗?每个人都不一样,但三年带下来,彼此的同学都浸润了一点相同的特色,这特色就是老班给的。
当下教育中有一个前卫的词,叫“全课程”,也就是老师教授的不再是单一课程,而是更加倾向于多课程的融合。大家看,我们这场手绘课,就融合了美术的知识。而且不是单纯地讲解,而是学着做,做着学,这样是不是更有趣,学生也更愿意去尝试呢?
“班服”之后,DIY就上瘾了,于是紧接着来“DIY手工皂”吧。这还是我的特长,我会做皂,很多种皂,厨房家事用的、洗脸洗澡洗衣的、祛斑美容去角质的,我都会!自从研究手工皂,十多年来,我就没买过皂,生活所用“皂”全自己“造”,到后来,还会写配方。怎么这么牛?跟某届学生家长学会初步,然后买书做皂分享,一路研究就成这样了。课堂上,我把自己做皂的历史顺嘴一说,就好比是小水洼里扔了块石头,溅起了硕大的浪花。于是,这“手工皂”就成了新一轮劳动科目。一人10块钱买油品,做成皂之后价值30元,如果舍得卖,还可以净赚10元,你看,这里面还是生意经——你的知识可以变成你的财富(配方啥的,暂不外传),关键是,如果将来在社会上无路可走,这个做皂的经验就可以让你“糊口”,这个世上,人人皆可为国王,哪一行做精做深了,都可以是看家的本领,谋生的行当。
“手工皂”的初级流程学会之后,大家伙的热情正在浪尖上,于是我“不得不”又渗透了一点“美容皂”的秘密,顺手又做了一锅液体皂,这下得了,洗衣服的、洗碗筷洗水果的、洗脸洗澡的,他们基本都会了,工具齐全的话,他们也可以自给自足的。
“皂”玩完了,正是秋天,我教他们做橄榄油无添加“润唇膏”,于是我们班男生女生人手一只“口红”,可以自己用,自己不用给老妈用。
后来,我们用做“皂”的原料之一,又玩了一把“叶脉书签”,当时校园里各种树的叶子都被我们试验了一遍,好在是秋天,落叶遍地,材料俯拾即是,最后得出了结论:××的叶子最好用(不敢说是怕大家把这树给撸秃了),于是第二周,我们重来一次,人手一张漂亮的叶脉书签(我的到现在还有)。
五十元钱的资金,用到现在,还能有剩,干什么呢?DIY一本自己的小书。这项工作一般是在毕业前完成,也是与学生分别前给学生的一个生涯规划指导。每人寻找一篇自己最喜欢的“俗世奇人”的文章,复制或者打印出来,在文章后面写上读后感或者自己喜欢这篇文章的原因(亲笔写,为的是留下自己的字迹),并附上自己的照片(坏处就是印制出来后是黑白的),然后老班我前面附上我的一篇文章《读书是一个奇妙的旅行》,后记是我们发表在《课堂内外·创新作文》的专栏文章——《DIY一本小书有多难》,最独特的是:封面是自己亲手设计的!喜欢篮球的画乔丹灌篮,喜欢侦探的画福尔摩斯叼着烟斗,喜欢动漫的就画动漫,实在手拙的,可以打印图片,然后拓印(不小心又学了一门手艺),最后,请文印室给我们胶装起来,这样,人人都有了一本,拥有每个人照片,保存每个人的字迹,然后还有五十多个俗世之人做出不凡业绩的故事,从而婉转地告诉大家:世上三百六十行,人人皆可为国王。
每年的秋天,我们都会玩一把“樹叶画”,各种叶子,还有各种叶柄,独具匠心地拼成了各种画面,有牛、驴、青蛙、老鼠、孔雀、蝎子,到后来,有女生嫌单一物种太简单,还玩“意境”,还有一“女神”,在树叶上玩雕刻,哎呀,真是好看!树叶画虽说是个速朽的艺术,好在我有拍照留念,几年过去了,翻出来看看,还是想拍案!
到了冬天,玩啥呢?冬天有一个很特别的种植,就是养地瓜瀑布,我们北方,家家有暖气,水里泡个地瓜,用不了多久,就会垂下一挂长长的绿叶瀑布,诗意啊,还是自己创造的。
冬天的DIY,就是萝卜雕刻了,用矮胖大萝卜,挖成个“篮子”形状,倒吊着系一根红绳,挂起来,“肚”里清水养上一颗水仙,过几天,水仙在上面开,萝卜缨子往下长,真是好看!
大家再看看这一连串的“劳动课”,有惊心动魄的体验,有曲折回环的过程,有耳目一新的结果,有此生难忘的收获……这还仅仅是劳动课吗?这是创意课,是劳动和艺术的结合,是学校向社会的延伸,是生活和理论的淬火。
三、匠心独制,留有劳动“余味”
举办这些别具一格的创意劳动课,我还有更加深远的意图。
首先,就是聚拢人心,打造班级向心力。
心理学上讲“亲其师,信其道”,多少苦口婆心的说教远不如一次生动有趣的活动更能赢得学生的亲近,因为在严防死打的教育围墙里,这些创意劳动课程让孩子们解放了手脚,释放了心灵,给予了他们一种不可多得的诗意与轻松,更何况,这富有老班特色的综合劳动课程渗透在学生的生活与实践之中,未来也一定会根植在学生的心灵上,“我为人人”创课程,“人人为我”求成长,班级的凝聚力、向心力就在这一次次的活动中得到汇聚和壮大。
其次,开发了“作文体验课程”。
初中语文有三大难: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我是一个语文老师,指导学生写作,是我永远绕不过去的坎。然而,如果让学生从“假大空”“文艺腔”中走出来,回归到生活的真实,这是一个难题。没有了真实的生活体验,就好比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我们的创意劳动课,就是最好的“作文体验范本”,不需要卖弄技巧,不需要堆砌辞藻,只要你参与了整个劳动,你就可以用文字在活动中“出死入生”。我所精心设计的这些创意劳动课,我和我的学生都会做详细记录,我着重记录活动设计和课后反思,同学们着重于过程的波澜起伏,而我们“师生同台写作”的文章,最终得以在《课堂内外·创新作文》的《180度创新作文写作》专栏呈现,后来又结集出版,至今学生已经发表了700多篇文章,在全国性作文赛事上屡屡获奖,这就是最好的例证。
第三,这些创意劳动课都是“种子课程”。
源头之水,影响着河流的走向;一颗从远处飘来的种子,却有可能在学生的心里扎下深根,我们的学生,来自于平凡,绝大多数也将归于平凡,在这个平凡的社会上做着一番看似平凡的事业:有的养花谋生,有的种草立世,也有的可能研究手工皂成为芳香师,或者还会成为我们DIY小书里的五十多种行当中的一个:同声翻译、白案厨师、手工艺人、画家……但不管从事什么行当,只要考量了自己的兴趣,叩问了自己的真心,做出自己的选择,有了清晰的目标之后,只要一直往前走,于跌宕起伏中往前走,于曲折蜿蜒时往前走,边走边学习,边走边思考,边思考边改造,最终,就一定会走向最理想的栖息地,最美好的自己。
也就是说,我们的劳动实践课在无意中种下了一颗种子,只待适合的时机来到,就会发芽,然后自行成长,成为一棵真正的大树!
《战国策》中的名篇《触龙说赵太后》中有一句名言:父母之爱子,当为之计深远。换句话说“为师之爱生”也应当是“为之计深远”。我们的创新劳动课,“退”可以成为谋生技能,“进”可以成为研究方向,“守”还可以作为个人兴趣,怡心怡情,一举多得,实在是应该“乐为人知”并应该“推而广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