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无论其他品牌SSD是价格坚挺还是一溃干里,这些所谓的杂牌SSD总能在价格赛跑中取胜呢?答案当然就是更便宜的元件。例如我们曾经多次提到的NAND颗粒有所谓白片、黑片的说法(图1),将这些产品进行处理,例如降频之后,同样也是可以勉强使用的。此外随着前几代SSD接近使用寿命、升级周期,也有大量拆机片可用,甚至可提供一些性能仍在可用范围内的主控芯片。
无论使用拆机、降频、打磨的存储颗粒,还是从旧产品或生产线淘汰的主控芯片,相应产品在出貨前的检验中应该都是达标的,这些SSD在初期使用时一般比较稳定,但会更早到达寿命,出现容量降低、速度变慢等情况。
除硬件配置外,杂牌SSD厂商通常也没有能力自己编写主控程序,所以更多采用一些“交钥匙”方式的主控芯片。但它无法控制NAND的实际来源,不一定能满足主控芯片的需求,这可能会造成软硬件之间出现兼容问题,影响存储速度,甚至数据的安全。
那么,到底怎样识别杂牌SSD,得到 NAND的实际信息,以确定是否买到了无良厂商的产品呢?首先可以根据品牌、型号搜索专业评测、拆机文章,与自己的产品进行对照。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同型号产品被专业人员确认为质量堪忧的产品外,如果自己的SSD在配置上与专业人员拆机获得的信息不一致,同样可以怀疑为使用各种元件进行拼装的杂牌子产品,质量也值得怀疑。
我们可以通过SSD-Z、CrystalDisklnfo查询自己手上的SSD信息。SSD-Z的主要测试信息包括对控制器、NAND颗粒的识别,方便我们与拆机文章进行对比。在其主界面中,将鼠标指针悬浮在规格栏上方还能看到相应规格的具体说明(图2)。这款软件中SSD具体的使用容量、开机时间等工作细节数据较为简略。
SSD-Z还提供了简单的测试功能,可对目前SSD的理论性能进行测试,观察是否出现了巨大的性能下降,不过在使用状态下不能进行写入和}OPS等测试(图3)。对读取速度来说,一般SSD在容量达到一半,且经过长时间使用后,速度下降为75%甚至更低一些是可以接受的,而杂牌产品因为主控芯片的性能、NAND芯片的寿命和速度、固件编写等问题,常常会出现速度仅剩一半甚至更低的情况。
SSD的使用容量、开机时间等工作细节的数据可通过CrystalDisklnfo进行了解,在其主界面顶部规格栏中就能看到读写总容量、通电时间等重要信息(图4)。如果刚买来或使用不久的SSD使用容量或通电时间就非常大,例如通电时长超过了购买时长,读写数据量远超预计等,那么这块SSD的主控、NAND芯片、固件等极有可能是二手产品。
另外,如果怀疑SSD的记录被人强行写入的话,则可以参考下方数据栏中的16进制记录。例如这块硬盘的标称通电时间为1084小时,下方的Power On Hours使用16进制记录为043C,转换为10进制同样为1084小时,就说明这,数据没有造假。
与CrystalDisklnfo配合的CrystalDisk Benchmark也是测试SSD性能的好工具,它可以直接测试正在使用的SSD性能,更贴近实际的使用体验。从测试中可以看出,在容量较满以及长时间使用后,一块普通SSD的各项读写性能下降都不是很大(图5),虽然小文件读写性能会变得比较差,但这是NAND的工作机制造成的,并不能说明其质量问题。
如果SSD并不在SSD-Z的数据库中,我们又非常想知道它到底使用了怎样的NAND颗粒,还可以搜索其使用的主控芯片,通过主控芯片的量产工具,是有可能查询到内置NAND颗粒信息的(图6)。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然无法确认颗粒信息,或者给出的颗粒信息比较奇怪,那么这块SSD基本可以确定是非正常的拼装产品,质量非常可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