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恩格斯婚姻家庭观的当代价值

2019-10-30 04:19刘佳琦
北方文学 2019年27期
关键词:当代价值恩格斯婚姻

刘佳琦

摘要: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价值观念的转变,利益的日益分化,社会矛盾的激化,导致了社会道德滑坡和伦理现象缺失严重。其中,最为突出的家庭矛盾,即婚姻关系,严重阻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面对婚姻家庭问题,恩格斯第一个进行了全面的、深入的探讨,给现代人留下了一本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分析恩格斯的婚姻家庭观,运用恩格斯婚姻家庭观构建当代中国和谐家庭。

关键词:恩格斯;婚姻;家庭;当代价值

当代中国的变化可以说翻天覆地的,并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家庭生活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也发生了今非昔比的变化。对比先前的家庭关系状况,怎样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家庭婚姻关系已然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恩格斯对婚姻家庭历史形态的演变过程的阐述

恩格斯在婚姻家庭这一问题与其他部分学者有着不同的见解,他一些观点的提出来都自于恩格斯对这一领域历史的探索。恩格斯是以三种婚姻形式的历史演变为线索形成了正确的恩格斯婚姻家庭观,分别是群婚制、对偶制、个体婚制(一夫一妻制)。

群婚制的一个主要的特征就是把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家人们排除在外,和异于自己血缘的异性结婚。群婚制在当时社会有一定的进步,它使人在婚姻关系中有了一定的约束。随着人类的自然进化,对偶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婚姻形式,其最明显的特点是它与母系氏族社会密切相连。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资料能够开始满足人们的基本生存需要,甚至能够出现剩余,这也就导致了少数人有了私有财产状况。恩格斯说:“当以个人或家庭形式占有社会财富时,是对对偶制和母系氏族社会的致命的摧毁”就此,个体婚制(一夫一妻)开始形成,他的出现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是因为新的经济动力的推动。

二、恩格斯的婚姻家庭观

恩格斯在谈及婚姻观时,首先阐述了爱情,在《起源》著作中,重点指出:“现代的性爱,同单纯的性欲,同古代的爱,是根本不同的”。所谓爱情,就是不掺杂任何杂质的纯粹的男女倾慕之情,是难以遏制的,亦是无功无利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清楚的指出:“资产阶级撕破了罩在家庭上面温情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单纯的金钱关系”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婚姻关系是建立在金钱上的,不是基于爱情。恩格斯还曾说过人尽皆知的名言就是“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所以他对婚姻提出一个基本的条件来要求人们,即他必须以爱情为基础,不是以经济为基础。他提出这个要求的原因是当人们想要通过婚姻关系这种方式来处理男女之间的性关系时想要比杂交等方式更合理、更优越,就必须要谈及道德。否则,他不是婚姻,他只能被表述为一种混乱的性关系。

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人类史学家的研究成果,首次把家庭同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统一起来考察研究,从而揭示了家庭的起源。恩格斯详细梳理了摩尔根有关家庭形式的研究成果,归纳出四种主要的家庭形式。第一种家庭形式是血缘家庭,这一阶段是群婚制的低级阶段;第二种是普那路亚家庭,这一阶段是群婚制的高级阶段;第三种家庭形式是对偶家庭,这一阶段女性在家庭和氏族中仍占据统治地位;第四种家庭形式就是现在流行的一夫一妻家庭,是源于父系社会的建立而与之出现。马克思说过父权社会的一夫一妻与之前的婚姻一样,仍然是权衡利害的婚姻,是私有制为基础的第一个家庭形式。在《起源》一文中,恩格斯揭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下,婚姻家庭的种种弊端,明确指出资产阶级婚姻家庭是以经济为中心的婚姻家庭关系。而恩格斯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家庭摆脱了经济的影响,只包含情感和血缘的结合体的生活单位。所以,当我们真正实现了共产主义理想,财富变成社会共有,家庭也就必然不再以经济单位形式出现,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家庭形式也会真正实现,这就是恩格斯家庭婚姻观论述的重点。

三、恩格斯的婚姻家庭观的当代价值分析

婚姻是家庭的纽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国家是家庭的保障,促进婚姻家庭关系的和谐与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理论价值

1.为我国婚姻家庭的建设提供了科学的价值导向

20世纪80代我国把计划生育定为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国策是以恩格斯在探索婚姻家庭史提出的“两种生产”理论为依据。两种生产是构成人类社会和发展基础的物质生产和人自身生产资料。人那类进行的物质资料生产是为了获取生活资料即食物、衣物、住房等;人类自身的生产是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存和繁衍,实现人类的延续。恩格斯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水平低下,人类自身对社会制度的影响就越大,因此必须要有计划的生育。

恩格斯的婚姻家庭观念对于我国婚姻家庭的建设具有指导价值,而这种价值导向集中体现在《婚姻法》中包含的内容,如: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禁止家暴,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等原则。

2.为构建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形态的提供理论基础

恩格斯的一夫一妻制婚姻家庭形式为当代婚姻家庭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他一直崇尚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的一夫一妻制是人类婚姻家庭史最为和谐、接近于完美的形态。恩格斯的一夫一妻制不同于古典和现代资产阶级的一夫一妻制,它最本质的特征是消灭了男性对女性的奴役,在男女平等的地位实现;抛弃了一切处于经济派生因素的考虑,使婚姻完全建立爱的基础上。尽管我们现在还没有实现共产主义,但是在不久的将来总会实现,理想的婚姻家庭也会实现。

(二)现实意义

家庭应该是每个家庭成员互相团结、夫妻双方相濡以沫共同创造出温馨幸福,让成员有归属感的家庭氛围。

1.有利于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恩格斯倡导的基于针织感情和双方相爱的爱情观,是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的。一方面,男女双方是独立自由,爱情不受经济因素的束缚,马克思经典作家们设想,达成这样的条件,只有在社会主义才能实现。另一方面,爱情是出于男女双方真挚的相爱,双方情欲的相融,彼此的承诺,具有道德意义。这些条件我们现在显然还不具备。这些年来,经济建设处于第一位的社会发展要求,金钱至上、物质利益第一的价值观非常普遍,爱情也无法避免的被打烙印。爱情的延伸是婚姻,人们谈论爱情的时候往往和婚姻联系起来,是以后长久生活相结合的,不可能不去考虑经济。因此,我们必须在择偶时树立正确的爱情观避免婚姻家庭出现的种种问题,更好的处理婚姻家庭关系。

2.有利于实现两性平等和推进文明和谐家庭的建设

恩格斯在《起源》中表述私有制和父权社会造成了妇女在家庭关系中的不平等,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两性必然实现平等。但当今社会的婚姻家庭仍存在男女不平等状况。例如:职场中,部分单位在选择用人时仍偏向男性,甚至明文标出,剥夺了女性选择工作的权利;家庭中,男性更认为家务应该完全有女性承担,做家庭主妇等的。恩格斯指出:“私有财产是丈夫在没有任何特殊法律特权的情况占主导,在家庭中,丈夫是资产者,妻子是无产者”要真正实现两性的平等,就必须要让广大的女性参与社会劳动,只有在废除了资本对男女双方的剥夺并把私人的家务劳动变成共同的,男女双方才能真正平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猜你喜欢
当代价值恩格斯婚姻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婚姻是一门沟通课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婚姻中要“看见”彼此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那场猝不及防的婚姻 外一篇
门当户对的婚姻最幸福?
恩格斯服兵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