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克申与叶基莫夫农村题材小说对比

2019-10-30 04:19孙雪
北方文学 2019年27期

孙雪

摘要:舒克申与叶基莫夫都是当代俄罗斯农村题材小说家,两位作家都在自己的很多作品中及时反映了俄罗斯农村所发生的变化和面临的问题。舒克申与叶基莫夫虽都是以写农村题材小说著称,但是两人在写作风格上却大相径庭。本文将主要探讨两位农村题材小说家创作风格上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关键词:舒克申;叶基莫夫;农村题材

一、前言

自二十世纪以来俄罗斯文坛涌现了很多优秀的农村题材小说家,他们以敏锐的眼光作品中反映了俄罗斯农村在不同时期所发生的变化,如关注人与自然问题的拉斯普京的《告别马焦拉》、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关注俄罗斯农民精神道德反映当时农村问题的舒克申的《怪人》以及叶基莫夫的《费季西奇》。舒克申和叶基莫夫两位作家都立足于俄罗斯农村现实状况,以日常叙事为主反映在不同时期俄罗斯农村出现的各种问题。下面本文将以舒克申和叶基莫夫短篇小说为例,探讨舒克申和叶基莫夫在创作上的相同与不同。

二、舒克申与叶基莫夫创作上的共同点

叶基莫夫1938年生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的伊加卡尔,后移居到顿河地区,他对顿河流域的农村生活十分熟悉,所以在他的多数作品中都是描写顿河流域农村的生活。舒克申人生经历非常丰富,他曾在农村担任过钳工和拖拉机手。两人在农村的生活经历为以后的文学创作之路奠定了基石。舒克申的作品曾被誉为一部完整的反映时代典型和时代问题的百科全书,而评论家巴辛斯基将叶基莫夫称为一流的俄罗斯短篇小说家。两位作家能获得如此称赞也证明了其作品的优秀。舒克申与叶基莫夫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风格有很多相同点和不同点。我们首先探讨舒克申和叶基莫夫农村题材小说的相共同点如下:

第一,两人都以日常叙事为主,通过描写俄罗斯农民的日常生活反映农村所发生的变化。舒克申在《发生在饭店里的一件事》讲述了一位农民来到了莫斯科一家饭店的经历,反映了城里人与农村人之间的隔阂问题;叶基莫夫在《费季西奇》中以一个小男孩费季西奇为主人公,讲述了因老教师去世他承担起了老师的责任,为了孩子们能继续上学而四处奔波,通过小男孩的遭遇反映了当时俄罗斯农村的混乱。两位作家的大多数作品都是以生活在农村的普通人的遭遇为主线,通过描写他们的日常生活向读者揭示俄罗斯农村的全景。第二,在两人的作品中老人往往都是智慧和仁慈的象征,如在叶基莫夫《费季西奇》中的老教师玛丽娅·彼得洛夫娜,虽然在小说中作者对这位老教师的描述并不多,但是通过费季西奇和孩子们对学习的热爱,我们可以感受到玛丽娅·彼得洛夫娜对孩子们在平日里的关心和教导。在玛丽娅·彼得洛夫娜去世后,费季西奇代替了老师带领孩子们正常的学习,在这期间他的一举一动都在尽力模仿老师生前的行为。老教师在小说中的出场次数很少,但是通过费季西奇对老教师的尊敬,我们能了解到老教师对孩子们的影响和给孩子们在混乱时期所带来的温暖。舒克申的《太阳、老人、少女》也同样塑造了一个具有俄罗斯民族优秀品格的老人形象。在《太阳、老人、少女》中讲述了一个女孩在河边写生遇见了盲人老爷爷,通过两人之间的交谈记录了老人平凡、艰辛的一生。虽然双目失明又失去了自己的儿子,但是老人依然保持乐观的心态,在小说中老人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生活得不错不该有什么抱怨。我们生活得挺好的”。[1]在小说中老人双目失明但他仍对生活充满热爱,坚持每天到河边晒太阳欣赏风景。老人手上的皱纹是他勤劳、朴实的象征。在这位老人身上我们看到了勤劳、乐观、坚强、能够忍耐生活艰辛的俄罗斯人民的传统美德。第三,舒克申和叶基莫夫都在各自的作品中及时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问题并引人深思。舒克申在《发生在饭店里的一件事》、《怪人》、《生活的愿望》等作品中都反映了城里人与农村人相互不理解、城乡隔阂等现象,呼吁走进城市的农村人不要忘本,也抨击了小市民的市侩心理。“舒克申认为俄罗斯农民身上闪耀着俄罗斯民族优秀的道德传统,在农村人不断进城打拼和农村不断遭遇城市化文明感染的情况下,舒克申对俄罗斯农民的良好品质是否能够继续传承下去而产生了担忧。”[2]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俄罗斯爆发车臣战争出现大批难民,叶基莫夫看到了他们艰难的生活状态便及时在他的小说中反映了这一问题,如在1996年发表的短篇《邻居》中的主人公就是因战争不得不背井离乡来到陌生的地方开始艰辛的生活。作者希望通过这篇小说引起社会各界对难民生存状态的关注。九十年代俄罗斯社会面临转型,社会的转型也对家庭、个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由于转型时期社会的混乱也波及到了俄罗斯的农村,于是叶基莫夫就在《费季西奇》中反映了俄罗斯社会转型时期农村的混乱和普通人在社会动荡时期对未来的迷失。

三、舒克申与叶基莫夫的创作特色

上述部分探讨了舒克申和叶基莫夫在创作上的共同点,下面我们将主要分析舒克申和叶基莫夫在创作上的不同点以及各自特有的风格。第一,就两人的叙事风格而论舒克申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契诃夫传统,舒克申的短篇小说与契诃夫的相似,两人都在自己的小说中以讽刺的方式提出时代问题,读者在阅读他们的作品时觉得可笑又可悲。舒克申很擅长以轻松幽默的笔风描写主人公的遭遇,如在《怪人》中就讲述了怪人瓦西里在前往探望哥哥的旅途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啼笑皆非的事件。怪人在生活中处处碰壁,他的古怪行为总是受到旁人的嘲笑。在读完这部小说时只要认真思考读者就会发现怪人身上其实流露着最美好的道德品质。通过怪人与小说中其他人物形象的鲜明对比,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怪人瓦西里是具备高尚道德品质的人,而瓦西里周围的人才是真正的怪人。舒克申小说的题目也有反讽的色彩,如《怪人》这个题目,在我們读完整个小说后会得知小说中的怪人是具有高尚道德的人,那些所谓的正常人才是真正的怪人。《出洋相》也是如此,一开始大家会以为是出洋相的是那些被格列勃捉弄的人,但是读完这部小说大家会发现真正出洋相的人其实是格列勃。舒克申总是以幽默的笔风向读者讲述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我们在阅读舒克申的小说时总是觉得可笑又可恨。与舒克申的叙事风格相反,叶基莫夫在自己的小说中也会提出各种问题,但是叶基莫夫在表现这些生活中的冲突时经常会使读者感到忧伤并给人以希望。叶基莫夫在《费季西奇》中以小男孩费季西奇为主人公,在费季西奇为找到新的教师而四处奔波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整个农村的混乱景象:废弃的房屋、破乱的公共设施、被破坏的俱乐部。在这个衰败破乱的农村中却有一片孩子们的乐土,也就是他们的教室。当读者在为小说中衰败的农村感到惋惜时,看到孩子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就会感到欣慰。第二,舒克申善于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揭示问题。在《出洋相》中通过格列勃和副博士的对话揭示出了格列勃的刁钻、自私的性格。格列勃出于嫉妒心理一直在向回家探望母亲的副博士提出各种尖酸刻薄的问题,作者通过格列勃和副博士的对话暗示读者格列勃并不是真心想和副博士交流,而是出于自己的狭隘。

四、结语

综上所述总结了舒克申和叶基莫夫在创作上的共同与不同之处,舒克申和叶基莫夫作为当代俄罗斯文坛上具有代表性的农村题材小说家为读者塑造了很多经典的农村人形象,也展现了不同时期俄罗斯农村的画卷。通过将舒克申和叶基莫夫的创作风格的对比,使我们对两人的作品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孙超.浅析叶基莫夫短篇小说《费季西奇》的艺术世界[J].俄罗斯学刊,2011(5).

[2]陈枚.舒克申和他的短篇小说[G].国外文学,19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