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琏 洪一江
摘要:理想主义通常与信仰相联系,表达了对信仰的追求,它更加注重精神层面,但也不排斥对物质的依赖。在《月亮与六便士》之中,主人公查尔斯·斯特里克兰为了艺术之梦孤身前往巴黎学习绘画,住宿于最糟糕的环境,常常食不果腹,默默忍受他人的讥讽与冷笑,利用独特的个性与全世界为敌,坚持对美的创作,对艺术的渴求,他是一位伟大的理想主义者,是一位伟大的天才艺术家。学界研究常常以叙事技巧、艺术追寻、象征意义的研究为主,对人性的主题的探讨十分罕有,因此,本文结合斯特里克兰的一生,浅析《月亮和六便士》人性的主题,关于逐梦路上所面临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真爱与欲望的矛盾。
关键词:理想主义;人性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爱情与欲望
《月亮和六便士》是威廉·萨默赛特·毛姆于中年时期出版的一部中长篇小说,该文以精湛的叙事技巧以及高超的写作手法让读者在虚幻与现实之间游离,并采用了登峰造极的记叙手法和出神入化的命词遣意,使读者在行云流水的文字表达中酣畅淋漓。小说讲述了查尔斯·斯特里克兰为追求艺术创作的理想而抛妻弃子、远走巴黎,对待热心肠德克·斯特罗夫的救济却无动于衷、甚至忘恩负义,恶意诋毁,最终漂泊至塔希提岛与土著人爱塔度过余生。在此过程中,文章塑造了一个典型的拥有着独特个性又自相矛盾的伟大的理想主义者的形象,本文从理想主义的角度出发,浅析查尔斯·斯特里克兰的独特个性,探寻主人公在逐梦路上所透露的关于人性的矛盾。
一、理想主义精神特质
关于理想主义,是源自于18世紀的启蒙主义和19世纪的理性主义,最初的提出是为建设国家的需要,并在此框架的影响下,其内涵被广泛化和扩大化。对于文学创作者来说,理想主义是用手中的笔为生活在水深火热的人群构建一个内心丰盈,涵养有余的理想家园,“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正如维多利亚时代,国力强盛,人民安居乐业,人们更多的注意力从生存转向了发展,夏洛蒂·勃朗特结合个人经历,创造了一部流传千古的佳作——《简·爱》;对于艺术创造家来说,理想主义是用手中的颜料为人们描绘一个光亮明快、干净纯粹的理想世界,笔触大胆而热情,色彩鲜明而丰富,夸张而又直击内心,文森特·梵高性格孤僻,但他从未停下找寻信仰的脚步,参观画展,学习绘画,留心观察生活,象征希望与活力的《向日葵》,情感丰富的《星月夜》,这些作品都是梵高内心最真实的表达。
理想主义是不受任何现实条件的束缚,完整、准确地表达个人内心情感,是在面对世俗的质疑仍坚持自我,不忘初心,有着坚定的信仰不被打败。理想主义是率真的,亦是情绪化的。
理想主义主要体现在理想主义者身上,即用自己的情感或者精神去认识这个世界的人。查海生进入到诗歌的理想世界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他单纯、勇敢、执着,他笔下的世界也展现出对原始生命和精神的敬佩与渴望,作为一个诗人,“诗要直接面对实体,诗应是实体的强烈的呼吸和微微的颤抖,诗人的任务仅仅是用自己的敏感力和生命之光将黑乎乎的实体照亮”,然而,这一实体还未等到真正布满光辉,海子就带着他的诗去到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理想国。查尔斯·斯特里克兰也是这样一个典型的理想主义者,他毫不在乎他人的冷眼与嘲讽,也不知道尖锐刻薄的语言带给身边人的伤害,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从未击垮他的内心,甚至在德克·斯特罗夫的收留之际,仍厚颜无耻地抢占了他的画室,侵占了他的妻子,这是欲望使然,是一个灵魂自由,精力充沛的理想主义者无力躲避的。
二、理想主义角度下的理想与现实
理想主义是人自我内心的解放,是一种精神信仰。无论是坚持对上帝的信仰,还是始终以自我为中心,这都是在我们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事实上,能不遗余力地做到这两点的人,到最后他们都是功绩圆满的人生赢家。布鲁诺船长带着妻子及几个土著去荒无人烟的小岛开启新的生活,他们建造房屋,砍伐荆棘,栽种椰树,将一片贫瘠之地变成了流着奶和蜜的地方,他们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创造出巨大的价值,不仅有坚韧的性格和强大的意志,还在于他们始终坚持对上帝的信仰。才华出众的亚伯拉罕在进入医院的管理层之前,曾搭乘货轮去往地中海东岸度假,在到达亚历山大港时,花了不到半小时思考就决定抛弃蒸蒸日上的事业,成为一名检疫员在这座小城市定居,或许多数人认为他愚蠢,不识大体,看不清局势,做出了这样一个疯狂的决定,其实他只是遵从了内心的想法,“我不在乎任何人的看法,其实做出决定的不是我,而是我内心某种更为强大的力量”。他们在面对骨感的理想和丰满的现实时,都选择了追逐理想,仰望月亮,放弃优渥的生活,丢掉赖以生存的六便士,重新开始。斯特里克兰也是这样,放弃显赫的地位和可观的收入,选择了不为世俗所理解的艺术道路。
斯特里克兰作为一名证券经纪人,是大多数人所渴望的中产阶级人士,生活优渥,受人仰慕,却在不惑之年毅然而决然地抛妻弃子,离家出走,远赴巴黎,仅仅只是为了追求心中隐秘多年的艺术之梦,他生活贫苦,饥寒交迫,时常靠着他人的救济和打零工来维持基本的生活,又因为作品风格怪异和低俗的言行举止遭到他人唾弃,面对毒辣的世俗眼光与恶意的讽刺,他仍旧坚定而决绝的追逐理想。但这时的他是幸福的,快乐的,不用面对达官贵人而故作姿态,不用在觥筹交错中而躯体僵硬,在欢歌载舞中面掩忧伤。追逐理想,拥有艺术而自由的灵魂才是堂堂正正、如假包换的斯特里克兰。
斯特里克兰生来就有对美的追求,创造美的激情,画中奇怪而夸张的色彩表达了自由的内心和不羁的灵魂,不受约束的艺术创作冲动与沉闷的枯燥的现实生活的矛盾,他放弃了六便士,抬头仰望着光洁的皎月。凄惨的环境,伟大的理想,他不在乎能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的东西,“他视钱财如粪土,他视名声如浮云”,他无视诱惑的存在,他忍受常人无法忍耐的孤独。他不仅是艺术上的天才,更是生活上的王者。年过四十,依然有勇气放弃既定安稳的生活,追逐心中的艺术之梦;面对讥笑与嘲讽,不以为意,笑对人生。他从不因生活的艰辛而放弃对理想的渴求,也不因世俗的批评而割舍对艺术的执着,更不因对名利的追求而贱卖自己的作品。他放弃优裕的现实生活,成为一个穷困潦倒的画家,因为心中对画画的渴望是干净的、纯粹的,即使他敝衣枵腹,也是实现了理想的伟大的天才艺术家。
三、遥远的乌托邦式的爱情
四十七年的光阴岁月悄然而逝,斯特里克兰一路颠沛流离终于到达了南太平洋的理想国——塔希提岛。这是一个宽容度极高的热带小岛,在这里,他怪异的行为得到理解,他刻薄的言语得到体谅,他的任何不完美都被弱化,无论什么样的孔都有与之相配的塞子。甚至因为他的独特个性,他遇到了理想的爱情,一位土著女子的青睐,他与爱塔的生活是最幸福的,他在塔希提的时光是最轻松自在的。
斯特里克兰太太性情温和,面容姣好,能使家中的环境明亮淡雅,能够不断学习与名流术士结交,能用良好的教育让仅有的一双儿女都进入上流社会,她是一个有才干的家庭主妇。然而,她所有的出色都隐藏着虚伪与污秽。她用丈夫的钱大肆举办宴会,想要跻身于上流社会;她与斯特里克兰同床共枕十七年,自称是最了解他的人,却不知丈夫在伦敦已学习了两年绘画,她认为丈夫是“庸俗的小市民”,是无聊透顶的一个人,而事实是,斯特里克兰是个具有独特个性的伟大的天才艺术家;丈夫为了追逐艺术家的梦想独身前往巴黎,她却固执的认为是因为女人的诱惑而抛下家庭。同样如此,布兰琪·斯特罗夫深陷斯特里克兰的魅力不能自拔,对斯特里克兰强烈的好奇心让她选择背叛,强烈的占有欲让她想要控制斯特里克兰的身心。这些都同爱情无关,只是欲望的激情占领了高地。一个男人需要性欲或是肉欲,但那都不是爱情的本义。他们三人都是欲望多于爱情,假意多于真情,占有多于接受,两位女人逞一时之欢愉,便妄图占有和控制斯特里克兰的身心,所以斯特里克兰也从未认真,才能在离开伦敦时心安理得,在面对布兰琪自杀时无动于衷、毫无悔意。
而爱塔不是,她选择接受斯特里克兰的一切来代替占有和控制,她接受了斯特里克兰暴怒的性情,接受了他怪异的个性,接受了他矛盾的灵魂,接受了他爱画画多过于爱自己。她拥有自己的土地和财产,她竭尽所能为斯特里克兰创造舒适的环境,“她不来烦我,她替我做饭,照顾她的孩子。我说什么她就做什么。她满足了我对女人的全部要求”,她为斯特里克兰的绘画带来了灵感,她为高深莫测的作品提供了一丝烟火气息。她所有的付出都不求回报,即便在得麻风病之后也不離不弃,让铁石心肠的斯特里克兰为之动容,潸然泪下。清新怡人的小岛风光,轻松自在的家庭环境,温柔体贴的贤妻,充盈内心的丰沛情感,让伟大的天才艺术家的诞生不容置疑,更让斯特里克兰体会到了人生中唯一的、纯粹的、干净的、乌托邦式的爱情。
四、结语
在《月亮与六便士》之中,理想主义是对艺术的信仰,是对美的追求,是创造美的激情。理想主义者性格率真,倔强执着,不向世俗妥协,不受传统道德的压迫,勇于追求内心真正的理想,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步伐愈加坚定,坚守自我,回归本真。“人的精神有三种境界:骆驼、狮子和婴儿。第一境界是骆驼,忍辱负重,被动地听命于别人或命运的安排;第二境界是狮子,把被动变成主动,由“你应该”到“我要”,一切由我主动争取,主动负起人生责任;第三境界是婴儿,这是一种“我是”的状态,活在当下,享受现在的一切。”斯特里克兰从伦敦逃往巴黎再至最后的理想圣地塔希提岛,从证券经纪人到画家再到伟大的天才艺术家,正好是三种精神境界的完美再现。
参考文献:
[1]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月亮和六便士[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1.
[2]郑冬玲.从浪漫主义看《月亮和六便士》中的思特里克兰德[J].濮阳职业艺术学院学报.2018,31(5):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