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急性疼痛服务模式在足踝骨折患者术后的效果探讨

2019-10-30 06:07卞博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8期
关键词:足踝医师住院

卞博

(北大医疗鲁中医院,山东淄博 255400)

足踝骨折,是一种常见骨折类型,发生率高,而疼痛是骨折患者的共有症状,随着人们对疼痛机制的进一步研究,高科技镇痛技术及药物相继研发,且在临床应用得到应用,缓解患者疼痛,但是,也有80%术后疼痛难以有效缓解,39%患者伴有严重疼痛[1]。因此,足踝骨折术后,加强疼痛护理管理,十分有必要。该文笔者为了探究改良的急性疼痛服务模式在足踝骨折患者术后的效果,选择2018年2月—2019年5月收治的118例患者并且分成2组进行比较,现在将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该院收治的118例足踝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2组,设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占59例。纳入标准:(1)符合足踝骨折诊断标准,X线、CT以及B超等检查确诊;(2)择期外科手术治疗;(3)年龄20~80岁,性别不限;(4)自愿参与研究且签署有知情同意书;(5)该次研究经医院伦理会批准同意。排除标准:(1)不愿参与研究者;(2)年龄>80岁或者年龄<20岁患者;(3)对生命存在威胁的疾病;(4)认知障碍与精神障碍患者;(5)失语失聪以及无法正常交流的患者;(6)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女性;(7)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对照组,共59例患者,男性占34例,女性占25例,年龄分布 23~78 岁,年龄均值(42.92±5.92)岁,41例跟部骨折,18例踝部骨折。研究组,共59例患者,男性占32例,女性占27例,年龄分布21~80岁,年龄均值(41.25±6.02)岁,39例跟部骨折,20 例踝部骨折。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分组比较。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59例术后采用常规急性疼痛服务模式,骨科医生以及病区护士主要负责术后镇痛管理,术后,患者疼痛明显时,病区护士及时通知骨科医生,骨科医生了解情况后,根据疼痛程度,给予药物镇痛。

1.2.2 研究组 研究组59例术后采用改良的急性疼痛服务模式,具体方法如下:(1)成立术后镇痛小组,小组成员包括病区医师、麻醉医师与病区疼痛护士,小组内组织培训,要求小组成员掌握疼痛评估方法、镇痛方法(药物与非药物)以及药物镇痛的常见不良反应与处理等,采取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简称VAS)[2]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0~10分,1~3 分表示轻微疼痛,4~6 分表示中度疼痛,7~10分表示重度疼痛,评分越高说明疼痛越严重。(2)疼痛管理小组设置“24小时疼痛热线”,对病人进行联合管理。骨科疼痛护士加强对病人与家属的健康宣教,介绍术后疼痛的相关知识,并且介绍一些非药物镇痛办法,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增强自我护理意识。骨科医生与疼痛护士采用VAS量表,评价患者术后疼痛程度,VAS评分低于3分时,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基于骨科医师的指导之下,疼痛护士实施心理护理及非药物镇痛干预,VAS评分超过3分(包括3分)时,骨科医生及时联系麻醉医师,在麻醉医师的指导下,通过药物镇痛。

1.3 观察指标

第一,疼痛评估,术后72 h内,间隔4 h,评估记录1次VAS评分,采集疼痛数据,比较两组患者的VAS-max(VAS 最大值)、meanVAS (VAS 均值)、Tmax(VAS最大值持续时间)以及PVAS>3(VAS值超过3分的持续时间);第二,评价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记录24 h与48 h的睡眠时间,并且比较住院时间;第三,采用科室自制的问卷表,调查患者对该次镇痛管理的满意程度,总分值100分,60~100分表示满意,低于60分表示不满意。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VAS评分

研究组 VASmax、meanVAS、Tmax以及 PVAS>3 各指标显著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情况(±s)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情况(±s)

组别VASmax(分)meanVA(分)Tmax(h) PVAS>3(h)研究组(n=59)对照组(n=59)t值P值5.01±1.17 6.37±1.08 4.912 0.000 1.82±0.45 2.51±0.61 5.691 0.000 2.97±1.56 4.01±1.24 5.612 0.000 3.81±2.01 6.45±1.89 7.913 0.000

2.2 睡眠及住院时间

研究组24 h睡眠时间和48 h睡眠时间比对照组更长,而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观察比较患者睡眠与住院时间(±s)

表2 观察比较患者睡眠与住院时间(±s)

组别24 h睡眠时间(h)48 h睡眠时间(h)术后住院时间(d)研究组(n=59)对照组(n=59)t值P值7.81±2.17 6.11±1.89 6.792 0.000 15.28±5.61 12.07±4.58 5.134 0.000 5.61±0.57 6.12±0.71 4.013 0.000

2.3 满意度

调查显示,研究组59例患者中57例满意,2例不满意,满意度为96.6%(57/59),对照组59例患者中48例满意,11例不满意,满意度为81.3%(48/5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足踝骨折在骨科中较为常见,如今,在工业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加上交通事业的发展,在各个方面的因素作用下,足踝骨折发生率逐年升高,引起了人们的重视[3]。关于足踝骨折,目前多采取手术方案治疗。足踝骨折术后常常伴有不同程度上的疼痛症状,而疼痛直接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4]。目前,常规急性疼痛服务模式是应用较广泛的一种术后疼痛管理办法,该管理模式将病区护士作为基础,在麻醉医师的监督指导下,开展镇痛工作,然而,麻醉医师紧缺是影响该镇痛管理模式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难以保障麻醉医师和病区护士的高度协调,另外,疼痛护士虽通过疼痛管理的培训,但是,在执行医嘱与处理不良反应方面,仍存在较高的依赖性[5]。改良的急性疼痛服务模式,以常规急性疼痛服务模式为基础,术后镇痛管理中引入外科专科医生,充分利用外科、麻醉科和护理三个方面的资源,为患者提供全面且有效的镇痛服务,解决麻醉医师紧缺的这一问题,发挥专科医师在术后镇痛中的作用与价值,提高专科医师以及疼痛护士的协作,有效缓解疼痛[6]。该次研究显示,研究组VASmax、meanVAS、Tmax 以 及 PVAS>3 都 低 于 对 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改良的急性疼痛服务模式在缓解疼痛方面的作用比常规急性疼痛服务模式更显著。另外,研究组睡眠时间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而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踝骨折患者,行动不便,生活自理能力降低,降低生活质量,若是术后疼痛未能及时控制,可能对其睡眠造成影响,影响术后康复,延长住院时间,因此,术后采用改良的急性疼痛服务模式,能够很好地缓解疼痛,故而可提高睡眠质量,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增加满意度。

综上所述,改良的急性疼痛服务模式在足踝骨折术后疼痛管理中的作用显著,不仅可缓解疼痛,而且可改善睡眠质量,缩短住院时间,且患者的满意度高,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足踝医师住院
中国医师节
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感染性创面的临床疗效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妈妈住院了
韩医师的中医缘
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标准化护理干预研究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