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静
(辽宁省军区兴城干休所,辽宁葫芦岛 125000)
在临床上,有很多需要长期卧床修养的老年患者,由于受到手术、麻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下肢得不到活动,从而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1],严重的患者还有可能发展成为肺栓塞,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需要对长时间卧床老年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2-3]。为了探究早期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该文选取了该院在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88例长期卧床老年患者进行研究,具体研究情况见下文。
资料来源于该院收治的住院患者,从总随机抽取88例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编号,1~88号,其中奇数号为对照组,44例,男性25例,女性 19 例,年龄 61~84 岁,平均年龄(69.55±4.44)岁,其中脑卒中偏瘫23例,骨折21例;偶数号为观察组,44例,男性26例,女性18例,年龄62~83岁,平均年龄(69.32±4.13)岁,其中脑卒中偏瘫 24例,骨折 20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病情观察、用药指导等,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1)制定护理方案。责任护理人员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并严格要求护理人员按照护理方案实施护理工作,保证护理服务的质量。(2)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首先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讲述长期卧床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以及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害,让患者认识到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促使患者勇敢面对自己的疾病。(3)生活指导。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评估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重点加强对高危人群的护理,嘱咐患者早睡早起,清淡饮食,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多饮水,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4]。(4)体位指导和物理治疗。将患者的患肢使用软枕抬高,高度需要略高于心脏20~30 cm,保证血液可以回流,体位每1 h更换一次,防止局部受压影响血液循环。每天都需要对患者使用45℃ 温水浴足,时间为10 min,并且每天对下肢进行按摩,2次/d,每次持续 20~30 min。指导患者使用医用减压弹力袜及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另外,在必要的情况下,需要对患者进行药物干预,在医师指导下予以抗血小板凝集、促进下肢血管血流灌注恢复的药物[5]。(5)康复训练。每天都需要指导和协助患者进行上下肢训练,防止出现肌肉萎缩现象,训练强度需要根据患者的承受能力进行确定,训练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防止对患者造成意外伤害[6]。
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前后大小腿周径变化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7]。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3例,发生率为6.8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分析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大小腿周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大小腿周径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患者降低更加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大小腿周径变化情况比较分析[(±s),cm]
组别 大腿周径护理前 护理后images/BZ_145_855_1435_883_1462.png小腿周径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n=44)观察组(n=44)t值P值2.25±0.43 2.24±0.53 0.532>0.05 1.95±0.42 1.46±0.53 4.532<0.05 1.87±0.32 1.85±0.34 0.452>0.05 1.37±0.31 0.81±0.34 4.242<0.05
在观察组44例患者中,满意32例,基本满意10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为95.45%,在对照组44例患者中,满意20例,基本满意16例,不满意8例,满意度为81.82%,由此可见,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老年患者长期卧床,运动量小或者没有运动量,下肢血液循环变慢,再加上老年人本身血液循环就比较缓慢,因此非常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对患者造成严重不利的影响,甚至有些患者会因此丧命[8-9]。为了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该院对收治的部分长期卧床老年患者采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包含多种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促进血液循环,从而保证患者下肢有足够的血流灌注量,起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目的[10-11]。
通过该文的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3例,发生率为6.8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大小腿周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大小腿周径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患者降低更加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4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1.82%,由此可见,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统计学意义。该文的研究结果与李琳琳[12]在相关课题当中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就说明采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进行护理,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提高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实施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