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英敏,郭志云
(吉林市中心医院门诊办,吉林吉林 132011)
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发生于外科手术后,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在出现这种并发症后,需及时采取合适的治疗手段,否则会造成静脉毛细血管缺血和缺氧的情况,导致渗透压的升高,最终会造成肢体的严重损害,甚至时间过长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深静脉血栓有感染性血栓和非感染性血栓,其中癌症患者由于慢性消耗或长期卧床,导致发生非感染性血栓淤堵的概率增加,而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为多发常见。
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有:静脉壁损伤和血液流速滞缓等,小腿静脉回流压力因多种原因影响从而降低,使得血液粘稠度和凝固型增加。并当血管受到破损时,血液在伤口部位受血液粘稠度和血小板的影响逐渐形成血栓,从而使得血管堵塞,对周围的静脉和血管产生严重影响[2]。对于肺癌患者来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非常高,因为肺癌患者的卧床时间很长,容易引起血栓的形成。在该研究中,将对2016年3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50例肺癌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研究,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在其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和作用。具体报道如下。
选取在该院门诊部办理的癌症患者使用麻醉药品登记管理随访过程中,随机选取肺癌患者50例肺癌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其中实验组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约为45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约为50岁,所有患者的病期在1~3个月之间。肺癌患者有以下几种类型的患者:溃疡局限型、溃疡浸润型、结节型等。对两组患者均实施全麻,并进行相同的手术。两组患者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护理方法,如病情监测、术后指导等。对使用麻醉药品的实验组肺癌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其具体内容如下:(1)在患者出院后对患者进行定期的电话随访,主要内容包括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患者的患侧活动情况、患者的下肢水肿情况等,及时对患者以上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解和指导,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并密切注意患者的切口是否有渗血的情况[3];(2)定期为患者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安排较为专业的医护人员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的知识和注意事项,其中包括手术方法、诊断方法、术后预防和康复护理措施等,并提醒患者在运动、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3)饮食护理干预:深刻了解患者的具体病情,并为患者提供高纤维、高蛋白、低胆固醇的饮食,降低血脂,减轻血液滞缓的问题。尽量多的为患者提供高维生素的蔬菜水果等食物,多进水;(4)预防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措施[4]:在邻近四肢或盆腔静脉周围的操作要保证小心、灵活,避免对内膜造成伤害。鼓励患者的足和趾经常主动活动,并嘱多作深呼吸及咳嗽动作,尽可能早期下床活动,必要时下肢穿医用弹力长袜。特别对年老、癌症或心脏病患者在胸腔、腹腔或盆腔大于手术后,股骨骨折后,以及产后妇女更为重视。此外,有下列几种预防方法[5]:机械预防方法国外采取跳板装置或充气长筒靴,或电刺激化使静脉血流加速,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全发病率,药物预防法主要是对抗血液高凝状态。
对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进行详细对比,并根据相关的评价标准对患者的疗效分为有效和无效。
对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需借助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有效率为计数资料,需采用百分率进行表示,并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实验组患者中,患者的康复有效率为96%(24例),在对照组患者中,患者的康复有效率为60%(15例),前者明显优于后者,两组患者的数据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对比
肺炎是指肺组织的炎症或肿胀,肺泡中可充满脓液和其他液体,使得氧气难以到达血液。肺炎有典型和非典型之分。典型肺炎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是肺炎链球菌,因此典型肺炎也被称为肺炎球菌性肺炎。非典型肺炎可由病毒、真菌、细菌或化学物质(例如在胃内容物被吸入肺部时)等引起。肺炎通常分为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等类型。其中细菌性肺炎表现为突发高热、寒战、咳嗽、咳痰,通常血象检查可见白细胞明显升高,如肺炎链球菌感染所致的肺炎最具典型表现;病毒性肺炎表现以发热、咳嗽为主,痰少。临床发现咳嗽、咳痰,但白细胞不高,X光检查却出现肺炎表现的患者,多考虑病毒性肺炎或支原体肺炎等非典型肺炎。
下肢深部静脉包括髂静脉、髂总静脉、髂外静脉、股静脉、腘静脉、胫前静脉、胫后静脉等,深部静脉藏在肌肉内,肉眼无法观察,其形成的血栓即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浅部静脉包括大隐静脉、小隐静脉以及毛细血管[6]。下肢深静脉血栓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发热、发酸等,患肢增粗、按压出现紫红色。如出现血栓脱落危害较大,最严重并发症为肺动脉栓塞,轻者表现为咳嗽、咳血、胸闷、气短,重者出现死亡。
对于下肢肿胀、持续加重不缓解者,需要注意,及早到医院就诊。抗凝治疗是深静脉血栓最主要的治疗措施。确诊患者及高度疑诊者,如无禁忌证,应即刻开始抗凝治疗。抗凝药物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急性DVT不建议常规放置滤器,如有抗凝禁忌或严格抗凝基础上仍发生血栓或肺栓塞,髂静脉下腔静脉血栓,近端大块漂浮血栓等则建议放置滤器,患者需卧床休息,抬高患肢,起床时应穿戴医用弹力袜[7]。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发生情况在肺癌患者中较多,因肺癌患者的在床时间和手术时间均较长,导致血栓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就需要针对性地提出肺癌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并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饮食和活动。在该研究中,对50例患者随机分组,并实施不同的护理方式,得出具有可比性的研究结果,证明了延续性护理应用在肺癌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中的作用和效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
因此,延续性护理干预在肺癌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治疗有效率较高,可广泛及逆行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