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发荣
(莱钢集团莱芜矿业有限公司职工医院,山东莱芜 271100)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偏瘫疾病的发病率正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而深静脉血栓是偏瘫患者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由高凝状态、静脉壁损伤及血液缓慢所引起。偏瘫患者由于普遍存在血流速度缓慢、血管弹性降低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出现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也相对较大。为了对深静脉血栓进行有效的预防,该次研究以2018年3月—2019年3月为研究时段,为偏瘫患者提供下肢护理,护理效果良好,具体情况如下。
选取于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偏瘫患者,将其划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观察组男女比例 28:22,平均年龄(79.45±2.05)岁,平均病程(9.57±1.27)年;对照组男女比例 26:24,平均年龄(79.87±2.18)岁,平均病程(8.64±1.21)年。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对照组 为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具体内容包括生命体征检测、饮食干预以及心理干预等。该次研究为患者提供的多元化护理侧重于技术层面。实际上,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需要根据患者当前的健康状况提供饮食指导,做好饮食指导工作,改善患者饮食结构,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比例,叮嘱患者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与鱼蛋奶类食物,避免摄入过于油腻、过咸、生冷、高热量食物。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组织患者家属建立联系网络,与患者一同分享自我护理经验,为患者重点讲解日常生活须知,使患者家属具备一定的护理能力,在识别出异常状况时,立即回院复诊。告知患者控制饮水量,指标患者少食用动物内脏、巧克力、浓荼等高磷食物以及胡萝卜、菠菜、菠萝、香蕉等高钾食物,多食用富含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质食物,严格遵循少食多餐的饮食原则。每周进行一次数据采集,制定院内专用数据表格,由患者家属根据表格填写相关指标,再由医院进行统一分析,既要通过数据分析患者日常生活情况,也要了解患者在出院后是否存在异常,一旦发现任何异常状态,应立即通知患者家属回院复诊。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下肢护理,护理内容具体如下。
(1)下肢按摩。每小时为患者提供一次小腿腓肠肌按摩,5 min/次;第2 h协助患者进行1次下肢屈伸运动,5 min/次。
(2)弹力袜。通过加压弹力袜预防深静脉血栓。
(3)气压治疗。通过间歇性充气加压泵予双下肢以间歇性气压治疗,30 min/次,2次/d,持续治疗1周。
(4)肢体活动。为两组患者提供常规药物治疗,结合关节被动活动、抗痉挛体位活动以及床上翻身活动等物理治疗,康复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肢体训练及被动活动。指导患者将患手拇指置于健手拇指之上稍外展,双手十字交叉,以健手带动患肢做掌屈、尺屈、腕关节背屈、内收以及外展等动作;每日为患者提供2~3次被动活动,活动位置为上下肢各关节;下肢采取搭桥训练,调整患者体位至仰卧位,抬高患者臀部,缓解躯干及下肢痉挛,强化骨盆控制能力,使患者尽快恢复生活自理能力;②患肢按摩。每日为患者提供2~3次患肢按摩,10~15 min/次;③坐位及卧位训练。依照患者当前的症状严重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置训练强度,适延长坐时或抬高床头,端坐20~30 min/次;抬高患者床头至30°,将软枕置于患者膝下防滑,指导患者做脊柱伸展动作2~3次,单次动作保持5~10 min;④站立训练。对于部分伴有恶心、头晕等症状的患者,须采取床边站立训练,站立时间根据患者适应能力维持在5~30 min以内;⑤步行训练。护理人员将患者腰部扶住,患者以健侧上肢扶住护理人员肩部,根据护理人员向前行走,直至患者能够独立行走。
调查两组患者在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方面的情况并进行对比。
通过SPSS 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χ2)和计量资料(t),分别表示为[n(%)]和(±s),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0例对照组患者中出现12例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4%,50例观察组患者中出现3例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标对比结果[(±s),分]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标对比结果[(±s),分]
组别 精神健康 情感职能 社会功能 生理职能 躯体疼痛 精力 一般状况 生理机能对照组(n=50)观察组(n=50)t值P值74.33±4.73 98.96±4.37 7.254 0.013 5 73.33±4.36 97.72±5.76 3.154 0.025 8 72.33±2.37 96.76±4.62 4.541 0.014 8 79.73±4.73 93.67±4.96 6.153 0.039 6 71.37±0.37 96.38±3.36 4.035 0.028 1 73.64±4.74 9.73±0.39 4.065 0.049 2 72.36±4.58 96.73±4.34 5.212 0.031 1 71.34±4.52 93.73±7.73 4.713 0.024 6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护理满意度对比结果[(±s),分]
表2 护理满意度对比结果[(±s),分]
组别 治疗性护理 心理疏导健康教育治疗环境礼仪服务对照组(n=50)观察组(n=50)χ2值P值9.03±0.31 9.64±0.12 6.951 0.041 9.02±0.32 9.62±0.03 5.217 0.038 8.99±0.16 9.64±0.06 5.872 0.017 9.07±0.14 9.68±0.11 6.911 0.026 9.12±0.13 9.53±0.05 5.253 0.031
两组护理前后HAMA、HDMA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HAMA、HDMA对比结果[(±s),分]
表3 两组护理前后HAMA、HDMA对比结果[(±s),分]
组别HAMA护理前 护理后images/BZ_103_846_2030_875_2046.pngHDMA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n=50)观察组(n=50)t值P值17.23±2.17 17.24±2.15 29.297 4>0.05 9.35±1.13 6.42±0.47 13.198 2<0.05 17.45±1.78 17.44±1.89 26.773 9>0.05 9.34±1.23 6.12±0.75 42.731 7<0.05
下肢深静脉血栓指的是下肢深静脉腔内血液出现不正常凝结的问题,引起血管堵塞,最终引发回流障碍、静脉血液瘀滞的一种急性疾病。造成该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血液高凝状态、血管静脉壁损伤以及静脉血流缓慢等。该次研究为患者提供的下肢护理侧重于技术层面。实际上,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重点做好针对患者的饮食指导工作。
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该次研究还对现阶段的护理工作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根据文献检索、患者家属要求以及以往的临床治疗经验,总结以往在肿瘤疾病治疗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2]。由于对疾病与治疗原理的理解程度不同,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疗与护理的过程中,对于治疗效果、药物反应、疼痛改善状况等方面存在疑虑,与医护人员之间的配合并不理想。
(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以简单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疾病状况、治疗方法以及预期的治疗效果,看患者是否能够理解。若患者能够理解并表示愿意配合治疗,则一定要给予患者极大赞赏与鼓励。若患者仍然有抵触情绪,则需要尽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与患者家属一同努力,加强交流,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重点叮嘱患者家属加强陪伴,尽量给予情绪上的安抚。在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时,应详细介绍与疾病、治疗方案相关的各种知识,帮助家属建立起面对疾病的信心,强化患者的配合意愿。
(2)缓解疼痛。根据患者口述内容初步评估疼痛等级,指导患者卧床休息与体位摆放。通过呼吸调节转移患者注意力,叮嘱家属在床旁陪伴患者,给患者心理安慰,尽量从心理、精神的角度缓解疼痛。患者在卧床休息期间,可以为患者提供适当的腰腹按摩。对于疼痛难忍患者,可采取适当的药物治疗。部分患者可能会因疼痛剧烈而产生呕吐反应,护理人员应辅助患者保持口腔清洁,防止食道堵塞。
(3)后期干预。就目前来看,药物治疗仍然是应对肿瘤疾病的主要手段,患者大部分治疗时间仍然会在家里度过。因此,护理人员要详细告知患者药物的使用方法、使用禁忌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由于患者在治疗期间无法立即消除疼痛,因此最好电话联系患者家属,传达注意事项,尽量让患者少操心或不操心,让患者不受除疼痛以外的其他困扰。另外,护理人员也要积极帮助患者办理各种手续,减少患者走动,从细节着手,使患者的就医过程无任何顾虑。
经实验研究发现,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4%,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为偏瘫患者提供下肢护理,能够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