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治疗

2019-10-30 06:07崔涛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8期
关键词:肝素脊柱下肢

崔涛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人民医院,山东临沂 276600)

在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这一严重并发症存在较高的发病率,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来说,它指的是在下肢静脉血管内,静脉血液出现凝结情况,该病的发生会引起淤滞性溃疡、色素沉着、皮炎、继发性静脉曲张、下肢水肿等相关病症,使机体出现运动功能障碍情况,甚者发生肺栓塞,对患者生命健康产生极大威胁[1-2]。遂该文以2017年2月—2019年2月为研究时段,主要探究脊柱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该院进行脊柱手术的患者200例,其中在2017年2月—2018年2月没有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的患者有120例(对照组);在2018年3月—2019年2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采取了预防和治疗措施的患者有80例 (观察组)。两组男女人数之比分别为68:52、49:31;两组年龄分别为(36.48±6.57)岁、(38.46±7.12)岁。 影响组间比较的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予以比较。

1.2 预防方法

对患者的实际状况进行详细了解,包括患者的全身凝血功能状况,患者是否存在慢性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高血压等。如果患者需要大量输血,有大血管损伤、骨盆损伤及脊髓损伤等合并发生,年龄大于60岁,既往有下肢静脉曲张、肥胖及血栓发生史等,则需要将其列为高危患者,通过采取相关措施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进行积极预防。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相关方法有:在手术前12 h或伤后36 h内,如果患者为不存在相关禁忌证的高危患者,需要通过低分子肝素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一天治疗1次,对患者进行皮下注射,需要进行10 d时间的持续治疗。同时通过下肢间断气囊压迫装置联合治疗,并协助患者进行主动康复训练和被动康复训练。如果患者近期存在出血或颅内出血情况,不要使用低分子肝素对患者进行治疗,应当通过下肢间断气囊压迫装置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同时协助患者进行肢体康复训练,从而实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积极预防。除此之外,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减少对患者的机械性刺激,手术结束后尽量减少对止血药物的应用,或者不用。

1.3 诊断方法

沿静脉走形压痛、腹股沟区疼痛及下肢肿胀情况迅速出现。因大部分患者的临床体征和症状比较缺乏,仅仅依靠临床表现对患者诊断存在较大的难度,所以针对可疑患者,应当与客观的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有效结合。主要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PDF阳性、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功能增高。虽然D-二聚体阳性无法确诊患者存在血栓形成情况,然而其96.00%是其阴性预测值,所以D-二聚体阴性可以与临床有效结合,从而将血栓形成情况基本排除。

临床主要的辅助检查手段有:(1)静脉造影:在深静脉血栓诊断过程中,静脉造影是一项金标准,然而因对设备技术存在较高的要求,费用较高,因此在临床中的应用不十分广泛;(2)超声多普勒:在临床诊断深静脉血栓过程中,超声多普勒是首选的辅助检查手段,然而对于没有症状的患者来说,其存在较低的诊断敏感性;(3)ECT(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该诊断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在85.00%~90.00%范围内。

1.4 观察项目

对比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情况。

1.5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表示为[n(%)]、检验方法为χ2,用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3.1 脊柱手术后影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

(1)脊柱手术对患者存在较大的生理干扰,创伤评分和损伤的严重性虽然无法对血栓形成的危险度进行准确预示,然而该类患者一般会存在较多的失血量,同时需要长时间卧床,部分患者还需要通过使用止血药或进行大量输血治疗;(2)如果患者脊柱创伤和神经损伤合并发生,会导致下肢深静脉的血管舒缩反射和肌肉泵作用丧失,使得血流变缓,扩张外周静脉,同时又受到创伤后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因此容易导致血栓形成;(3)和手术体位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进行脊柱后路手术过程中需要患者采取俯卧位,同时需要保持较长时间的手术体位,若腹部长期受压、悬空不良,则较易出现盆腔、腹腔静脉淤滞情况;此外,如果不合理使用俯卧体位架,会直接压迫到髂腹股沟区,从而阻碍下肢静脉回流;(4)手术期间进行牵拉或挤压,腰椎前路手术中需要将髂总静脉或下腔静脉牵拉显露出来,若手法不当会将血管内膜损伤,从而引起血栓形成;(5)和麻醉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全身麻醉是脊柱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式,然而相比于硬膜外麻醉或脊髓麻醉,全身麻醉存在较高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3-5]。

3.2 预防性治疗方法

临床主要通过低分子肝素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进行预防性治疗。对于脊柱外伤手术患者来说,需要在早期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一般应当在手术前12 h或伤后36 h内进行,部分学者指出在该时期内运用低分子肝素具备较高的安全性[6]。因在创伤后激活了机体的凝血酶原环境,无法使小剂量肝素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然而现阶段临床对血栓形成进行预防的有效方法为低分子肝素。通过解聚普通肝素,能够获得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会降低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能够提高生物利用度,且具有较少的不良反应。不同低分子肝素存在不同的效价,因此具有不同的治疗剂量,所以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按照患者的体重对用药剂量进行调整,并对凝血指标进行监测[7-8]。

在迅速发展交通业和现代工业的影响作用下,导致脊柱外伤和手术患者的数量明显增长,同时增加了手术时间,增高了手术的复杂性和手术难度,因此使得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提高,血栓的发生对患者生命健康的危害极大,因此必须对其发生进行积极预防。针对高危患者来说,在围手术期或伤后对患者进行预防性的低分子肝素治疗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9-10]。

该文通过探究脊柱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治疗方法,研究显示,相比于对照组(5.83%),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25%)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脊柱手术后,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能够促进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降低,有利于促进患者疾病迅速恢复,可见术后通过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对疾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肝素脊柱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