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壶好茶一壶月》谈对潮州方言歌演唱的思考

2019-10-29 11:37肖惠卿余仪凡
岭南音乐 2019年5期
关键词:潮州方言乡愁

文|肖惠卿 余仪凡

一、潮州方言歌的发展概况

潮州方言歌是潮汕地区的风土文化缩影。经历了时代的更迭,潮州方言歌吸纳了潮汕地区的音乐文化元素,博采众长,形成了极具风格的音乐特点。潮州方言歌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潮语作为地方语言被定型后,人们用潮语传唱的民间小调都被认为是潮州方言歌的前身。

潮州方言歌在潮汕地区具有广泛群众基础,依托潮州地区特殊历史文化和人文环境背景,吸收唐宋时期的弹词、明清时期潮曲清唱等多个时期的音乐元素,借鉴民谣、戏曲等表演特色,音乐表现形式丰富多样,甚至于上世纪二十年代还出现了快板、顺口溜形式歌谣的形式。直至上世纪五十年代,潮州方言歌与潮州戏曲还很难分离,民间创作与传唱的歌曲大多保留潮州戏曲的味道。建国初期,陈玛原注①先生创作了潮州方言歌剧《赤叶河》,其紧跟时代脉搏的唱词以及昂扬的旋律,一时在劳动群众当中流传甚广,这标志着潮州方言歌开始脱离“戏歌”的影子,迎来了潮州方言歌发展的重要时期。改革开放以后,受到港台流行音乐文化的影响,粤语歌曲、闽南歌曲风靡中国流行歌坛,1989年,由汕头市委牵头,汕头市广播电视局、汕头海洋音像出版社发起了第一届潮语歌曲创作大赛。1990年,《苦恋》《彩云飞》等第一批潮语流行歌曲制作发布后迅速走红,响遍大街小巷,也开创了潮语歌曲新篇章。随后的几年,《一壶好茶一壶月》《妹妹就像三月花正红》等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潮语歌曲广泛流传,潮语歌曲市场、听众群也渐渐形成。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更多元化的潮州方言歌作品还受到许多非“胶己人”注②的青睐。因此,对于潮州方言歌的定义,部分学者开始把潮州方言歌从广义上的“用潮州方言演唱的歌曲”的定义中抽离出来,定义为“用潮州方言演唱的原创流行歌曲”。

二、潮州方言歌《一壶好茶一壶月》的创作背景与方言特征

《一壶好茶一壶月》的创作背景应从侨乡说起。潮州是中国著名的侨乡,由于其人多地狭,许多潮汕人不远万里到海外谋生。所谓“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远在异乡的游子望月思乡,用潮汕特有功夫茶具诉说思乡的点点滴滴。“情动于中而行于言”,用家乡的方言歌唱也成了侨民们缓解乡愁的方式,因此大多数潮州方言歌曲都是围绕着“乡愁”主题创作的。歌曲《一壶好茶一壶月》是由陈小奇注③作词作曲,创作于1992年。这首歌曲用委婉悠扬的旋律和深情透骨的行腔走韵来表达了潮州游子深沉静远的家乡情怀,表达了潮州游子内心对故乡的深沉眷恋,是从心里流淌出来的真诚旋律,别具潮韵乡情。月亮似乎是大家讨论思乡之情的共同话题,《一壶好茶一壶月》对于潮汕人的意义就像《静夜思》对于李白的意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李白对家乡的眷恋在月下有感而发,“一壶好茶一壶月,满天乡愁相思夜”则是潮汕人家对故土乡情最真实殷切的情感流露。潮汕外出求学的学子也难免饱受思乡之苦,许多在外读书的潮汕学子会带上功夫茶的茶具,在异乡喝喝功夫茶,聊聊潮汕文化。每逢中秋时节,不少潮汕学子汇聚在一起,喝茶赏月,以表思乡之情。中秋节也叫“团圆节”,在潮汕地区有着独特的习俗。月圆而思乡,家人团聚,祈求诸事圆满。潮州有句古话:“男不祭月,女不祭灶。”指的是妇女们负责在家门口祭拜“月娘”,男人们便与朋友们相约登高之处,煮水,享受茶,品茶赏月。独特的茶文化和中秋节习俗酝酿成浓浓的乡愁,正如歌词中“一壶好茶一壶月,漫天乡愁相思夜”“一壶好茶一壶月,只愿月圆勿再缺。”

表1:潮州方言八声及举例

《一壶好茶一壶月》的方言特点应从潮州音乐的声调说起。潮州话有八个声调(表1),语言生动活泼富有幽默感,而潮州方言歌基本都是在“潮”字上做文章,处处突出潮味、潮音的特色。由于潮州方言“八音”发音特点导致音乐的发展较为平坦,在处理旋律的变化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潮州方言歌一般较短,基本上是四句、八句或十多句、几十句,超百句的非常少;句式自由,一般采用七字一句,也有三五字、甚至更多字一句,而节奏、旋律等也较为简单。因此,如果歌者想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必需充分地运用滑音和潮州方言的八声调,才能使听者在体会音乐之间的喜怒哀乐,故事的跌宕起伏的同时又好听,好唱。

对于非闽南语系的人来说,学习潮州方言歌曲的过程和学习意大利艺术歌曲的过程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由读词到模唱再到演唱的过程,准确理解歌词意境是把握歌曲完整度的重要先觉条件。汉语的音调、音韵、等都非常具有音乐性、旋律性,因此大部分华语歌曲创作都很讲究歌词的押韵,潮州方言歌也不例外。潮州方言歌的押韵方式有两种,分别是“一韵到底”和“换韵”,在与林朝虹老师注④的交流过程中得知,在1003首潮州歌谣中只有两首不完全押韵的歌曲,而一韵到底的歌谣共有800首,占总数的80%。这表明押韵在潮州方言歌中的重要性。在800首一韵到底的歌谣中,用偶韵的有650多首,这是潮州方言歌与其他方言歌的区别之一。由于潮州方言的发音与普通话的发音不同,因此许多潮州方言歌的歌词用普通话演唱是不押韵的。

例如在《一壶好茶一壶月》中,“一壶好茶一壶月,半天乡愁相思夜,梦东千年匆匆过,天涯彩云飞。一壶好茶一壶月,只愿月圆勿再缺,万里乡情满腔爱,今夜伴月回。”“月”和“过”“缺”和“回”在普通话中都是不同音韵的词,因此在演唱时会不押韵、不通顺。但在潮州方言中“月”和“过”的发音分别是“guè”和“guě”,都押“ue”韵;“缺”和“回”的发音分别是“kuě”和“huē”,也押“ue”韵。

再例如另一首大家都很熟悉的《月光歌》中“月光月疏躲,照篱照壁照瓦槽,照着眠床脚踏板,照着蚊帐绣双鹅”,“躲”和“槽”和“鹅”同样在普通话中都是不同音韵的字,用普通话演唱时不押韵、不通顺,而在潮州方言中,这三个字的发音分别是“do”“zo”“guo”,都压“o”韵,韵味悠长。

歌曲创作与于语腔语调有着莫大关系,方言歌的语腔语调是影响方言歌创作的重要因素。大部分潮州方言歌曲的和声织体和旋律走向与普通话歌曲区别是在于潮州方言的语腔语调与普通话的语腔语调不同,但规律并不妨碍创作的自由性,在听众听懂歌词的前提下,应该给唱腔一定的自由活动空间。陈小奇在创作潮语歌曲时,将潮汕方言歌唱口语化,使得歌曲与生活融合在一起,令歌曲更有传唱度、亲切感。

在《一壶好茶一壶月》中,潮州方言成为旋律的基础,歌曲第一句“一壶好茶一壶月”中的“月”因语音上扬,所以旋律提前上行,如谱例1。

在第三句“梦中千年匆匆过”中为了符合“过”的语音,旋律在第二个“匆”便提前下行,如谱例2。

从谱例上看,两句歌词中“月”和“过”在普通话中都第四声,但在潮州方言中“月”读作“guè”,“过”读作“guě”,因此两句歌词的旋律一个向上一个向下。潮州方言歌的旋律应该基于歌词所表达的情绪和音韵高低来决定其旋律走向,这种依字行腔的创作方法,是潮州方言歌的口语化、群众化的体现。

三、《一壶好茶一壶月》的演唱体会

《一壶好茶一壶月》歌曲旋律体现。全曲共有两段歌词,重复了两遍,从歌词中体现出两个层次的情感,第一段中“一壶好茶一壶月,满天乡愁相思夜,梦中千年匆匆过,天涯看云飞”体现了词作者在这样的月夜下喝着家乡的茶,心中不禁泛起了淡淡的思乡之情,此时作者眼前的一草一木甚至天上的浮云都在提醒着自己天上月已不是故乡月,再喝一口家乡茶,思乡的感情变得更加浓烈,第二段中“万里乡情满腔爱,今夜伴月回”的感慨油然而生。对于从小就听着《一壶好茶一壶月》长大的我来说,这首歌曲的旋律一直缠绕在我的耳边,特别是自己离开家乡在外求学的日子里对这首歌的理解更加深刻。因此在演唱过程中需体现情感从浅到深、从淡到浓、从缓到急的层次感,演唱第一段的时候,游子在望月思亲的时候情绪偏淡,像是一个刚刚离家的孩子还保留着对外界的新鲜感,然而,随着音乐的推进,歌词第二次反复时歌词的情感变得浓烈起来,异乡人仿佛渐渐清醒了,觉察到自己现在远离家乡和亲人,天上月圆之日确空有思念,一时心绪波澜起伏,感情渐渐浓烈,最后才不断回味与回忆。

《一壶好茶一壶月》的唱腔体会。2018年7月在《唐洁洁师生音乐会》上,我们第一次将这首歌与自己的专业融合在一起并以表演唱的形式在音乐会上展现。在与民族声乐唱法的融合下,我对这首歌曲有了不一样的演唱体会。

这首歌曲的原唱是黎田康子,黎田康子并非潮州人,她曾在采访中说到:“当初学习潮语歌曲时,是把潮语当成一门外语来学的,一字一句都靠注音。”由此可见,要唱好潮州方言歌,语言是关键的一步。在演唱这首作品时要注意潮语的发音和吐字特点。潮语的咬字偏靠前,字头夸张,多用口腔前部、鼻腔和面罩共鸣,正因为这些特点,潮州方言歌听起来声音明亮且集中,音色甜美。潮州方言声调丰富,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八音外,还有“轻声细语”的特点。为了凸显歌曲独有的韵味,潮州方言歌在一些歌词的延长音或者停顿的地方喜欢运用滑音。比如“一壶好茶一壶月”的“茶”字,“天涯看云飞”的“涯”字,在演唱过程中都应该采用滑音的处理技巧来凸显潮州方言的特色。除此之外在咬字方面也有一定的讲究,例如“茶”的韵母音是“e”,“涯”的韵母音是“ai”,这两个都属于半开口母音,演唱时要让声音靠前集中,因此口腔后部的共鸣体不需要开的特别大。与此同时滑音处的演唱声音不要太满,只需用韵母轻轻带过。歌曲第一段采用独唱的方式,在演唱过程中,想象着一位潮州游子在异乡,恰逢中秋夜月,月色明亮如水,他望着月亮,思念故乡,不自觉地轻轻哼唱出这样的旋律。在歌曲第一段与第二段的过度中,钢琴伴奏逐渐带动情绪,烘托气氛,衬托出潮州游子思念家乡的强烈情感,其后加入多人合唱,采用大线条演唱,用呼吸带动声音,演唱的情感层层递进。在歌曲最后一句“今夜伴月回”又回到女声独唱的形式,将音乐处理得安静,柔和,又回到歌曲开始时一位潮州游子独自赏月思念家乡的画面。歌曲以弱收结尾,让听众感觉音乐在月空中慢慢消失,意境则悠远,让人无限回味这淡淡的乡愁。

四、潮州方言歌的传承与发展

潮州方言歌的演唱形式,从最开始的吟唱式带歌唱式的清唱、独唱。发展到了重唱、对唱、小合唱、表演唱、多声部合唱等多种形式。潮州方言歌在发展的过程中有辉煌也有挫折,近些年来涌现出了一批新时期潮州音乐的代表作品,如青年作曲家郑伊洋创作的《月灯谣》《天顶一粒星》《春天》等作品,备受大众的喜爱和认可。这些新潮语歌曲没有摒弃传统的创作手法和风格韵味而是继承了传统潮州方言歌的精神内涵,充满文人色彩。潮州音乐文化源远流长,潮州方言歌也在不断地融入潮州音乐的长河中,成为新的传统。潮州方言歌曲与其他风格的歌曲相比,潮州方言歌更具地域性特色,体现了潮州的历史文化,也彰显了现代潮州人的文化创造。由于历史原因,现实问题和自身创作等方面的影响,潮州方言歌的发展遇到困难,更需要我们去发掘和传承,正如陈小奇所说:“潮州方言歌是我们潮州人自己的文化,是在潮州人自己生活的这块土地产生的艺术,是一个民系在时代大背景下通过音乐形式对自身的认同和肯定。因此我们要好好呵护它、发展它。”本文通过作者所看所学对潮州方言歌曲《一壶好茶一壶月》进行浅析,对其演唱技巧与潮州方言歌曲的特色进行分析,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潮州方言歌曲。作为土生土长的潮州人,笔者希望能够为潮州方言歌的发展尽自己一份力,发展更多的新的表演形式,让潮州方言歌在潮州音乐的发展中迸发独特的新鲜的活力。

注释:

①陈玛原,出生于澄海县莲阳乡建阳村,汉族,著名作曲家,是潮州方言歌的倡导者和创作者,三十年间创作了一百多首潮州方言歌,曾经风靡潮州地区,群众称为“玛原歌”。

②“胶己人”是潮州话说法,即“自己人”。

③陈小奇,1954年5月出生于广东普宁,中国著名词曲作家、著名音乐制作人及电视剧制片人,文学创作一级作家,其代表作有:《涛声依旧》《大哥你还好吗》《我不想说》等。

④林朝虹,韩山师范学院潮州师范分院教授、朝后方言歌专家。曾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代表作品有《潮汕方言歌谣研究》等。

猜你喜欢
潮州方言乡愁
方严的方言
潮州乐调的音阶流变梳理与分析
永远的乡愁
方言
乡愁
九月的乡愁
寻找潮州
哪些方言有利于经商
蔡焕松作品选
回头一望是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