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召开建设世界赛事名城暨“三大赛事”动员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系列重要论述,坚定建设世界赛事名城的决心信心,并就做好“大运会、世乒赛、世运会”三大赛事组织筹办工作进行全面动员部署。
第一个问题:为何承办国际赛事?
当前,全球城市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城市网络的节点城市纷纷依托独特的功能优势建立流量规模优势,争相成为全球资源要素配置的控制枢纽。国际重大赛事以其精彩绝伦的观赛体验、享誉四海的巨大影响和跨界联动的综合效益,为城市发展带来了能级提升的强劲势能和经济转型的澎湃动能,成为城市提升全球竞争力的突破口、维系全球影响力的保鲜剂。
成都是一座肩负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时代使命、胸怀冲刺世界先进城市壮志雄心的新兴城市。承办国际重大赛事既是打造国际赛事名城的应有之义,更有助于成都在世界城市舞台上充分展示国际化的城市形象,以赛事功能链接全球高端要素资源、抢占世界城市网络关键节点,加快跻身世界先进城市行列。具体来讲,承办国际赛事源于成都城市发展的“四个迫切需要”。
承办国际赛事,是发展赛事经济的迫切需要。赛事经济作为一种流量经济,将赛事的活力深度融入城市发展的血脉,以赛事流量撬动投资消费增量,变高水平赛事的影响力为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为城市在消费升级大背景下培育发展新动能、厚植竞争新优势提供了全新的战略路径。成都市民对体育赛事有着骨子里的热爱,金牌球市曾经声名远播。2017年以来,成都先后承办了53项高水平国际体育赛事,打造了成都马拉松赛、“一带一路”系列赛、“熊猫杯”国际青年足球锦标赛等一批自主IP赛事,仅体育竞赛表演活动收入就达5.64亿元,已逐渐迈入赛事经济发展快车道。但对标先进城市,成都赛事经济发展还存在经营理念滞后、娱乐体验不足、流量导入不够等问题,整体发展从量的提升到质的飞跃仍有一个相当长奋进过程。
成都承办国际重大体育赛事,就是要发挥重大赛事的引爆效应,在全社会引领形成运动休闲的新理念新风尚,为赛事经济厚植更加强壮的发展根基;就是要发挥重大赛事的集聚效应,推动参赛观赛流与旅游观光流交织叠加,为赛事经济提供更加充沛的流量导入;就是要发挥重大赛事的乘数效应,促进赛事消费链、城市投资链和产业发展链全方位融合、一体化联动,为赛事经济提供更加广阔的延展空间。要以承办重大赛事为契机,坚持以体为媒、以赛兴业,用运动的活力激荡赛事经济新蓝海,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承办国际赛事,是发展体育产业的迫切需要。体育产业,将运动之美从紧张的赛场传向热络的生活,既是一项创造有效供给的朝阳产业,也是一项生产健康快乐的幸福产业,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成都以健身休闲、竞赛表演等为主要带动力的体育产业发展模式日渐成熟,产业规模达632.2亿元,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但从总量上看,成都体育产业增加值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从结构上看,最具基础性的体育竞赛表演活动和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产业增加值合计仅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19.1%。
国际重大体育赛事是成都撬动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杠杆。承办国际赛事,有利于通过高水平的竞技示范,滋养运动休闲文化、激发体育消费热情,推动山地户外、水上运动等具有消费引领性的健身休闲项目产业化发展;有利于通过高水平的组织筹办,完善体育配套设施、培养专业服务人才,加快提升体育专业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效益;有利于通过高水平的实践应用,拓展体育产业外延、引领行业发展风口,催生体育与科技服务、生命健康等新经济业态的深度融合发展。要以承办重大赛事为契机,构建以竞赛表演和休闲运动为引领的体育产业体系,形成与世界赛事名城定位相匹配的体育产业发展新格局。
承办国际赛事,是养成健康生活的迫切需要。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城市走向国际走向现代的基础条件,市民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追求必须以健康体魄为基础。成都是人尽皆知的天府之国、休闲之都,川菜火锅的麻辣鲜香、茶馆品茗的轻松惬意,使很多市民习惯于悠哉游哉的“佛系”生活,既管不住嘴、也迈不开腿,对健康知识知晓率偏低,不良生活方式引发的慢性病日益突出。
运动是美好生活的长情守候,体育是健康体魄的最好陪伴。国际重大体育赛事以独特體育文化滋养天府文化、浸润市民生活,必将以激情的呐喊唤醒城市沉睡的运动基因,帮助更多市民主动调适茶馆文化的清闲生活,深度体验绿道文化的悦动时尚,在运动中张扬生活个性、提高生活品质;必将以体育的活力拉伸城市潜在的发展张力,帮助更多市民打破小富即安、安于现状的陈旧意识,树立自我超越、勇争一流的拼搏精神,用永不言败的奋斗身姿体验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魅力。要以承办重大赛事为契机,大力实施健康文明生活养成行动,营造健康运动场景、推广健康休闲方式,让城市在熊熊燃烧的卡路里中真正活起来、动起来。
承办国际赛事,是提升国际化城市形象的迫切需要。城市形象作为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的文化凝炼,是城市独特的表达语言和重要的传播名片。国际重大体育赛事,以体育为媒架起国际交流合作的桥梁,在扩大城市国际影响、展示城市良好形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GaWC世界城市评价体系中,承办国际重大体育赛事是全球城市的重要评价标准。当前,成都已跃升至全球城市Beta+级、排名全球第71位,但除了传统的川菜火锅熊猫之外,尚缺乏高能级的品牌化活动标识。
成都承办国际重大体育赛事,就是要借助国际赛事吸引全球注意力的大聚焦、激活现象级的大传播,向全球充分展示成都蜀风雅韵、大气秀丽的公园城市形象,深化世界对成都的形态认知;就是要借助国际赛事推动多元文化碰撞融合、多彩文化交流互鉴,向全球充分传递成都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开放城市形象,深化世界对成都的品质认知;就是要借助国际赛事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城市功能,向全球充分传递成都充满自信、活力迸发的新兴城市形象,深化世界对成都的实力认知。要以承办重大赛事为契机,用鲜活生动的赛事语言讲好成都未来发展的时代故事,努力把赛事的国际影响力持续转化为城市的全球影响力。
第二个问题:如何打造赛事名城?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着眼于冲刺世界城市,提出把“三城三都”作为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时代表达。经过两年来的努力,成都成功举办世警会,拿到了大运会、世运会等国际赛事的举办权。今年世界著名体育市场情报服务商Sportcal发布的最新全球赛事影响力城市榜单中,成都由第89位大幅跃升至第28位。
这份亮眼的“成绩单”就是成都建设世界赛事名城的自信和底气。要以此为起点,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体育强国”目标,坚持世界眼光、国际视野,瞄准国际重大赛事,以赛为媒、连接世界,力争到2035年把成都建设成为体育场馆全国领先、体育赛事国际知名、体育产业高度发达、体育资源辐射全球、体育健身蔚然成风的世界赛事名城。
全面实施体育场馆设施补短板工程。完备的体育设施是承办大型国际赛事的必备基础。目前,成都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无论是数量还是能级都落后于国内外先发城市。要按照“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空间布局,树立以有效运营引导规划建设的理念,加快推进“一城两公园多节点”重大赛事场馆体系建设,打造一批世界一流、布局合理、契合城市特质、满足赛事名城建设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体育场馆。要坚持国际标准、长远眼光,高标准规划建设天府奥体城、东安湖体育公园、凤凰山体育公园,合理布局完善中小型专业体育项目赛事场馆,推进区(市)县“一场一馆一池两中心”全覆盖,形成具备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国际顶级单项赛事承办能力的体育场馆设施体系。要围绕天府绿道建设、社区发展治理,推进大众体育运动设施建设,攻坚建设社区级综合运动场和健身馆,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构建“15分钟健身圈”,为广大市民就近提供健身运动设施。
全面实施品牌赛事引进培育工程。国际品牌赛事,不仅能激发城市活力,更能提升城市世界影响力。近年来,成都在国际品牌赛事的申办和举办方面捷报频传,但缺少高知名度世界顶级单项赛事和综合性体育赛事。要抓紧策划重大高级别体育赛事,引进或承办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和国际顶级单项体育赛事,全方位提升办赛水平,为成都最终实现“奥运梦”奠定基础。要加强与国际体育组织合作,提档升级现有国际赛事,积极申办、引进一批在全球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世界顶级职业体育赛事。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不断丰富自主品牌赛事,提升“一带一路”“天府绿道”“熊猫杯”自主品牌赛事体系的价值和影响力。要加强成都专业赛事执行机构建设,坚持社会化、实体化、专业化方向,加紧制定成都市体育赛事运营企业重点招引目录和培育目录,把体育产业纳入全市重点产业扶持范围,推动国际体育组织、世界知名体育集团公司和国际体育学校的区域总部、研发基地、教育培训中心和训练基地落户成都,培育引进国内外知名、专业能力突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体育赛事运营企业。
全面實施职业体育繁荣振兴工程。作为现代体育市场化、商业化、职业化的产物,职业体育发展水平是衡量一座城市体育发展水平和国际体育影响力的重要指标。我国体育职业化开启于成都,首届中国足球甲A联赛在成都体育中心开幕,“雄起”之声响彻大江南北。从那之后,成都职业体育发展“不进则退”,呈现出职业球队少、俱乐部影响力弱、竞技水平不高等问题。建设世界赛事名城,离不开职业体育的蓬勃发展,根本靠高水平职业俱乐部的支撑。必须加强职业体育俱乐部建设,加快足球冲超进程,支持社会资本创办职业运动队,引进一批世界一流、全国领先的高水平职业俱乐部,久久为功培育一批本土“百年俱乐部”,加快形成城市品牌,重塑成都“金牌球市”形象,振兴职业体育雄风。
全面实施休闲运动产业发展工程。休闲运动产业是契合城市特质、满足市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朝阳产业。休闲运动产业是以休闲体育为载体、以参与体验为形式,向大众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新业态、新模式,已成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作为休闲之都,出土的战国“嵌错宴乐渔猎攻战纹”铜壶、汉代“剑舞”画像砖、宋代“打马球”砖雕等文物充分反映出历史上体育就是成都闲适生活的一部分,发展休闲运动产业有丰厚的底蕴和现实的基础。当前,市民多样化体育需求日益增长,体育消费逐渐从实物型消费向参与型消费转变,休闲运动成为一种全新的体育运动理念,休闲运动产业面临重大机遇。要以功能融合为路径、业态融合为核心,推动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构建以竞赛表演业和健身休闲业为引领的休闲运动产业体系。要坚持市场导向,做大做强成都体育投资平台公司,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旅游运动产业生态圈和功能区、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等建设,鼓励布局发展休闲运动产业,培育一批体育独角兽企业。要推动体育与科技、旅游、会展、康养、教育等融合发展,形成立体式休闲运动产业格局。要树立“轻体育”理念,拓展天府绿道健身消费新场景,打造一批以休闲服务为核心的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支持具有前沿、时尚和消费引领特征的户外运动项目发展,满足个性化、定制化、高端化体育消费需求。
全面实施体育人才培养工程。体育的核心魅力在于竞技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关系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体育人才培养的战略重点。近年来,成都深入落实国家奥运战略,为国家培养输送了一大批青年体育后备人才。当前的问题是缺乏高水平高级别俱乐部,导致人才流失严重、高层次体育人才引进难等问题。要创新体育人才培养机制,实施“五个一批”计划,大力引进培养一批场馆运营人才、一批赛事组织人才、一批竞技体育人才、一批体育营销人才和一批专业体育团队,发挥好体育名人的带动效应。要坚持体教结合,探索符合体育规律的校园内外青训体系,加强青少年体育训练工作,推进“一校一品”建设,建立一批具备特色体育项目的中小学校,发展壮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规模,让更多孩子从热爱走向职业,打造国家级体育人才教育和培养基地。要从娃娃抓起、从学生抓起,深入研究世界体育发展新态势、时尚体育发展新方向,大力引进一批代表时代发展方向的体育项目进入中小学校,全方位推进与世界各国的中小学合作,引入一批特色体育科目和专业教练,带动全民健身生活化,让体育锻炼、体育健身、体育休闲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时尚。要坚持引育并重、以赛聚才,建立赛事运营人才信息库和交流平台,鼓励在蓉高校开设赛事运营专业联合培养体育专业人才,加强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流合作,大力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体育人才,以专业人才聚集助力赛事名城建设。
第三个问题:怎样办好三大赛事?
办好三大赛事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赋予成都的重大政治任务,是提高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的重大契机,是成都提高办赛能力的集中检验。要深度学习、深化研究、全面动员,高起点策划、高质量组织、高水平举办,确保把三大赛事办成具有国际标准、中国风格、天府特色的一流体育盛会,在世界舞台上充分展示新时代中国城市的新形象新风采。
“办赛事就是办城市”,提升城市服务能力是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根本目的。要坚持把“谋赛”与“谋城”相结合,以更高的标准、更宽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更具创造性的举措,做好赛事筹备和城市建设工作,带动旧城有机更新和新城加快成型,让三大赛事成为提升城市能级的助推器。要加快促进体育场馆设施达到一流水平,按照“坚持国际一流、彰显地标特色、注重后续利用”的标准,高质量建设大运会开闭幕式主场馆,改造提升成都体育学院体育馆、双流体育中心、高新体育中心等29个比赛场馆、16个训练场馆、4个备用场馆,在成都大学内新建和改造面积达65万平方米的大运村,确保达到国际竞赛的品质要求。要加快促进城市重要节点通道景观形象达到世界旅游目的地水平,以东安湖、凤凰山、大运村为三个节点,以“三重五片区”为重点,实施景观全面改造,建设地标性建筑,扎实开展交通道路提升、建筑品质提升、环境景观提升、重要节点提升等4大类18项城市形象提升行动,打造国际化赛事形象景观,彰显世界旅游名城特色魅力。要加快促进国际枢纽链接能力达到世界先进城市水平,高质量建设三大赛事交通路网系统,加快推进东西城市轴线、天府国际机场高速和轨道交通18号线等重大项目建设,形成连接进出口门户、赛事场馆、旅游目的地、商业消费中心的快捷便利交通服务系统,进一步加大国际航空枢纽通达能力建设力度,确保五大洲主要航空枢纽城市天天有航班,为参赛观赛提供便利。
出色的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项成功赛事的关键。当前,距2021年大运会开幕已不到两年时间,当务之急是要高起点策划、高质量组织、高水平筹办,确保大运会成功圆满举办,为三大赛事谋好局、开好头、起好步。要开展赛事的战略研究,按照“国际标准、中国风格、天府特色”的总体要求,结合城市发展战略需要,对高端赛事引进、本土赛事培育、体育产业发展、运动文化引导等进行系统研究,制定符合成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赛事申办、举办战略规划,为常态化承办体育赛事打下坚实基础。要以国际视野提前组织三大赛事开幕式闭幕式的策划研究,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开闭幕式节目方案和创意理念,精心策划大运会倒计时100天、火炬传递、国际大体联欢迎晚会等重要活动,精心设计全球高校校长论坛、大运村文化艺术周等国际交流活动,充分彰显城市特质、传播天府文化、展示成都形象。要开展赛事组织工作研究,广泛借鉴那不勒斯、深圳等城市举办大运会的赛事组织工作经验,组建专业化团队,发挥组委会执行机构作用,完善重大事项协调解决机制,密切与国家部委、相关国际体育组织对接,强化各部门各单位协作配合,提高赛事的组织统筹能力,确保赛事组织高效、协调有力、专业有序。
发展赛事经济对推动消费升级、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要坚持“谋赛”与“兴业”相结合,延展创新赛事经济,促进城市消费,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体育产业生态圈,推动成都体育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打造优质丰富多元的赛事产品、提升观众体验、放大赛事综合效应为方向,提升赛事运营、产品策划、市场推广、商业开发、观众服务、媒介传播等专业化服务水平,构建办赛形式市场化、投资主体多元化、赛事组织专业化的体育竞赛表演业发展格局。旅游业、餐饮业、文创产业、商业与赛事经济关联性最强,要乘势壮大发展赛事关联产业,发挥赛事引流作用打造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和国际美食产业高地,积极融入体育元素将天府文化资源优势转为文创优势,带动传统商圈提档升级和夜间经济发展,大力发展“体育+绿道”“体育+公园”“体育+康养”模式,培养体育跨界融合的消费新场景、新热点。全球顶级赛事的溢出效应和地标性场馆的聚气作用,是重塑产业经济地理、优化城市功能格局的引爆点。要因时因地因势研究规划体育产业功能区发展,对产业特色不鲜明、主导方向不明确的产业功能区要做出适应性调整,结合天府奥体城、凤凰山体育公园和东安湖体育公园TOD规划建设大力发展体育总部经济。要用好大运会窗口效应推进东安湖片区综合开发,发挥大运村名片作用打造青龙湖户外运动基地,高标准建设天府奥体城奥林匹克休闲运动小镇,重点打造一批具有专业性和知名度的体育产业功能区,激活体育产业新蓝海、优化产业功能区发展新格局。要依托赛事场馆设施前瞻谋划发展赛后经济,在场馆功能设计、日常赛事活动品牌引进、场馆运营管理模式等方面下好先手棋,探索打造“体育+培训+活动+文艺”等多元消费场景,实现赛后场馆综合经济效益最大化,最大程度避免场馆资源闲置、场馆功能异化、场馆管理混乱等问题。
办好大型赛事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专业化、人性化服务保障,也需要组织化、社会化多元发动,必须整合更多的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志愿者队伍是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重要力量,要将志愿者服务作为成都友善公益文化特质的重要体现,精心组织打造一支服务于三大赛事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大型体育赛事的成功舉办离不开市民的全力支持,要通过赛事知识普及、吉祥物和宣传用语征集等方式提升市民参与度,积极倡导市民改进文明习惯,充分展现成都良好的城市形象。引导社会组织参与是办好赛事的重要助力,要按照“立足本土、开放引进”的原则,充分发挥体育中介组织机构的“桥梁、纽带、助手”作用,扶持培育一批综合能力强、社会公信力高的体育社会组织,吸纳更多有资质、有经验、有能力的国内外社会组织参与,形成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力量互补支撑的生动局面。要以开放姿态鼓励支持驻蓉高校、企业和各市州共同承办各类国际性赛事的单项比赛,形成成都申办全省共建的赛事格局,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创造新平台。
以这次会议为标志,成都吹响了办好三大赛事、加快建设世界赛事名城的集结号。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高点起步、全面动员,以全球视野、国际一流、天府特色的精彩赛会,向全世界呈现一个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别样精彩的公园城市、休闲成都!
(本文摘自中共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2019年8月22日在建设世界赛事名城暨“三大赛事”动员大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