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瑞芳
“老师,你真厉害,都过去半年多了,你怎么还记得我帮小芳补书本的事啊。”
“是啊,老师有一个红本本,你做过的好事老师可都记着呢。”
“老师,那我以后要天天做好事,帮你填满红本本!”
这是金华市秋滨小学教科室主任方亚琴和她班里出了名的“调皮大王”小西的一段对话。
小西是方亚琴老师执教一年级新班级时的“小霸王”,可以说他每天都会闹出一点动静来,不是扰乱课堂秩序,就是亂拿别人东西,甚至动不动就用拳头与同学“对话”,而且屡教不改,成为人人讨厌的“问题学生”。但方老师没有大动肝火,而是以他为对象,撰写观察日记,每天记一点,直至对小西半年来的表现了如指掌。因此,半年后在与小西的一次对话中,方老师就罗列了小西的种种好,包括他曾经帮助同桌补课本的事,并借此告诉小西:“你能够成为大家都喜欢的一个好学生。”这次谈话对小西的触动很大,他觉得老师并没有抛弃他,而且对他寄予厚望。从此,他真的有了“做好学生”的想法与信心。
方老师记忆犹新的是金华市“教改之星”评比的那堂公开课。她抽到的课文是四年级的《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但执教对象却是三年级的学生。备课时方老师想起了她曾经写过的一个听课笔记,当时她就提出了一个设想:三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无论文本难易度如何,应该都可以通过“关键字词”的点来带动“课文理解”的面这样的教学模式。于是,她大胆地在这堂课里进行尝试。在全班同学开开心心地寻找关键字词的过程中,有一个学生找到了“魏格纳兴奋极了”中的“极”字。这个字又一次触动了方老师的记忆开关,令她想起了曾经在执教《“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后所写的教后记,在数百文字中,她记述并进一步探究了“极”字的妙用。于是,方老师当机立断引导学生围绕“极”字展开探讨,师生在“极”字中一起感悟“魏格纳”在面对重大发现时的那一种极度的兴奋(之情)……这一美妙的“小插曲”成为她这堂课的一个亮点,并帮助她顺利评上了“教改之星”。方老师不无感慨地说:“‘微写作促使我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帮助自己实施了一次次巧妙的课堂生成。”
每天只要接触到前沿的信息,或对党和国家的教育新政有所感悟,方老师都会及时写下来。她说:“灵感往往是一瞬间的事情,不及时写下来,就很可能稍纵即逝。每天写一点,就能帮助自己开拓思路,找到课程改革的创新(的)突破口。”例如,随着“一带一路”政策逐渐深入人心,中非教育进一步“互联互通”,方亚琴老师的“微写作”就慢慢形成了“非洲文化之于中国基础教育”的系列化思考。别小看笔记本上这些只有几百甚至几十字的“小方块”,由于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经过精心整理,表面碎片化的文字凝聚成了《小学教育中融入非洲文化主题式教学的探究》的宏论,并在金华市第十五届课程改革征文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由此,又形成了“非洲文化主题式学习的实践探索”“非洲文化的儿童多维认知研究”等系列精品课题。总之,“微写作”提升了其素养,开发了其潜能,使其科研力获得跨越式发展,她先后撰写完成十二个省市级课题、发表获奖二十余篇论文,并被评为校优秀教科研标兵,获聘浙师大研究生论文评审专家、答辩专家。难怪有教育领导给了她这样的评价:行远始迩,登高自卑。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