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与纳洛酮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疗效研究

2019-10-28 03:05闵怀伍强京灵
陕西医学杂志 2019年10期
关键词:纳洛酮颅脑低温

闵怀伍,强京灵

1.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安康 725000);2.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延安 716000)

急性颅脑损伤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创伤,多是在外界暴力作用下导致的颅脑组织创伤,常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并出现继发性脑损伤,致死率、致残率较高。在急性颅脑损伤后血肿块引起的继发性脑损伤通常伴有高热症状,引起机体高代谢状态[1]。有研究发现,随着体温的升高脑代谢率也升高,不利于脑损伤的控制。亚低温状态可缓解大脑缺血、缺氧状态,减少内源性炎性因子释放,减轻应激反应,有利于保护神经细胞[2]。

急性颅脑损伤发生后脑组织水肿、颅内压升高,可引起中枢性呼吸抑制,诱导呼吸性碱中毒和低碳酸血症,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及时纠正中枢性呼吸抑制、提高血氧饱和度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有益[3]。纳洛酮是一种吗啡受体拮抗剂,可用于治疗颅脑损伤后的中枢性呼吸抑制[4]。但其对血清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 1,Ang-Ⅰ)、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水平的影响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分析了亚低温与纳洛酮联合用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对患者血清Ang-Ⅰ、GFAP水平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7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20~65岁,平均(43.56±11.02)岁;致伤原因:坠落伤6例,钝器伤7例,道路交通伤23例;受伤至就诊时间(1.15±0.28)h。观察组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20~65岁,平均(43.80±11.15)岁;致伤原因:坠落伤5例,钝器伤9例,道路交通伤22例;受伤至就诊时间(1.14±0.33)h。两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均衡性(P>0.05)。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入院后立即处理颅脑外伤,迅速止血,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根据病情需要采取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术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病情控制后逐步脱机。

2.2 观察组:患者加用亚低温和纳洛酮治疗,采用水循环式降温毯进行降温处理,使肛温降至30~35 ℃为宜。静脉输注冬眠合剂(氯丙嗪100 mg +异丙嗪50 mg +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泵注纳洛酮0.08~0.1 mg/(kg·d)。待病情稳定后采用自然复温法将体温恢复至37 ℃。

3 检测方法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7 d后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3000 r/min离心分离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ng-Ⅰ、GFAP、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采用美国伯腾公司生产的ELX800多功能酶标仪,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Ang-Ⅰ、GFAP、UCH-L1、sICAM-1、NGF、BDNF水平变化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价,分值越低神经功能恢复越好。

结 果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变化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流速度的平均值(Vmean)、平均血流量(Qmean)、血流速度的最大值(Vmax)水平高于对照组,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ng-Ⅰ、GFAP、UCH-L1水平变化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Ang-Ⅰ、GFAP、UCH-L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ng-Ⅰ水平高于对照组,GFAP、UCH-L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ICAM-1、NGF、BDNF水平变化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sICAM-1、NGF、BDN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GF、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sI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变化情况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ng-Ⅰ、GFAP、UCH-L1水平变化情况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ICAM-1、NGF、BDNF水平变化情况

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讨 论

急性颅脑损伤视神经外科临床常见的外伤性疾病,常累及患者中枢神经系统而出现继发性脑损伤,影响大脑皮质功能,使患者的运动、认知功能受到损害,严重者可致残或死亡[5]。颅脑损伤可引起中枢性呼吸抑制,引起低氧血症、呼吸性碱中毒、低碳酸血症,进一步加重脑组织缺氧状态,如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6]。迅速降低颅内压、提高血氧饱和度有利于提高患者预后。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分)

急性颅脑损伤后常继发高热症状,脑组织温度可升高至38~43℃,进一步加重脑组织损伤。同时可引起机体高代谢状态,加重缺血缺氧症状[7]。亚低温状态可缓解脑缺血、缺氧,减少内源性炎性因子释放、乳酸堆积,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有氧代谢过程,减轻无氧代谢产物对机体造成的损伤[8]。此外及时纠正中枢性呼吸抑制是临床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关键环节。纳洛酮是一种吗啡受体拮抗剂,可通过竞争阿片受体而起到呼吸兴奋作用[9]。

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是急性颅脑损伤后的重要病理学改变,脑组织缺血、水肿、血管痉挛、血肿压迫等均可导致脑血流速度、血流量下降,引起脑组织缺血,加重颅脑损伤,甚至导致脑梗死[10]。本研究中采用亚低温与纳洛酮联合治疗者治疗后的Vmean、Qmean、Vmax水平高于常规治疗者,R水平低于常规治疗者。这一结果提示亚低温与纳洛酮联合治疗急性颅脑损伤更有助于纠正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紊乱现象,改善脑循环,进而产生脑保护作用。

Ang-Ⅰ由血管平滑肌细胞分泌,可与Ang-Ⅱ竞争性结合特异性受体,保护血管内皮,有利于血管的成熟和稳定。GFAP是参与神经胶质细胞骨架形成的中间因子,正常情况下血清含量较低,当神经细胞损伤后GFAP释放入血而导致血清水平升高。UCH-L1几乎存在于所有神经元,可穿过血脑屏障,是颅脑损伤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之一。sICAM-1是从白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表面脱落的小分子,反映白细胞活化程度和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程度。NGF、BDNF均是促进神经功能重建的细胞因子,可促进神经细胞增殖、突触生长,有利于急性颅脑损伤后的神经功能重建。本研究中采用亚低温与纳洛酮联合治疗者治疗后的Ang-Ⅰ、NGF、BDNF水平高于常规治疗者,GFAP、UCH-L1、sICAM-1水平低于常规治疗者。这一结果提示,亚低温与纳洛酮联合用于急性颅脑损伤有助于保护血管内皮和神经细胞,并通过调节炎性损伤因子和神经重建因子水平而改善病情转归和患者预后。

本研究还发现,采用亚低温与纳洛酮联合治疗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低于常规治疗者。这一结果提示,亚低温与纳洛酮联合用于急性颅脑损伤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利于患者的预后。这是由于亚低温状态下可降低脑组织耗氧量,减少无氧代谢引起的乳酸堆积,避免了进一步的神经细胞损伤。纳洛酮治疗可迅速恢复呼吸兴奋状态,改善机体缺氧状态。此外纳洛酮还可阻断急性颅脑损伤后内源性阿片肽的合成,从而阻断其对神经细胞产生的继发性损伤。

综上所述,亚低温与纳洛酮联合用于急性颅脑损伤可改善脑部血供状况和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降低GFAP、UCH-L1、sICAM-1、BDNF水平有关。

猜你喜欢
纳洛酮颅脑低温
《真空与低温》征稿说明
大型低温制冷技术新突破
零下低温引发的火灾
联合低温脱硫脱硝工艺研究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3例的疗效观察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分析纳洛酮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