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9-21日,第三届中国猪业科技大会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山东青岛隆重举行。这是继2015年、2017年在厦门、重庆成功举办中国猪业科技大会之后的又一次名家云集、内容丰富、影响深远的中国畜牧领域重要科技盛会。
本次大会吸引了来自全国畜牧兽医科研、教学、生产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广大科技工作者、企业管理者等1200多名代表参会,大会共收到论文378篇,78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到场支持。在为期3天的会议中,共安排了特邀报告80个,口头报告64个及107篇壁报展示。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陈伟生研究员,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所长李明研究员,中国动物卫生流行病学中心党组书记黄保续研究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名誉理事长阎汉平研究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李英研究员、文心田教授,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农业大学杨汉春教授,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乔玉锋研究员,学会支持单位代表中牧集团杨青春副总经理,学会副理事长单位代表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李知洪总经理,学会副理事长单位雏鹰农牧魏国强总经理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农业大学杨汉春教授代表主办方致辞。
中国猪业科技大会作为中国畜牧领域重要的科技盛会,关注科技与生产结合,报告养猪业最新的科技进展,结合当前的养猪生产实际问题,从遗传育种、营养饲料、疫病防控、生产福利等几个方面邀请了国内外一流的研究专家、技术专才、青年学者进行了诸多内容丰富、影响深远的专题报告。
北京博亚和讯农牧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资深分析师马闯先生围绕非洲猪瘟疫情对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影响进行了阐述。2019年中国猪肉理论需求量下降6%,预计2020年需求将再降15%,猪肉供需缺口800万t。受猪肉减产的影响,我国居民畜产品生产和消费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禽肉对猪肉产生了一定的替代,水产品、禽蛋和牛奶对肉类缺口的贡献比较有限,未来肉类消费结构将形成猪肉和禽肉共同支撑肉类供应和消费的新格局。
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秦英林先生从企业角度总结了中国养猪业的过去、现在,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阐述。过去数十年来,中国养猪业已从传统农业步入工业化生产升级转型期,正在朝着标准化、智能化迈进,在这个过程中,行业成熟度经历了幼稚、发展到成熟的转变。中国养猪业发展将经历资本竞争、成本竞争、价值竞争三个阶段,在非洲猪瘟发生之前,行业处于成本竞争阶段,一旦非洲猪瘟风头退去,行业将重新回到成本竞争阶段,这就要求企业在智能管理方面努力、升级。未来,养猪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是必然。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闫之春博士分享了现代流行病学方法在我国预防和控制非洲猪瘟的实践经验。闫博士指出,流行病学不仅仅关注病毒本身或个体猪只,而是要回答“为什么非洲猪瘟在某地区造成的损失更多”“如何降低某猪群接触非洲猪瘟病毒后形成感染的几率”“近期传播非洲猪瘟病毒的主要风险因素是什么”等问题。而这恰恰是我国养猪业严重缺乏的科学体系。闫博士建议,预防非洲猪瘟首先要防接触,而一旦接触之后,要防感染,感染早期要进行精准扑杀,尽早净化。我国预防、控制非洲猪瘟的实践表明,通过科学设置生物安全等级、界线,严格控制关口,完全可以有效地预防非洲猪瘟感染猪群;通过猪群和场区的全覆盖采样、及时检测、精准剔除,实现新时代的检测剔除法,在场区群内净化非洲猪瘟;此外,应尽早启动科学的区域净化。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王立贤研究员针对我国养猪业40年的育种成就分析了非洲猪瘟背景下猪的遗传改良变化。非洲猪瘟在全国普遍存在已经成为事实,系统防控能力的缺失和基层的乱象使得“控瘟”难以快速生效。而非洲猪瘟也打乱了养猪业的发展格局和步伐,促使行业不得不做出许多重大改变,其中疫病防控理念将会发生重大改变。过去,我国在疫病防控方面疏于防疫,重在治疗,一直过度依赖疫苗、药物,非洲猪瘟会让人们对生物安全高度重视,必然会实现对其他疫病更加有效的控制,未来中国猪病的防控水平会得到一个根本性的提高,而生物安全水平的提高将使种猪遗传进展提高,遗传潜力得到更好的发挥。
中国动物卫生流行病学中心党组书记、中国任OIE代表黄保续研究员结合实际调研分享了“加快生猪产业体系升级、提升非洲猪瘟防控效能”。黄保续研究员认为,非洲猪瘟发生一年来,通过采取各种应对措施总体而言非洲猪瘟防控成效显著,但整体形势仍十分严峻。目前非洲猪瘟疫情的特点呈现病毒污染面广,但流行强度下降;流行毒均为基因Ⅱ型,但不排除复杂化;传播途径有所变化,但依然复杂;发病进程特殊,先慢后快,难以早发现早处置。由于非洲猪瘟病毒抵抗力强,病原清除难度大,传播途径多样,目前全球只有13个国家成功根除非洲猪瘟,因此我国必须做好长期“抗非”的准备。防控非洲猪瘟必须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生物安全水平,首先要提升养殖环节生物安全水平,其次要提升运输环节生物安全水平,第三要提升屠宰环节的生物安全水平。未来,应优化生猪产业体系布局,促进主产区的生猪就近出栏,从而降低疫情的传播风险。
本次大会还开辟了非洲猪瘟防控应用论坛,邀请国内外权威专家对非瘟防控、非瘟疫苗研究、生物安全体系搭建等最新的非瘟防控进展进行了系统的报告,对于正在遭受非洲猪瘟困扰的中国养猪业而言,此次会议的召开有着特殊而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