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全媒体记者 高 阳 李 苏 谭宏海
栾川县古称鸾州,因远古时期有形似凤凰的鸾鸟在此栖息而得名。这座素有“洛阳后花园”“洛阳南大门”美誉的旅游县城,去年被评为河南唯一的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近年来,栾川依托生态和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坚持全产业强化旅游引领,全区域营造旅游环境,全领域融汇旅游要素,全社会参与旅游发展,全民共享旅游成果的“五全”路径,积极推进旅游产业扶贫。目前,旅游业已成为带动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提升栾川知名度能力最强的产业。
9月25日,记者刚驶入栾川县境,“全域栾川”四个红色大字就映入眼帘,仿佛在告诉我们“栾川的贫困将成为历史,旅游业的发展会让这座城“山青水绿人富裕”。
把贫困村变成美丽乡村,是栾川打造全域旅游、带贫致富的开始。在对贫困村改造过程中,栾川结合贫困村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等,探索出了景村一体型、景区依托型、生态农业型、无景点度假型、配套服务型5种旅游扶贫模式,从而全面推进乡村旅游全域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针对被景区覆盖的贫困村,引导贫困群众就地就业、发展农家宾馆和特色餐饮;对位于景区周边、有旅游资源的贫困村,按照“旅游景区+风情小镇+特色农庄”的发展模式,扶持发展农家宾馆、农耕体验和特色民俗等项目;对于距景区较远、缺乏旅游资源的贫困村,则重点规划打造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为旅游景区、农家餐饮提供绿色食品。这些举措在具体实践中都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庙子镇庄子村位于国家4A级景区龙峪湾大门口,一部分村庄还与景区重叠。该村党支部书记温天序告诉记者,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他们依托村内生态资源优势,以“生态文化旅游”为主题,着力打造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婚纱摄影、风景写生、影视剧拍摄等于一体的“美丽庄子”。如今的庄子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
陶湾镇协心村近年来利用自然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协心旅游特色,积极谋划推进乡村体育健身竞技场项目,成功举办了“山娃足球”公益活动,还建成了河南海拔最高的五人制足球场。同时,为吸引更多游客,村里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也在逐步完善。“为提高环境质量,专门成立了环境治理小组,还展开厕所改革和猪圈改革。现在的协心村已成为‘栾川县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先进村’。”该村村主任王景甫说。
昔日的贫困村变成了如今的旅游景点,看起来美多了,但如何把这种美转化成经济效益,让贫困户切实参与到旅游行业中来,成为能脱贫致富的旅游从业者。这个问题很重要,也是栾川发展旅游的根本目标。栾川县委、县政府在这方面下足了功夫。
陶湾镇协心村风景
发展普惠金融,完善金融扶贫四大体系,积极引导县内金融机构支持全县乡村旅游发展,支持贫困户兴办农家宾馆,参与旅游经营;为每户贫困户提供5万元贴息贷款,发放价值3000元的配套设施,落实到户增收资金5000元,相关部门对贫困户农家宾馆给予每户3万元额外补助;加大技能培训,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对贫困群众进行乡村旅游及三产服务业技能培训……目前,全县先后培训贫困群众5600人,新增旅游从业贫困人口3257人,人均年增收1.5万元,经过旅游培训的贫困户占全县贫困户总数70%以上,总就业人数达1.2万人。
周麦闹是“碧水青山”农家宾馆的老板,家里曾经还算富裕,但2015年丈夫的一场病,几乎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就连盖好房子准备经营的农家宾馆也搁浅了,家庭因病返贫。2017年,她通过普惠金融贷款及亲朋好友的帮扶,终于把自家的宾馆开了起来,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从业者,当年收入4万多元,仅用一年就摘帽脱贫。
“以旅游产业为支撑,从‘特’字上下功夫,把特色农产品变成旅游商品。”栾川县按照“宜游则游、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的思路,依托境内“菌、药、果”等优势资源,大力开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推动农旅融合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山茱萸是中草药的一种,庄子村以独有的地理资源优势种植,品质和药性都比一般的山茱萸好,售价高于市场价30%。温天序说:“我们村仅靠这项种植收入,今年就达690万元。”随着庄子村山茱萸名声不断扩大,以后的销售价格会更高。
协心村主打乡村旅游和中药材种植产业,以百合、天麻、茯苓、立体种植等4个产业园为依托,对全村所有贫困户和有意愿种植的农户实现了全覆盖。陶湾镇产业办主任古宇笑向记者介绍:“该村以合作社为基地,走出了一条规模化、集约化、普惠化、集体发展的种植路子,为特色农产品变成旅游商品提供了充足、高品质的原材料。”
创设“栾川印象”区域农产品品牌,是栾川县委、县政府“把农产品变成旅游商品”的关键一招。通过创建品牌、打造品牌、宣传品牌等一系列操作,如今“栾川印象”农产品开发有高山杂粮、食用菌、特色林果、中药材、果酒饮料、非遗传统类6大系列81款产品,促进了特色农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的发展步伐。同时,栾川还发起举办了中原旅游商品博览会,目前已连续举办6届,通过举办旅游商品博览会,全面打通了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
栾川山高林密、环境优美,具有避暑旅游的天然优势,栾川创新了“旅游+交通+扶贫”模式,举全县之力在2017年、2018年、2019年连续举办了三届旅游高速免费活动,借“凉机”做好旅游发展大文章。
同时,全面整合县域内景区、乡村旅游点、宾馆饭店、加油站等各类旅游资源,创新性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和特色主题活动,进一步拉长旅游产业相关链条,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旅游全产业链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展示、全面受益。仅去年庄子村接待游客人数就达5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超过1000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近3万元。
“2017年是我们第一年实行高速免费,县财政局为来栾川旅游的车辆支付高速过路费达491万元。全县发动旅游志愿者5000多人。”栾川县扶贫办主任张六锦告诉记者,“当时游客实在太多,我们就趁周六日放假把学校宿舍、餐厅腾出来为游客提供食宿,全县各单位工作人员更是全天无休,为栾川旅游业保驾护航。”
有这样的举措,有这样的行动,栾川想不火都不行。今天的栾川旅游已经从过去的重点景区、景点宣传发展为全域宣传,重点景区带动发展为全域旅游,我们就是要让35万栾川百姓直接参与到旅游产业中来,要让家家户户有产业、有活干、有钱挣。”栾川县委书记董炳麓表示,以全域栾川为载体,把“凉资源”变成“热经济”只是第一步,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从生态入手,对栾川旅游的品质、对旅游给老百姓带来的收益进行全面提升。
今日的栾川,已成为拥有2个5A级景区、6个4A级景区,51个旅游专业村,1442家农家宾馆的旅游名县;今日的栾川人,从事旅游业的有3.2万人,综合收入87.4亿元,1.2万名贫困群众通过发展旅游及相关产业实现稳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