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静慧
2017年1月23日,“修齐讲堂”在上海市闵行区正式开讲。“修齐讲堂”取“修身养德,齐家守道”之意,提倡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弘扬高尚深沉厚重的家国情怀。立足社区和家庭,深耕基层社会,面向普通市民,以家风家训温暖人心,以旧学新知启迪大众,以中华优秀文化滋养道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诠释文明。通过讲述修齐故事、阐明修齐道理、分享修齐经验,积淀现代修齐文明,通过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戏剧曲艺,传承弘扬中华核心价值、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打造市民修身齐家、睦邻友善的道德文化新空间。“修齐讲堂”自开办以来,截至2019年4月,“修齐讲堂”已经在全区200个点共举办了2119场(其中名家专场151场),直接听众16万8千余人,覆盖全区14个街镇、9个委办局。“修齐讲堂”先后被《新华每日电讯》《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探索与争鸣》《闵行报》《上海与台湾》等报刊和新华网、中国文明网、中国新闻网、经济参考网、中国网、光明网、东方网等网站报道了40余次。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识,突破了时代性考量的思维定式,其历史逻辑是对当代中国文明发展道路的历史自觉,其现实起点是对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问题研判,其未来取向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追求,具有丰富的层次性。
一是从民族发展的角度阐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丰厚滋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二是从文明演进的角度阐释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世界面临难题的有益启示。”
三是从国际关系的角度阐释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处理当代世界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将始终做一个维护和平的国家。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
四是从国家治理的角度阐释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治国理政具有重要借鉴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五是从民族复兴的角度阐释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有中国精神,把长期以来我们民族形成的积极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充分继承和弘扬起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培根塑魂,任重道远。闵行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于2017年1月创设“修齐讲堂”,着力打造市民修身齐家、睦邻友善道德文化新空间,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新平台,打造提升思想道德传播力影响力的新载体。“修身”“齐家”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正如《修齐讲堂铭》中所述:“现代中国,基于传统……旧学新知,启迪大众。”取名“修齐讲堂”,就是要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道德营养,凝聚社会价值共识,坚定市民文化自信,积极发挥文化的滋养涵育作用,着力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区魅力,用文化生活打造城区气质,深入挖掘城区文化底蕴和人文特色,外树高楼大厦,内塑精神大厦,画出城区建设最美同心圆,彰显闵行生态宜居现代化主城区特有的风度气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当代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方向路径,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实现,关键是传统文化的“时代性”“现代性”的体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过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历史的产物,是在传统农业社会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与以工业生产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社会必然需要一定的调适和转化过程。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发展,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完善,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必要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这种现代性调适必然涉及文化载体、文化制度等多方面建设,闵行区以市民修身齐家、睦邻友善的道德文化新空间“修齐讲堂”这一载体建设为抓手,创造新载体、充实新内容、运用新手段、覆盖新人群,积极探索对传统文化进行必要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
一是积极发挥公众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文以载道,人以弘道。人是城区建设和发展的核心,也是最大资源。“修齐讲堂”通过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启身边人”的方式,积极发挥公众人物示范引领作用,专家学者指导咨询作用,先后邀请尚长荣、瞿世镜、章金莱、赵丽宏、吴颐人、熊月之、乔榛、叶辛、丁建华、陶璐娜、樊锦诗等文化名人和专家学者讲述修齐故事、阐明修齐道理、分享修齐经验、积淀现代修齐文明,丰富东方智慧宝库,着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打造城市精神,外树形象,内聚人心,寻求市民精神最大公约数。
二是不断深化核心价值的丰富时代内涵。如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先生在“修齐讲堂”首讲中,说曹操,论魏征,谈于成龙,以贯穿其艺术人生的三位历史人物为线索,漫谈戏曲人的修齐之路。他在首讲中深情地谈到,要用“用最好听的声音、最动人的念白、最好看的舞蹈、最动情的表演,讲好中国故事,演绎英雄豪杰,陶冶观众情操”。尚老塑造的是人物,修补的是人心,修复的是社会,其生动诠释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修齐讲堂”正是以个人讲述与现场互动相结合的方式,凸显“为价值搭台,向品质致敬”的文化追求,实现核心价值理念与实际生活世界的无缝对接,着力营造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
三是着力形成共建共享的讲堂建设格局。“修齐讲堂”牵手最美书店钟书阁,迈出了“开门办讲堂”的第一步。人群在哪里,讲堂就开在哪里。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区博物馆、区图书馆、新华书店、钟书阁、涵芬楼、恒南书院、紫竹园区幸福五号以及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旺旺集团、大金空调、怡丰城、丽宝广场等52家单位因地制宜设立“修齐讲堂”,艺术场馆、书院、咖啡馆、书店等城区文体娱空间以及区域文明文化建设力量以“修齐讲堂”为载体,携手参与闵行公共精神的塑造、公共社会的构造。
流动的是讲堂,流淌的是文化。通过激活城区道德文化力量,实现区域内“修齐讲堂”讲者共聚、讲堂共建、讲本共编的共建共享局面,形成了政府、社会、市民多方参与、良性互动的讲堂建设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具体来讲,“对适合于调解任何时代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习近平总书记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不仅仅是“厚古”,更重要的是通过让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活起来的方式去“鉴今”。
闵行区以“修齐讲堂”为载体,盘活文明文化资源,用活城区睦邻空间,激活现代传播方式,积极探索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领域 “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是盘活文明文化资源。一方面,注重因人而异。“修齐讲堂”建设讲求量身定制、量体裁衣,努力兼顾大众传播和小众品味,着力满足市民群众的多元需求。琴棋书画、旧学新知,家风家训、人生感悟,等等,都是“修齐讲堂”讲述的内容,如闵行区级机关党工委将诵读与“修齐讲堂”相结合,鼓励诵读经典、诵读美文、诵读美德。团区委将推进“修齐讲堂”与提倡青年深阅读相结合,组织“悦读青春”系列活动。区摄影家协会“穿越罗布泊”活动中开设星空下的“修齐讲堂”,在罗布泊荒野夜幕下,讲述《荒野摄影视觉艺术》。区教育局、区文广局推出“修齐讲堂”之“学霸有话说”,以教育智慧传递的方式推动闵行教育文化新生活。另一方面,注重因时而变。“修齐讲堂”建设讲求与时俱进,随事而制,在2018年上海书展期间,紧密结合“修齐讲堂”建设,以“书香悦闵 修齐节行”为主题,牵引上海书展闵行分会场30场系列活动,弘扬传统修齐文化,积淀现代修齐文明。如“修齐讲堂”之《习近平讲故事》新书品读会,广泛组织动员区域内的300余名优秀青年骨干、大学生、百姓故事团成员等参与新书品读,通过分享故事内涵,体悟故事背后的治理之道。区内人文项目闵图妈妈小屋、成长ing、朗读天使等共同策划出品母亲节亲子‘修齐小课堂’。丰富多彩的“修齐讲堂”让市民在主动参与中培养现代文明意识,形成良好文明习惯。
二是用活城区睦邻空间。“修齐讲堂”作为新时期闵行区着力打造的宣传思想文化阵地,与闵行区“邻里中心”建设紧密衔接。按规划,闵行区将于2020年末建成100个左右具有区域特色、功能多样的“邻里中心”。“修齐讲堂”借势“邻里中心”建设,丰富城区公共文化空间内涵。著名作家赵丽宏在莘庄工业区礼享谷邻里中心用中外文学艺术知识,诠释“中国人如何坚定文化自信”,中国知识分子应该对民族、国家和自己的文化保持一份责任感。上海社会科学院终身教授,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瞿世镜先生在古美路街道平南居邻里中心“修齐讲堂”,从“思想开明、爱国思乡、助学修文、见义勇为”的家风家训谈起,以祖辈、父辈、自身的事例生动地再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传承,及其对于国家、家庭、个人的影响及意义。市民家门口的“修齐讲堂”,在培养市民的文明行为和文明习惯的同时,也不断培育地缘情感、强化家园纽带、塑造城区人的责任与担当等公共精神,通过打造形式更丰富、覆盖区域更广泛的讲堂生态,让主流价值飘散到城区每一个角落,有效打通先进思想和道德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三是激活现代传播方式。“修齐讲堂”主动适应信息传播方式和市民接受习惯的深刻变化,积极运用社会心理学、现代传播学等科学理念传播文明,不断扩大先进思想和文化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一方面,积极打造“修齐讲堂”视觉识别系统,在塑造“功能美、内容美”之余,积极打造“形式美”,通过制作富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主背景、讲述者海报等营造讲堂氛围,通过开讲前设置集体诵读“修齐讲堂铭”等环节,坚持做内外兼修的人文空间,做有仪式感的人文空间。另一方面,积极探索“修齐讲堂”传播模式,积极运用现代传媒理念,整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力量,形成报、网、台、微信等新媒体矩阵式传播格局。借助“文明闵行”、“视听闵行”等微信公众号,在开讲前推送讲堂预告,接受社会报名;开讲后推送讲堂精彩听读版内容,不断提升“修齐讲堂”的感染力、渗透力、影响力,提升城区文明软实力。不断探索“修齐讲堂”现场直播形式。2017年4月22日,资深媒体人白子超先生携新书《白说论语》在钟书阁“修齐讲堂”开讲,东方网全程同步直播。4月25日,莘庄天荟skyclub“修齐讲堂”邀请文史专家熊月之教授讲述“拾忆家事家史,传承家训家风”,网络直播吸引了2000多名观众在线观看,1100多名观众点赞。5月26日,著名作家叶辛先生来到莘庄工业区得丘礼享谷邻里中心“修齐讲堂”讲述“文人情怀与不朽之作”,“新民邻声”现场直播,有25.9万次观看。8月17日和31日,“修齐讲堂”之“学霸有话说”节目邀请闵行的“学霸”们走进闵行电视台演播厅分享成长故事和感悟,并通过闵行电视台、闵行报等媒体多维度多载体报道,9月开学后区教育局组织全区145所中小学学生观看电视直播,为市民提供线上线下多元的文化体验,倡导城区教育文化新生活。
闵行区将进一步整合力量,大胆探索,按照社会化参与、品牌化推进、专业化提升的思路,努力把“修齐讲堂”打造成具有品牌影响力的文化新空间,彰显主流价值取向,凝聚市民价值共识,为夯实、筑牢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为唤醒市民对传统、对文明、对价值的渴望和追求,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