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显斌:《意林》签约作家,至今出版文集十七本,写作至今,在几百种报刊发表文章三千余篇,《父亲和老黄》等五百余篇文章在各级征文中获奖,《知音》等八十余篇文章被各种高考会考、中考以及其他考试选为考题。
意林:文章入选中考现代文阅读题后 ,是否会把入选作为创作方向?
余显斌:说实话,近些年写微型小说时,多是为考题准备的。身为教师,还是希望能给学生提供更多作文方面的思路,能给学生在语文方面更多的帮助,虽然带着目的写作,或许有些刻意而且写出来后和出题者的思路是否相同,大家也是见仁见智,只是希望能带领学生练笔,把自己带进考场了,能更好地引领学生。
意林:写作发表文章的创作初衷是什么?
余显斌:开始写作是因为心中有所感,不得不抒发,就拿起笔写了,下笔总要抒发自己的胸臆。
意林:您认为近年来中考阅读与写作有什么变化与趋势?
余显斌:中考文章多注重题目的多重内蕴,还有文章重点句设置,文章结尾的锻炼。
意林:近年来,语文阅读水平对学生整体成绩的影响越来越大,对此,您有何看法或者建议?
余显斌:学生应多读书,读有正能量的书,多读古诗词,将古诗词化为自己的文字。
一个茶人,拿着一把紫砂壶,泡上一壶茶,坐在古柳大树下的青石上,有一口没一口地喝着,简直是山水田园般的生活。这一刻,什么名利,什么得失,都已了无踪迹,心中唯有茶花如雪,清香细细,唯有蝉鸣声声,山泉溅溅。
周作人说:“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这不是山中饮茶,是都市茶寮饮茶。山中饮茶,当用紫砂壶,与田园生活,与篱笆豆角的山村风光很是吻合。
陶渊明诗歌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时,茶饮还不普及,紫砂壶更未出现,否则“归去来兮”的他,捏着一把紫砂壶,在东篱下一边品茶一边观赏着菊花,真有一种“人淡如菊”的情态。
紫砂壶的出现,要晚于许多茶具,譬如邢瓷、青瓷、兔毫盏等。可是紫砂一出,后来居上,竟然成为一品茶器,也成为文人的喜爱之物。文人,竟然将一把紫砂壶,当作一方宣纸世界,作为抒发情感的对象。于是,造壶已经不只是匠人之事,也成为一些文人写诗填词之余的爱好。
紫砂壶能葆茶香,能提茶味。明末文震亨谈论紫砂壶的妙处时说:“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紫砂壶让茶香清新如初,毫无异味,毫无变更。紫砂因茶而兴,茶也得紫砂而香远益清。
文人收藏紫砂壶,已不仅仅是为了品茶,更是为了在闲暇之余,在竹影琳琅、绿影映墙之时,拿在手里细细把玩,修身养性、涵养品德。紫砂壶也因之成为文人梦寐以求的茶具,甚至千金难求,罕如美玉。紫砂壶名家供春所制紫砂壶,清朝时期成为极品。雍正年间的状元周澍曾得到一款供春的紫砂壶,绘画著文之余,泡茶独品,清雅非常。此壶价钱,用他的文字描述:“供春小壶一具,用之数年,则值金一笏。”
紫砂壶古朴厚重,如君子的为人;紫砂壶外实内虚,如君子的品德;紫砂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特质,如君子的风骨。文人赞美紫砂壶:“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葆光如隐士,潇洒如少年,短小如侏儒,朴讷如仁人,飘逸如仙子,廉洁如高士,脱俗如衲子。”
这说的是紫砂壶,也是中国文化的君子风度。
一品的紫砂壶,一品的君子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