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镕
2019年7月,“2019年广州·世界青少年环保交流大会暨第四届国际青少年环境论坛”的现场,大咖云集,灯光璀璨,《全球环境展望6—亚太区青年版》(GLOBAL ENVIRONMENT OUTLOOK ,简称GEO6)隆重发布。
作为一部面向全球的环保类权威报告,GEO6的创作团队有着充分的国际化背景,来自世界多个国家环保界的专家、学者都为此不懈贡献力量。而其中一位长相甜美、气质娴静的年轻女孩十分引人注目,她就是来自中国上海的邓天琳。
GEO6中绝大部分的插图都出自这位姑娘之手,它们线条流畅、配色协调,有着很高的艺术美感。但出人意料的是,身为环评工程师的邓天琳却从来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绘画训练,基本属于自学成才。而看似柔美的她内心也有着笃定的追求、执着的坚守,对生态环境、人类命运也有着一份清醒而深刻的认识。
动画迷的超人梦
小时候,邓天琳就是个动画迷,当时很多流行动画,特别是日系动画陪伴她度过了如许快乐的童年时光。
“我当时喜欢看的包括《铁臂阿童木》《灌篮高手》《美少女战士》等等,后来又看了宫崎骏的动画,比如《天空之城》《幽灵公主》《千与千寻》。这些动画片在艺术上的成就有目共睹,在主题上很多也富于哲理。比如《铁臂阿童木》,还有宫崎骏的很多动画。”
邓天琳说,像铁臂阿童木,他坚信着人类与机器人能成为朋友,在解决一次又一次的事件中开发了很多潜在的能力,他拥有一大群人类和机器人的朋友、拥护者,成为了人类与机器人成为朋友的桥梁。阿童木和拥护他的朋友一起为了这个目标而不断努力,最后终于达成了人类与机器人友好相处目的。而在宫崎骏的电影中,很多讨论的也是人如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问题,比如《天空之城》表现出对战争的排斥,对自然的悲悯;《幽灵公主》中展现的是人类不能左右自然,左右自然只会毁灭自身的深刻主题。
正是有了最初朴素的自然观,及至高考填报志愿时,邓天琳便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冲动——“那时候我就觉得自己很想要保护环境、保护地球,想要报考环保类的专业。每每在新闻报道中听到有地方环境恶化的消息,都感觉很痛心。我甚至还‘中二(网络流行词,即初中二年级的意思,指的是青春期少年特有的自以为是的思想、行动和价值观。笔者注)地认为总有人要像超人一样站出来,拯救世界,拯救人类自己。”
但是邓天琳的父母却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从事环保类的工作可能会很辛苦,以后在工作中可能还会遭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还不如学习一下计算机、外语这样的专业,以后当一名老师既稳定又可靠。
最后,作为一名内心有执着追求的女孩,邓天琳还是坚持了自己的道路,她考取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环境工程专业,正式成为了一名“理科生”。
大学生活开始没有多久,本来应该是充满希望和憧憬的状态,但邓天琳又开始面临一种新的考验。
“大一、大二的时候,我的很多同学就开始想要转专业,他们觉得自己当初的选择有点天真。其他有些专业的同学好像已经可以出去自己寻求赚钱的途径,但是我们这个专业却缺少条件。而且即便是就业之后,好像也不太可能赚大钱或者是赚快钱,有些同学就有点灰心丧气。”
邓天琳的一位老师看到这种情况也很痛心,他很想留住所有人,于是对学生们说,你们想想环保是管天管地管大气的,权限很大,虽然可能一时见不到效益,但是我们是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为子孙后代造福,有些深远影响可能在我们这一代看不到,但是我们的孩子辈却可以受益。
但当时这些学生正值年轻,对于子孙后代也好、自己的孩子也好,基本都没有什么切身感触,更多的还是希望能在经济收益方面有明显回报。
所以听了邓天琳的讲述,我也深深觉得,原来立志从事环保不但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不断提升的精神,还要有安贫乐道的情怀。
难能可贵的是,无论周遭事物如何变幻,邓天琳一直保持着自己的初心,在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后,她又考取了上海同济大学,成为了环境工程专业,土壤重金属修复方向的一名硕士研究生。
学环保的漫画手
在本科和硕士期间,邓天琳一直是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她积极参与环保社团活动,提升一些大型项目的志愿者,坚持着自己的绘画爱好,还参与了国际性的权威发布。在文艺的瑰丽与环保的现实之间平衡行走、不偏不倚。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环保社团里,邓天琳和其他同学一起号召大家将废纸、废塑料、废瓶子等一些生活里的可回收物品搜集起来,卖钱之后购买鲜花装点校园。
“最初的时候我们的模式比较单一,就是用废品换钱,后来我们和花店建立了比较好的关系,在社团组织活动时,还去找老板拉赞助。一开始大家都挺腼腆的,不知道怎么开口,后来鼓起勇气说出来自己的想法,老板也挺支持的,这也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让我们坚定地去开展更多活动。”多年之后,说起自己过往的经历,邓天琳依然觉得充满回忆,弥漫着许多青春特有的色彩。
在硕士期间,邓天琳还参加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环境管理项目(IESD),担任了国际学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会的志愿者。
“国际学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会和广州·世界青少年环保交流大会有点类似,不过是一个大学生的论坛。从2011年第一届开始,大会会在6月5号世界环境日开启,进行为期一周的活动,主要就是召集世界各国关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大学生,在一起就某个议题进行讨论、交流、比赛。截至目前这个活动都是在上海举行,除了讨论交流,也会去崇明岛之类生态做得好的地方进行实地考察。我们当时在IESD学习,因为IESD是主办方,所以也会作为志愿者,主要参与包括接待國际学生、做翻译、甚至导游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自己的国际视野,更好地了解国外在环保领域的一些最新趋势和发展情况。”
平时课业繁忙,需要全力以赴,但周末和假期的时候,邓天琳还是会坚持自己的绘画爱好。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加入了一个名为“可道”的公众号。
邓天琳说,在“可道”,她既担任美编,也进行原创绘画,还兼顾写稿和排版、校对。虽然忙碌,但是感觉很充实,也学到了不少新东西。
打开“可道”公众号,我看到在介绍一栏中这样写道:“可道专注以原创形式传播可持续发展的前沿理念。凝聚全球华人学者的智慧;实践大众参与和政策支持。我们愿与您一道寻找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浏览里面的内容就会发现,这的确是一个彰显着年轻人的创意和热情的公众号,既满含科普又富于趣味。特别是有了邓天琳这样有着环保类科班专业背景,又对美术有着浓厚兴趣和专长的作者,很多或严肃或深奥或枯燥的内容都能够深入浅出,使人兴味盎然了。
很快,邓天琳在美术方面的特长也被广为人知,时任联合国环境署驻华代表处任职项目助理的刘思佳曾是她在同济大学的师姐,当刘思佳得知邓天琳擅长绘画时,便将她推荐到《全球环境展望6》的编写组。
《全球环境展望》是联合国环境规劃署的旗舰报告,1972年以来已出版了6个版本。《全球环境展望6亚太区青年版》是《全球环境展望6》的分册,旨在为各行各业的青年人提供一份全新的科学性报告,内容包含了亚太区域面临的环境问题现状及挑战,以及青年人参与环保事务的案例分享。相对传统的科学报告,青年版报告运用漫画、插图、动画和视频等方式将科学数据可视化,避免使用过多环境专业词汇,以公众更为理解和接受的语言方式阐述问题和解决方案。
其中邓天琳参与的部分主要是漫画、插图的绘制,在参与的过程中,她不仅结识了来自亚太区各个国家环境领域的专家,还深刻了解了亚太区现在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也希望有更多的青年人能去阅读这本报告,从中得到启示,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即使微薄,总能聚少成多。”
“我觉得和其他学习美术专业的作者比起来,我的优势就在于比较了解环保的一些专业知识,所以更懂得如何用各种图表、图例、漫画、插图来进行阐释和表达,而不是单纯从视觉上追求艺术效果。所以美术部分完成之后,编写组还比较满意,我自己也挺有成就感。能够参与到这样的一个国际性的项目中,为客观展现当前的环保状况、唤醒大家的环保理念出一份力,付出辛苦也值得了。”
有思想的工程师
毕业后,“文艺少女”的气质最终也让位于“环保青年”的担当,邓天琳来到上海格林曼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成为一名环境咨询顾问。
“在读研期间,导师就带领我们参与了一些有关环境问题的实地研究。比如在河南省济源市,那里是小麦的产区,但是铅和镉这类重金属都超标,严重涉及到食品安全问题。此前也有一些企业和科研机构来做过科研,但是采取的方法在我看来并不可取,比如他们都是使用有机药剂对土壤进行修复,这个方法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原来的问题,但是却会产生新的问题——它们会破坏土地的成分,也会影响小麦的收成。”
说到这,邓天琳不禁又回忆起小时候的梦想和心愿,她说,从前我说过想成为一名像超人一样的人,拯救世界,拯救地球。其实长大之后懂得多了,也明白一个自然规律,就是其实地球本身就有自净自洁、自我修复的能力。即便没有人类的干涉,只要度过足够长的时间,也许上百年,也许上千年,地球也会完善自身。
“所以对于那些被污染的土地来说,最好的方法一是要给它们时间休养生息,不要再耕种作物;二是要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比如在济源,农田的旁边就是铅锌冶炼厂,有毒有害物质通过废气排放到大气中,又沉降到土地上,只有倡导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才能有效控源;三是从更广阔的眼光来看,也要做好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农田的旁边一定不能再建设工厂,否则就是人为地增加食品安全隐患。我也一直认为,环保与其说是科学问题,不如说是管理问题,很多的污染问题是可以且应该在未发生前去避免的。末端修复治理始终没有非常完美的解决方案,只有将前端管控做好,才不会有这么大的环境压力。”
作为一名环境咨询顾问,针对目前很多中小企业没有专门负责环保方面人员的状况,邓天琳一直以来的工作也是致力于帮助企业加强事前管控,提供全流程把控。
“工作以来,我也接触了不少中小企业,也更加了解他们的苦衷,有时候他们也不是不想把环保的事情做好,而是确实很多都不懂,能力有欠缺,这样也更凸显出我们工作的重要。所以我们现在就提供数字化环保管家服务,通过与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合作开发的软件,及时提醒企业在哪方面有疏漏,及时对问题进行跟进,及时帮助他们整改,希望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更好地帮企业在环保方面做到合法依规。”
除了在专业方面展示出的踏实肯干,作为一个工作时间并不长的年轻人,让我感喟的一点是,邓天琳对于很多问题都有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就像之前提到的她认为地球有着很强的自净能力,所以虽然现在环保压力很大,但是也无需过于恐慌,像之前的《穹顶之下》就有着恐吓的意味,其实公众冷静看待就好。
“我觉得人类自己也不要把负担看得太重,还是要讲求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有平衡之心,既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也不能为了环保而让经济停滞不前。而且很多人把污染看得很可怕,什么都不敢吃,什么都不敢用,其实这也是太过了。我们人的身体也有自净能力,只要摄取的量在一定范围,是不会出现太大问题的。”
而对于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年轻人或者是在校学生,邓天琳也充满了殷切的期望,她认为,大家在生产、生活中都应该秉持一颗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态的态度,将它们融进血脉里、习惯中,去预防污染的发生。而这也是环境教育的意义所在,青年人是世界的中流砥柱,青年人的思想态度决定了世界的走向,决定了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向。作为青年人的我们,应该明白并担负自己的责任,去学习、去行动。
生活中,邓天琳还是一个爱好旅游的姑娘,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旅行的途中她也会结合自己的专业不断产生新的感悟。
就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国庆节,邓天琳去了新疆,喀纳斯碧绿的月亮湾,魔鬼城的雅丹地貌都给她留了了深刻的印象,但在新疆广袤土地上经常可见的风机也不免让她隐隐担忧。
“这些风机让我想起曾经看过的文章。风力发电曾有一段时间十分火爆,大家觉得找到了替代化石能源的环保清洁又可再生的能源,但慢慢地人们又发现其实风力发电并非对环境毫无弊端。——巨大的风机会对鸟类生存造成影响;它们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对当地的植被和生物多样性有一定破坏;另外还有润滑油泄漏对土壤的污染、噪声对较近居民的影响、改变风能对局部气候的影响等。这些都会让人感叹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道阻且长,而也正还需要我们持续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艺术,常常为我们编织各种瑰丽的梦想。
环保,时时帮我们守护每人切近的愿望。
充满艺术的环保更让人感觉飘逸灵动,
而满含环保的艺术则使人感觉清新自然。
希望更多怀揣“超人梦”的青年人都能如同邓天琳一样从艺术的熏陶里脱胎,在现实的环境里发力,更加轻盈地拯救地球宇宙,更加坚定地拯救人类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