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830000)刘尹丽
腰背肌筋膜炎是由于腰部经过过量的受力劳动或是长期的受凉而导致腰背部的肌肉纤维及其周围的经络出现严重的不良变化,比较常见的病变有肌肉组织病变、体液聚集等。中医治疗主要是拔罐、针灸等,通过打通身体中阻塞的经络,其副作用相对较小。因此现今通过针灸找穴的充分经验以及对身体经络运行的规律了解,在治疗过程中选择远离患处的穴位放针于经络之中来刺激堵塞部位使其畅通的方式称为循经取穴。平衡火罐疗法是利用燃烧的方式排空罐内空气,利用其产生的吸附能力对患处进行治疗[1]。
1.1 一般资料 筛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腰背肌筋膜炎患者72例,年龄22~63岁,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均为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采用平衡火罐配合循经取穴治疗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坐罐配合以推拿等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平衡火罐配合循经取穴治疗方法,具体如下。
附表 对照组及实验组的治疗情况(n,%)
患者采取俯卧位,露出背部。①闪罐。找到患者背部两侧的排毒通道,对其进行三次闪罐循环,完成闪罐过程后将火罐取下。②揉罐。在闪罐之中选取一个余留温度最高的,将火罐底部在背部两侧的排毒经络进行三次力道适当的揉动,之后缓慢移到另一穴位,顺着背部穴位及经络循序进行。③推罐。将少量的润滑剂均匀涂抹于患者背部,保持推罐适中吸力,自大椎顶部起至阳关穴推罐循环三次,顺序为先督脉后膀胱经,直至背部皮肤红晕。④抖罐。在患者背部经脉上利用手腕的力量晃动火罐,循环三次。⑤坐罐。用温水湿润毛巾擦拭患者的背部,依次在督脉及患处进行坐罐,保持5分钟。对火罐的力度及皮肤情况进行观察,拔罐过程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感,若患者难以忍受要停止坐罐。⑥取罐。取罐时以一手抓住罐体,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按压罐体周围的皮肤,让空气进入罐体,直至吸附力完全消失,罐体拔出之后以热毛巾敷于背部,毛孔闭合后帮助患者穿衣,结束后让患者饮下热水以便排除毒素。以十天为一个疗程,两天一次,治疗后一天内不可洗澡,保证睡眠,注意防止着凉[2]。
1.3 护理方法 首先应对患者明确讲解患者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使其明确自身疾病的状态以及注意事项,积极对患者不适进行询问,做好心理护理。在拔罐之前要观察患者的皮肤情况,避免产生不适。患者注意腰背部位的保暖并注意保护该位置不遭受外力损伤,并采用合理的策略来锻炼腰背部位置的肌肉,使其得到施展以促进患者肌肉的恢复。
1.4 判定标准 将患者患处的病理反应完全消除,腰背部可以灵活运动,结节完全消失视为治愈;患者患处的病理反应基本消除,腰背部可适当运动,结节得到改善视为显效;结节处未得到改善,患者患处情况没有改善视为无效,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实验急诊诊断记录所得数据录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20.0中,对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将P<0.05差异记为统计学显著差异。
实验组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61.1%,两组比较,P<0.05。具体见附表。
中医认为,腰背慢性经络受到损伤是腰背肌筋膜炎产生的原因,主要由于腰背部经络的运行出现阻碍,气血流通不畅,治疗方法是化淤止痛,舒筋活血。本文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腰背肌筋膜炎患者72例以对照实验的方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平衡火罐配合循经取穴治疗护理方法治疗有效率为91.7%,常规治疗护理方法治疗有效率为61.1%,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平衡火罐配合循经取穴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护理方式治疗效果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筋膜炎症状,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