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波,黄漫华,杜锦洪
(汕头市中医医院骨二科,汕头 515031)
颈型颈椎病大多以颈肩部疼痛为特点,又称为非特异性颈痛或机械性颈痛,早有研究提出,其发病率在5.9%到38.7%之间,且颈型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有年轻化的趋势,复发率高,已成为困扰大众健康的一种普遍疾病,因此必须予以充分重视[1-3]。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繁多,主要采用中西药、针灸、推拿手法、拔火罐等保守治疗,有学者认为非侵入性的治疗是最有益的方法[4]。但目前尚没有一种绝对有效而且长期效果优秀的方法。本院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了端提整脊法结合两式八段锦锻炼治疗青年颈型颈椎病的方法。本研究旨在研究端提整脊法结合两式八段锦锻炼治疗青年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1.1 诊断标准 根据第3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5]及201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6],拟用标准:①枕、颈、肩部疼痛,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②X线片上可出现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及椎间关节不稳等。③除外颈部其他疾患(如落枕、肩周炎、风湿性肌纤维组织炎等)。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者。②不排斥针灸和手法治疗且无晕针病史。③年龄20~40岁者。④无长期服用内科药物史。⑤同意随访,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①合并其他类型颈椎病者。②患有颈椎肿瘤者。③先天或后天的颈椎椎弓裂者。④有颈椎手术史。⑤合并严重内科疾病者。⑥不遵从治疗方案,如同时进行其他治疗方案者。⑦妊娠期女性。
1.4 剔除和脱落标准
1.4.1 剔除标准 ①误诊。②不配合治疗或锻炼。③因故无法进行完整的治疗疗程。④不配合随访。⑤私自长期使用止痛药物等,影响疗效评估。
1.4.2 脱落标准 ①患者因故要求退出。②在随访过程中失访。③患者不按时复诊等。
1.5 一般资料2016年4月——2017年6月,将174例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将患者按就诊的先后顺序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整脊锻炼组和电针组,并分别由两组进行过严格训练、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操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基本资料见表 1。
1.6 治疗方法
1.6.1 整脊锻炼组 采用端提整脊法:患者坐于治疗凳上,两手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全身自然放松,操作者先揉按阿是穴、风府穴、枕下缘胸锁乳突肌止点处各2 min,拿捏法松解颈部两侧肌肉2 min,拿法、揉法法等手法放松双肩部软组织2 min,肘尖点按双侧肩井穴30 s,接着操作者一手托患者后枕部,一手肘部托患者下颌,嘱其放松,轻轻向上牵引3~5 s,然后用力快速向上提拉,使患者臀部离开座椅,操作成功可以听到一声或多声弹响,也可无弹响。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两式八段锦锻炼分别为“两手托天理三焦”和“五劳七伤往后瞧”。每次锻炼重复以上动作10次,每天早中晚各1次,10日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每天早上锻炼1次,直到随访结束。1.6.2 电针组 ①所用器械:针具均选用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的华佗牌针灸针,批号:160081,规格:0.35 mm×40 mm 和 0.30 mm×25 mm。红外线灯:采用重庆市国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国仁牌TDP治疗器,产品型号:TDP-L-I-9A。②操作:患者取坐位,常规消毒后,术者取患者阿是穴、双侧风池、颈百劳、病变节段的颈夹脊穴、肩井、天宗穴及合谷穴进行针刺。取双侧风池穴和肩井穴各通电,取患者能忍受的电量为宜,每次20 min,期间给予颈肩部红外线照射,以患者舒适的温度为宜。③治疗频率和疗程: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表1 两组青年颈型颈椎病患者一般资料比较Tab.1 Com 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of young patients w ith neck type cervical spondylosis between two groups
1.7 观察项目与方法 分别在治疗开始前,治疗后(治疗1个疗程结束后)及治疗后6个月、1 a进行疗效观察及评分。
1.7.1 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7]对患者颈肩部疼痛的程度进行评估,在白纸上面划一条10 cm的横线,横线的左端标为“0”分,表示无痛,右端标为“10”分,表示患者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中间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分值越高代表越疼痛,让患者根据自我感觉在横线上划一记号,表示疼痛的程度。
1.7.2 采用汉化的颈痛量表(NPQ)[8-9]对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体征、功能状况及生活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颈痛的程度,症状持续的时间,对睡眠、携带物件、阅读及看电视、工作或家务、社交活动、驾驶等的影响,是否有手臂麻木。NPQ评分百分比越高表示越严重。
1.7.3 疗效评定 结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6],拟用标准:治愈:枕、颈、肩部疼痛等症状消失,无压痛点,对生活、工作无影响,VAS评分和NPQ评分改善率≥75%。显效:症状基本消失,但可找到压痛点,对日常生活、工作无明显影响,VAS评分和NPQ评分改善率≥50%且<75%;好转:症状明显减轻,有压痛点,对日常生活、工作有一定影响,但继续治疗可达显效或临床治愈,VAS评分和NPQ评分改善率≥25%且<50%。未愈:症状无改善,VAS评分和NPQ评分改善率<25%。改善率=(治疗后得分-治疗前得分)/治疗前得分×100%(尼莫地平法)。
1.8 病例脱落情况 研究过程中脱落5例,其中电针组因未能按时配合疗效评定而造成资料收集不全脱落1例,因联系方式更改而无法完成随访脱落2例;整脊锻炼组因未能按时配合疗效评定而造成资料收集不全脱落2例。最终完成本研究的共有169例,其中整脊锻炼组88例,电针组81例。
1.9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比较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在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各时间段均低于治疗前,在不同时间段之间有统计学差异(F=1033.153,P=0.000<0.01),两组的VAS评分在不同的时间段存在交互效应(F=3.93,P=0.02<0.05),两组之间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4.729,P=0.031<0.05),治疗后各时间段整脊锻炼组的VAS评分均低于电针组,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说明两组治疗方案均能缓解患者颈肩痛的症状,但整脊锻炼组对疼痛的缓解优于电针组。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PQ评分改善率的比较 两组患者的NPQ评分改善率在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各时间段均低于治疗前,在不同时间段之间有统计学差异(F=1018.582,P=0.000<0.01),两组的 VAS 评分在不同的时间段存在交互效应(F=5.056,P=0.006<0.05),两组之间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F=6.355,P=0.013<0.05),且组间比较在治疗后及治疗后6个月、1 a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说明两组治疗方案均能改善病情,但整脊锻炼组的整体改善优于电针组。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VASscoresof patientsbefore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wo groups 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VASscoresof patientsbefore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wo groups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电针组比较,#P<0.01。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1个疗程)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 a整脊锻炼组 88 5.91±0.81 1.07±1.19*#0.96±1.28*#1.06±1.38*#电针组 81 5.80±0.75 1.47±1.36* 1.46±1.40* 1.52±1.5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PQ评分改善率的比较Tab.3 Comparison of the improvement rateof NPQ scores of patientsbefore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wo group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PQ评分改善率的比较Tab.3 Comparison of the improvement rateof NPQ scores of patientsbefore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wo group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电针组比较,#P<0.01。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1个疗程)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 a整脊锻炼组 88 51.89±7.41 8.71±10.88*#7.64±11.43*#8.72±12.96*#电针组 81 51.27±5.58 12.82±13.65*13.49±13.53 13.58±14.66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整脊锻炼组总有效率为95.5%,电针组总有效率为90.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17,P=0.18),说明整脊锻炼组的总有效率可能与电针组相当,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Tab.4 Comparison of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patients between two groups
2.4 两组患者随访情况比较 在76例整脊锻炼组治愈和显效的患者中,随访1年的复发例数为2例,复发率为2.6%。62例电针组治愈和显效的患者中,复发例数为7例,复发率为1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9,P=0.04),表明整脊锻炼组的复发率可能比电针组低。
颈型颈椎病的发病一般是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年龄、性别、颈部外伤史、劳累、姿势不良、精神压力、超重等有关[10],但目前尚没有明确定论。现代青年人大多生活、工作压力大,长期伏案工作、学习已是常态,而伏案工作、学习与颈型颈椎病发病也有一定的关系[11]。探讨其诊治有着重要的医学及社会意义。
本研究结果证实端提整脊法结合两式八段锦锻炼和电针治疗均能改善青年颈型颈椎病的症状、体征,有很好的远、近期疗效。但端提整脊法结合两式八段锦锻炼在缓解颈肩部疼痛及全面改善病情方面优于电针治疗,复发率比电针治疗组低,是治疗青年颈型颈椎病较理想的方案。
端提整脊法结合两式八段锦锻炼是以中医传统手法和锻炼相结合的治疗方式。正常人的颈椎通常处于动静结合的平衡之中,头颈部肌肉、颈椎的椎体、椎间盘、附件及周围的韧带等组成了颈椎的平衡系统,任何环节受损,均可引起或诱发颈椎正常平衡状态的失衡,从而导致颈型颈椎病的发生。端提整脊法通过揉、按、拿、捏、等手法作用于颈肩部的特定穴位和筋脉肌肉等组织,能够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缓解颈肩部肌群的紧张状态,减轻疼痛。手法治疗可以改善患者颈部肌群的收缩力量和协调能力,提高肌群的放电频率,有利于缓解颈部肌群的疲劳[12]。而端提手法能改善颈椎小关节紊乱情况,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状态,改善颈肩部组织的营养和血液供应,兴奋局部肌肉、神经。早有研究提出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中远期随访效应[13]。端提整脊法能有效缓解骨骼肌系统的机械性疼痛,且其镇痛作用可能优于药物治疗[14]。端提整脊法能改善颈肩部局部微循环、调节颈椎力学的失衡。在进行治疗时,需将松解的重点放在特定穴位和肌肉的起止点处,这样才能够更加快速的直达病处,缓解颈肩部肌肉痉挛。八段锦首见于南宋《道枢·众妙篇》,是历史悠久、效果显著的保健操,其有效性更是经受住了近千年的实践证实,笔者结合临床实际需要,取其中的两式:“两手托天理三焦,五劳七伤往后瞧”,能良好的锻炼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冈上肌、肩胛提肌、竖脊肌、头夹肌、颈夹肌、胸大肌等肌肉,缓解疲劳,能上调心肺,中调脾胃,下调肝肾,活血化瘀,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血液循环,舒筋通络,滑利关节,提高颈肩部肌群力量,寄治疗于生活当中,让患者在舒适中逐渐康复,同时学会自我保健的能力,从而达到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受研究时间和地域所限制,随访时间不够长,病例数较少,仍需要多中心、更多病例、更长期的疗效观察进一步验证。
总之,端提整脊法结合两式八段锦锻炼治疗青年颈型颈椎病简便、有效、舒适、复发率低、可重复性强等,能很好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值得推广的中医特色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