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前排左)和耿丽淑(前排右)
在她的墓碑上,写着三个简单的字,足以概括她的一生:“Friend of China”(中国的朋友)。
1986年3月6日,一位美国人过90岁生日。
邓颖超为她发来贺信,时任上海市市长江泽民授予她“荣誉证书”,中国福利会在被誉为“大理石宫”的上海市少年宫为她举行祝寿会——她是谁?
她叫Talitha Gerlach。但在中国,她更为人们熟悉的名字,是耿丽淑。
这个出生在美国匹兹堡一个牧师家庭的女孩,在美国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她常常听到去过中国的传教士讲述中国的见闻:那里的女性裹着小脚。她暗下决心,要去帮助中国妇女。1926年,她如愿由美国基督教女青年会委派到中国工作。但她没有料到,此后自己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中国度过,最后,她也将自己的墓地留在了上海。
改变她的,是她在中国遇到的人。
最初来到中国,在青年会女工夜校,耿丽淑因为工作原因接触到一些进步师生,其中有些人就是在青年会掩护下的共产党员。同那些进步人士的往来和交谈使耿丽淑大开眼界,了解到中国前进的方向。她开始学中文,决心尽己所能尽力支持他们。
1927年4月,共产国际在中国的苏联顾问鲍罗廷夫妇遭到追捕,耿丽淑利用美国人的有利身份,掩护鲍罗廷的夫人鲍罗廷娜离境脱险。时代使然,也是命运的安排,让她开始触摸到中国内部涌动的进步力量。
她记得,有一天晚上,艾格妮丝·史沫特莱邀请她去自己在法租界的住处吃饭,艾格妮丝问耿丽淑,是否愿意看一些来自井冈山苏区的材料。
耿丽淑后来记录道:“艾格妮丝马上便带我到法租界的男青年会大楼。我们在黑暗中爬上二楼,因为艾格妮丝不愿让开电梯的人知道她把陌生人带进了大楼,所以我们没乘电梯。上了楼,走过一条长廊,艾格妮丝取出钥匙打开一间办公室。接着我们又在黑暗中摸索,最后找到一个铁文件箱。她取出一把钥匙,打开箱子,拉出抽屉,从抽屉最里边拿出几扎铅印的和油印的材料。印这些材料用的纸质量很坏,显然是用粗原料手工制成的,不过可以用来抄写文件、报告和文章。艾格妮丝接着又拿出一些纸币,是在井冈山苏区流通的货币。很明显,艾格妮丝是受到委托来保管这些珍贵材料的,不是负责的交通员来取,是决不打开锁的。艾格妮丝告诉我她为什么在法租界占有一间办公室。她说:‘法国当局和警察比起公共租界的治安人员来,是不那么寻根问底的。’因此,地下党员就能在法国人的鼻子底下进行活动,这比在公共租界里活动便利得多。”
耿丽淑荣获“中国福利会妇幼事业樟树奖荣誉奖章”
越来越深地接触到中国社会,也让耿丽淑越来越深地决心为这里的人们做些什么。
1938年,耿丽淑成为保卫中国同盟的最早成员之一,任上海分会秘书,筹集、运送医药物资支援新四军。为身在香港的宋庆龄传递上海的消息,耿丽淑巧妙利用往返于上海、香港和美国的美国客轮“总统号”。当时,总统号停泊在黄浦江中心。上下船的客人需要坐摆渡船去江心。耿丽淑每次都把信件藏在外套里层,在岸边等待渡船的到来,等随渡船到了江心,就攀登上总统号舷梯,将信件从容投入客轮邮筒,随即坐渡轮返回岸上。
1940年,耿丽淑回美探亲途经香港时,她与宋庆龄第一次见面。虽是初见,却如故交。宋庆龄说:“我们已是老朋友了,通过你转送的信件,我已认识了你的坚定勇敢。”
耿丽淑说:“你的工作品质和目标,帮助我建立了新的人生理念。和你一起工作,我像投入光明的怀抱。”
1952年,耿丽淑离开美国,秘密回到中国,再次“投入光明的怀抱”,经宋庆龄推荐,她任中国福利会顾问,主要从事儿童健康教育工作。她在85岁时,还每天坚持到机关工作半天。有时,她一个人到托儿所、幼儿园去了解儿童的教育情况;有时候还到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去给小朋友们讲故事。她在外国的许多朋友知道她在上海生活得很好,就常常给她寄些书刊来。凡是与儿童教育和妇幼保健事业有关的,她都送给《儿童时代》杂志或其他有关单位。
1981年,当记者去采访耿丽淑时,在她家的墙壁四周,看到挂着不少孩子们送给耿奶奶的画。有一个从中福会幼儿园出去、后来在一师附小读书的八岁小孩恩戈,随家长到庐山去玩。恩戈想到耿奶奶,就在山上画了一幅山水画赠送给她。一次耿丽淑到国际俱乐部参观全国儿童画展时,广西的一位四岁女孩王亚尼,当场画了一幅猴子嬉斗的画,赠送给耿奶奶。耿丽淑特意将它裱好,挂在家里留念。她说:“上海是我的老家,在这里住得很舒服,我爱社会主义新中国,也很喜爱新上海。”
那一次采访中,中国福利会的同志告诉记者,按照我国政府规定,凡是在中国帮助工作的外国专家,他们所得的人民币薪金有一半可以换成外汇,可是耿丽淑自从到中福会工作以来,从来没有去兑换过。居住在中国的外国专家,从国外买来家庭陈设都可享受免税待遇,可是记者在她家中看到的家具和用的东西,连她手上的手表、家用的电冰箱,都是中国货。
1986年3月6日,在耿丽淑90岁生日时,时任上海市市长江泽民向耿丽淑颁发了荣誉证书,表彰她“半个世纪以来,对中国人民的进步事业做出了有益的贡献”。1987年6月,她荣获上海市公安局对外国人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永久居留资格证书,成为上海市荣获这一资格的第一个外国人。
1989年1月20日,在上海市外事办公室的“新春招待会”上,18名首批获奖的外国专家盛装前来。名列首届上海市对外表彰“白玉兰纪念奖”第一名的,也正是耿丽淑女士。当时年93岁的耿丽淑坐在轮椅上,被推着进入百花厅时,全场肃然起敬。
1995年2月12日,耿丽淑在上海病逝,她将墓地也永远留在了这座城市。在她的墓碑上,一共有四行字。在英文姓名、中文姓名和生卒年月当中,写着三个简单的词,足以概括她的一生:“Friend of China”(中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