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珉
家庭养老是我国最传统的养老模式,时至今日大多数老人依然沿用这种模式养老,特别是在农村。但家庭养老存在专业护理和医疗保健无法满足的缺陷,另外,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快、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叠加,使得城市家庭养老逐渐被削弱。因此,新型的居家养老模式推出,既符合国人的传统观念,又可以有独立的生活空间和家的感觉,更能和家人共享天伦之乐。
从古至今,养老都属于家庭问题,“养儿防老”是社会传承的“孝文化”。但如今的现实困境是老龄化社会,养老逐渐演化为社会问题,家庭养老暴露出的弊端,亟需社会养老和社区养老来补充。
所谓“居家养老”,即老年人可以生活在自己熟悉的住所和环境中,政府不必花过多的资金建设集中的养老机构和设施,只是在老年人所生活的社区范围内实行各种上门服务。居家养老模式优点颇多:第一,居家养老服务是一种既不同于家庭保姆,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家政服务的独特养老方式;第二,居家养老服务是专业性强的服务,从事护理的人员都经过专业培训,特别是经过专业医疗护理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第三,居家养老服务不同于家政服务,它并非是一种完全按市场规律运作的市场化服务,而是公益性或准公益性服务;第四,同机构养老相比,居家养老服务是一种投入小、经济和社会效益高的养老方式。
但居家养老模式也存在缺陷:首先,看病就医不方便,特别是当子女无法陪同,周围又缺少医疗网点,请保姆或护工照顾半自理或失能老人,费用不菲,独居老人在家的安全性较低,万一发生意外,可能耽误送医治疗时间,缺少人际沟通交流,可能导致不良情绪;其次,居家养老缺乏安全性,其护工并不是24小时陪护,而且作为外人,并不可能对老人做到100%的照顾,如果身体病发或意外没有发现,易出现悲剧;最后,居家养老增加家庭护理上的负担,根据老年人健康状况的不同,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程度的护理压力。
近年来,一种名为“虚拟养老院”的产品悄然兴起,其没有一张床位,却能承载上万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在甘肃兰州,一家虚拟养老院注册的老人就有10万,几乎占了整个兰州市城关区60岁以上老人的一半多。虚拟养老院是由当地政府建立的一个信息服务平台,当老年人有服务需要时,拨一个电话给信息服务平台,平台就会按照老年人的要求,派服务员工上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同时对服务质量进行监督。
除了兰州,苏州、沈阳等地也已經展开试点。“虚拟养老院”有以下四大特点:第一,不提供床位只提供服务。通过电话、网络等信息管理系统,在接收到居家老人发送的需求指令后,为老人提供洗衣、做饭、修理水电、陪同就医、文化娱乐等多项具体服务;第二,大数据让服务更智能,虚拟养老院会采集老人的信息,将分散居住的老年人纳入虚拟的养老院,第一时间为他们提供不同服务;第三,打个电话就有人上门服务,虚拟养老院设立一个电话服务专线。届时,如果老人需要服务,只需拨打电话,在支付相应的费用后,就可以享受到便捷的上门服务;第四,轻松实现居家养老,虚拟养老院提供上门服务,有人搭把手,帮忙干一些重活累活,生活一下子轻松了很多,同时缓解了养老院“一床难求”的局面。可以说这是“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升级版,打破了原有的现实社区范围,由互联网构建了一个更为庞大的“虚拟社区”,通过智慧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平台建立的服务体系,为老年人进行服务。
目前,上海也在打造“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为老服务搭上了信息化快车。今年,上海持续推进“长者照护之家”建设,进一步推动“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融合发展。为此,上海优康安和护理站在杨浦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探索为老服务新模式,将服务范围扩展至整个杨浦区12个街道,从1700位老人增加至如今的5300位老人,让每位老人都能享受到舒心的老年生活。为了提高效率,优康安和护理站升级信息化智能系统,每天定时定点发送“任务”到护理人员的手机。此外,老人遇到了疾病问题,家属及时在微信群中反映,专业护士、康复师等会立即回复。针对居家养老需求,推出生活护理、助餐、助浴、助洁、洗涤、助行、代办、康复辅助、陪聊、助医等“十助”服务项目,覆盖了30多万老年人。
在福建省厦门市,市政府部门联合老来俏,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创新推行“三合一”的养老服务方案,逐步探索出“文化+信息+专业助老”新型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老来俏跟爱牵挂签订了智慧养老战略合作协议,打造了一套包含“平台+硬件+APP”的智慧养老解决方案,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以爱牵挂智能穿戴设备为入口,通过对老人基本信息、健康信息、服务信息等大数据的全面分析和评估,同时高效整合全市各类养老服务资源,以信息化和智能化呼叫服务为核心,依托信息化平台和目前链接的600家服务商资源,为老人提供家政、助医、助洁、助餐、代购等精准化、个性化、多样化的居家养老服务。
(摘自《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