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各类媒体选秀栏目不断刷新观众视听,体现出当今社会的多元文化发展特质。2015年12月5日,歌手谭维维在东方卫视《中国之星》选秀栏目中演唱了《给你一点颜色》,打破了当下流行音乐舞台的沉寂和诸多选秀节目给人们带来的审美疲劳,瞬间征服众多歌迷、获得极高赞誉。盛赞之余我们不禁会产生疑问,在当今已经到来的新媒体环境下,各类选秀节目纷纷登场为何单就《给你一点颜色》产生了如此大的社会影响。笔者从美民通融合与传统文化创新转化论及,并探讨“唱”为核心是激活音乐“魔性”的关键。
一、以“歌唱语言”为核心的经典
这首歌曲被推崇的原因不仅因其音乐风格与华阴老腔“混搭”美,更与其富有警示意味的歌词及结构处理、强大的“视媒”呈现,既有与崔健2005年推出同名专辑延续不一样“颜色”、也有龚琳娜2011“神曲”《忐忑》有相通之处,更有歌手谭维维奔放而浑厚的独特嗓音、唱腔精湛技法运用,汇集成具有“东方摇滚”神秘色彩“不一样”颜色,听来令人耳
目一新、热耳辣心、发人深省,堪称词、曲、唱、影、媒合一的
成功之作。
(一)词——歌词分为三部分的结构特征
在歌词的编写上,谭维维融入两首经典老腔的唱词,并对其重新解构,引入现代化叙述性歌词,使得原本质朴单一且相对陌生晦涩的地方性唱词变得生动具象、直白易懂。在传统唱词的基础上体现词作者对生活的态度,也体现出创作群体对于传统音乐的钟爱与传承。
1.神秘感——这是整首歌曲中“惊艳”的部分有着显著的陕西风格,谭维维不仅在唱腔上模仿了陕西方言音调“女娲娘娘补了天,剩下块石头是华山”,在唱法上也大胆借鉴了秦腔的戏曲演唱,在“鸟儿背着太阳飞”一句的后面的“呀”字使歌曲的表现力粗犷、豪迈至顶峰。
2.有问无答的“天问”——歌手谭维维双手打镲进入歌曲连续发问,充满深刻批判与反思的问而不答更是凄楚苍凉指戳人心:“为什么天空变成灰色?为什么大地没有绿色?为什么人心不是红色?为什么雪山成了黑色?为什么……”其歌词击中了当下国人焦虑、纠结的情怀,将挣扎与无奈、刺痛与绝望赤裸裸诠释到了极致;艺术化地告诫人们要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存家园,其作品诘问的形式、“宣泄”式的摇滚唱出了人们对生态环境恶化的痛彻。正如崔健在演出结束后在舞台上说的那样:“让我们感受来自黄土(地)给予城市雾霾人口的震撼。”
3.古朴与活力——陈忠实、路树军先生的那句“娃儿一片片,都在塬上转”,与核心歌词关联最紧密、最有实际意义,它带着乐观的浪漫主义气息打破了一片死寂,带来了生机与希望。最能体现华阴老腔内在风骨是那句:“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华阴老腔的存在点化了中国古代戏剧的“北之沉雄”,体现出儒家“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信念在民间艺术中的厚重根基。①
(二)曲——摇滚风融入陕西方言、华阴老腔风格
华阴老腔被称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它以其豪放粗犷、大气磅礴、苍凉悲壮的老腔曲调,近乎原始,被誉为中国大地上“最古老的摇滚乐”。老腔唱腔的特征是以陕西省秦声声腔体系为基础,沿袭“一领众和”的唱做模式,自古有“众人帮腔满台吼,惊木一击泣鬼神”的描述。最早华阴老腔的主要表演形式是皮影戏,也称“傀儡戏”,久之形成当今的“皮影表演、老腔伴唱”架构。
该作品在创作中成功挖掘并构筑起老腔与摇滚乐的共有特征。在陕西剧种华阴老腔中体现出浓厚的特色强调的两个关键音是“4”和“7”,而在现代音乐旋律创作中,这两个音一般很少多次重复用到,《给你一点颜色》在编曲上不仅保留了它们,还特地采用老腔音乐的主奏乐器“胡琴”突出“彪悍”与“号角”色彩,使得老腔音乐的奔放豪迈跃然纸上、喷薄汹涌;在旋律与节奏的创作中,适当采用老腔原有的即兴且自由的节奏型,并运用了摇滚音乐惯用的四四拍节奏规整地进行创新,将地方剧种的文武场伴奏乐器与西洋电声乐器结合,以最原始的音乐形态为基准来重组编排,并在歌曲前奏、间奏、尾奏中融合老腔元素与摇滚音乐风格,形成具有老腔特色的曲式特征。
(三)视媒特效与传媒效应催生“全能”歌手
音樂选秀类节目最早源于国外,较代表性的有美国1948年《德克萨斯明星剧院》和《城中明星》②。国内该类节目可追溯至1984年央视首届《CCTV青歌赛》,由于其自身以及当时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并未引起社会的持续关注。自2004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到2005央视3套推出“星光大道”栏目起始,我们可以看到无论从外在妆容、气质到作品内容诠释以及歌手的言谈语态都充分体现出“接地气”的全民“狂欢”,这种审美主题及氛围通过后来更多媒体栏目延伸泛化、强化。2012年浙江卫视开创了《中国好声音》(版权引进)收视创高,新颖的音乐类选秀、比赛纷纷涌现。例如《梦想中国》《歌手》《跨界歌王》《让梦想飞》《蒙面唱将猜猜猜》《幻影歌手》等,近年来又逐渐趋于泛娱乐及融媒化的《我是大明星》《中国达人秀》《我要上春晚》《我型我秀》等以及全能型、专业化《声入人心》《偶像练习生》《全能星战》《梦想星搭档》等视媒栏目。2016年以来原创类音乐节目注重内容的多变性,其特点注重声音、多重互动的同时注重视听影效技术革新,并在结构编排中融入戏“剧”的连续性、悬念感等。暂时跳出了“复制化、同质化”藩篱,催生造就了一批较有影响新人力作。歌手谭维维就是在这种融媒环境下的鲜明个案。她2002年参加全国歌手大奖赛获优秀奖,2006年层层选拔“超级女声”获总决赛亚军;2015年参加《我是歌手》决赛,并于同年11月参加《中国之星》中以《给你一点颜色》夺冠。
(四)歌手谭维维创演基础与表现灵感
1.歌手谭维维系中国内地女歌手,1982年出生于四川自贡。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声乐系。其音域宽广、有多种风格的把持力。有报道对其演唱水平有较高评价,各种风格如温婉抒情、流行元素、民歌戏曲爵士摇滚都可来去自由、游刃其中。自2006 年谭维维赢得了“超女”比赛的亚军。之后斩获各类殊荣。除了个人禀赋和努力,也离不开音乐学院较扎实的“美声”功底的滋养。
2.谭维维版《给你一点颜色》与崔健原专辑同名,崔健版中汇集采用流行、摇滚、电子和Hip-Hop等音乐种类,内容从农民、民工到城市文化青年、网虫都有所涉及。乐评人金兆钧曾在《崔健与中国摇滚乐》对其做出过深度解析“一种根本的、实际的音乐,与最商业性的流行歌曲的乏味‘感伤主义直接对立”,得出“它并不企图给人们以愉悦而是震撼、感受和参与”③。谭维维版的《给你一点颜色》延续了2005崔健版的内核摇滚精髓,并大胆尝试将颜色、老腔、摇滚多元素加以融合,直面表达对生态环境恶化的共同“痛点”,形成多元文化的和谐统一。这是一种以多元文化素材视听刷新观者的审美范式并以此不断践行对传统文化的转化创新。正如崔健所说:“你们看到的真的是一个教科书级的中国摇滚乐或者说是真正的民谣音乐与摇滚乐结合的一个最佳典范”。
3.在遵循老腔本体的基础上伴奏乐器与乐队编制突破传统、重塑再创。延用老腔传统伴奏乐器的基础上,加入了二胡、低胡、惊堂木、板凳以及现代电声乐队,从5人增至11人,改变了传统老腔乐手身兼数职的演奏模式。④其中“砸板凳”的表演将板凳在传统老腔中的拟声性来配合节奏敲击,渲染出全新的鼓点伴奏令观者难忘。谭维维也发朋友圈说:“谢谢大家为我刷屏,真的要感谢这些民间老艺术家,没有他们就没有这个创意和作品”⑤。
二、在“唱”中隐伏着文化基因密码
真正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或许谭维维本人及其创作团队也必能实现对她的超越。该作品在表演中让人“泪奔”感的原因固然很多:開启千年的“老腔”、撕裂般的“呐喊”“天问”……几乎让听者久久无法释怀、欲罢还休,这种以“唱”的方式探测并触及灵魂痛处引发听者强烈共鸣。我们似乎能感受到这种音乐中隐含丰富“力量”,让人停下匆匆脚步,去感受、去体验、去咆哮、去哭泣、去忏悔……。
(一)“唱”中隐伏着鲜活的文化“精灵”
究竟是什么打动了观众?是一般意义的“审美”吗,笔者从声音歌唱语言角度探讨其是感染打动观者的“声音”艺术魅力。这是整首歌曲中最让人惊艳的部分“鸟儿背着太阳飞”一句的后面“呀”字。在结尾部分也有一段(转A商)四四拍四小节的以“啊”展开的旋律。
(节选自歌曲《给你一点颜色》)
歌唱是听觉的艺术。在没有文字以前,人类就以发出各种声音来传情达意、交流心声。世界各国家的语言文字虽有不同,但就人类发出的各种声音而言,差异无几。这也是为什么世界上的文字各异而所传递情感的声音却似共通。自从人类语言的产生以来,语言的语义功能被发挥到了极致,在语义之外的语音功能则在很多方言俚语中以各种传统戏曲的腔韵、民歌衬词等中隐含着。例如歌手龚琳娜2011推出《忐忑》整首歌中没有一句完整歌词出现,却似乎包含更多深意令人浮想生出丰富诸多遐想,加之运用旋律的起伏跳跃、节奏加剧、音色的转换混搭给人以悲叹、喜悦与紧迫感等多重体验。
(节选自龚琳娜《忐忑》片段)
《给你一点颜色》表现出音乐的核心是什么,是“声”与“情”,是声音的不拘一格豪放洒脱、直指人心。歌唱的核心是真实的有着内心感应的“人声”。声音魅力是动态变化、生动鲜活人的情感传递。荀子《劝学》讲“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二)“唱”之神韵,历久弥新
传统音乐歌唱语言实践所处之场域的流变在改变着音乐实践的生态环境,也对歌唱语言技术有着直接影响。认知和重塑歌唱语言理论话语地位,应回归传统音乐歌唱语言理论的逻辑起点。在曲种溯源方法探讨中音乐理论家张庚先生曾提出“由近及远,溯源而上⑥”。中国的甲骨文成熟于约公元前3300年⑦,人类声音储存技术仅始于1877年留声机的发明⑧。而人类以“口传心授”将最有魅力、特色鲜活的文化基因以“唱”的方式传承延续⑨。口耳相传的传承方式隐伏着特定地域里人们共性的深层心理结构,特别强调对传统音乐内涵及神韵的体现,其凝聚着中华文化的人文精髓、隐含着解读人类文化基因的源头密码⑩。距离我们最近的“腔韵”场域的戏曲、民歌以及当代处于流变所形成的流行音乐就是鲜活例证。
“唱”囊括统御着古今中外诗辞歌赋及各种林林总总的地方曲种的唱腔声韵。据文献载春秋《诗经》中风、雅、颂的划分是依据音乐的不同。宋代郑樵在《通志序》论及“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朱熹在《朱子全书·诗纲》中指出:“风雅颂乃是乐章之腔调,如言仲吕调大石调越调之类。”;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可知“诗”皆以弦歌而“唱”。以“唱”为线索寻求文明解码,或许可趋于探得“以今人得见之依据,求取古代之真实”(黄翔鹏)。即便在当今的学校音乐教育中这种教育仍是富有创造性和开放性的传承方式被广泛沿用和发扬。陈独秀《论戏曲》将“唱”之艺术“戏曲”的感染力及对民众思想观念影响力、改造力推至文化竞争力核心高度。
由于历史等的多重因素,我国长期以来经济落后导致文化也处于从属地位,甚至被压抑与扭曲,这些也使得我国音乐学术的学理性存在着学术视野的宽度、思想推演的深度、研究范式的规范度的先天不足。在流变中认知传统表演实践、在“经验式总结基础上积累理论话语”权更为当今学人的共同责任{11}。
三、谭版《颜色》的创新与重塑
(一)创新转化中呈现的“意象和鸣”
流行音乐的核心究竟是什么,是流行吗,其核心是“音乐”。谭版《颜色》音乐中混搭了传统艺术华阴老腔元素,鲜活的“原生态”给人新奇呈现,然而即便被赋予“东方的摇滚”的殊荣、甚至通过“央视春晚”航母级文娱平台推送也未必能够实现这般“集中”发力所实现的轰动效应,受到社会如此广泛的关注。究竟是什么才是真正瞬间直穿心扉、直达观众每根神经?
笔者认为是“音乐”的魅力,是音乐在感动着、鼓噪起、激起了人们原始的、内在冲动并实现了强烈“意象和鸣”。具体讲分为两个方面“声音”和“视媒”。这里的“声音”是指包括统辖着带有旋律的“技术”语言实现并呈现了技术的张力和魅力;“视媒”则是指统御着歌者的表演、舞美以及录音等技术实现的(包括机位切换、去留删减)最佳投放影效。二者无缝对接形成一体多面的全新视觉效果来折服观众,同等重要,如果非要说那个更先一些,歌唱技术应是首要的核心前提。当前很难想象没有视媒的世界,假如闭着眼睛纯粹以“听”的方式欣赏《给你一点颜色》会是怎样一个效果呢?毋庸置疑,其难以掩饰神采仍旧带给听着中鼓舞汹涌、凄楚芒刺的深邃入髓感染。当然这只是一种假设,视听产品已经成为当代人类的精神食谱的一道“家常菜”。
(二)创新生发中的“融合互动”
流行音乐是对当代音乐由俗、雅“对望”走向“融合”的重塑。流行音乐从不固守权威,而是藐视一切旧有的、现有的规范,将古典的、现代的、本土的、外来的音乐统统招致麾下,用新的方式、手法呈现鲜活的音乐构筑{12}。谭维维演绎的《给你一点颜色》让人们感受到了音乐的生命张力和爆发力,这种“摇滚与民粹的完美融合”以最舒服的方式表达情感,以随性的方式进行演绎,并无更多花哨外表,而是将经典的老腔和摇滚融合{13}。
首先,一开口就震撼全场,在表现形式、内容上抖料不断。如同“脱口秀”避其传统相声中“三翻四抖”而是采用连抖包袱、爆点释放{14}。歌曲以华阴老腔带着满满的“原生态”气息旋即步入观众视听,有如金戈铁马般的“穿越”,也唱出了兵败时的马革裹尸,她体现的是数千年来陕西民众最基本的生存法则,倾诉的是关中民众的勇武和顽强。单就歌词而言已经足以撑起“直面生死”触及痛处,光彩炫目的舞台、演绎千年的传统曲种,瞬间带给观者的穿越感。谭维维小水镲缓缓切入,一开口浓重秦腔“女媧娘娘补了天,剩下块石头是华山”。使观众迅速地进入到歌曲热烈的情绪之中;用流行唱法和电声乐队配器的方式与前段形成鲜明对比;紧接着,在采用老腔原汁原味的三拍乐节敲击檀板彰显个性、壮其声势{15}。其“一领众和”以衬词“啊”字反复重复发展,以华阴老腔跟进并“娃娃一片片,都在塬上转”一句加“嗨”音全曲结束。
简言之,流行演唱在歌唱语言上更讲究用接近日常生活的嗓音和素材来诠释,也更体现民众对于流行音乐文化“不可抗拒”诱惑力的一种认可。作曲家陈钢先生曾言“流行音乐是先进文化”{16},笔者认为这种从高端到民间、从集体到个体、由内而外的转化互动,更是多元文化融合、科技进步、社会公平及新媒体推动下的文化创新与文明的提升。文化的存在方式或生发常态就是在不断互动与融合的循环过程中实现的。
结 语
诚然,好音乐是有生命的,而生命都有其生发规律的,没有恒久的流行。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音乐演唱也一样,演唱形式的革新是“美声”“民族”流行音乐演唱技法及融媒并举的必然。谭维维版《给你一点颜色》为许多非遗文化重新被认识、重新走进现代生活提供了一个借鉴,对现代社会应当如何深度挖掘非遗文化、再次振兴非遗文化有着多元化的启示,以期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化与文化的繁荣创新。
①④ 杨婷《歌曲〈给你一点颜色〉的解构性意义》[J],《艺苑》2018年第6期,第74—75页。
② 王佳思《中国电视音乐选秀类节目发展的二十年》[D],河南大学2014年。
③ 金兆钧《崔健与中国摇滚乐》,《人民音乐》1989年第4期。
⑤ 王锋《〈给你一点颜色〉老腔歌词竟是陈忠实写的》, http://fun.hsw.cn/system/2015/1208/54242_7.shtml.
⑥ 路应昆《高腔与川剧音乐》,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年版。
⑦ 于张勇《〈老子〉阴阳五行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版,第37页。
⑧ [美]马克·科尔曼《声音的再现》,余言译,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年版,第14页。
⑨ 刘富琳《中国各类型传统音乐中的“口传心授”》[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9 年第1期,第15页。
⑩ 陈文革《豫剧唱腔结构动态研究》(1900—1960)[D],福建师范大 学2012年版,第12页。
{11} 《第二届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音乐表演理论)学术研讨会通知》,选自《中国音乐学》2018年第2期。
{12} 陈福杰《浅议流行音乐的概念及特征》[J],《艺术教育》2016年第11期,第94—95页。
{13} 王思琦《这种颜色美不美?——谭维维〈给你一点颜色〉的审美价值及其启示》[J],《歌唱艺术》2016年第2期,第13—17页。
{14} 郑东来、王婷《传统单口相声与“脱口秀”的不同点》[J],《戏剧丛刊》2013年第6期,第108—111页。
{15} 石丰恺《〈华阴老腔一声喊〉历史溯源及传播价值》[J],《戏剧文学》2016年第9期,第125—131页。
{16} 张燚《再谈“流行音乐是先进文化”》[J],《歌唱艺术》2013年第10期,第28—31页。
陈福杰 郑州师范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 金兆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