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国庆
科研作风和学风是决定科技事业成败的关键。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研作风和学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要弘扬科学报国的光荣传统,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勇于创新、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气。为进一步推动科技界转变作风、改进学风,经党中央批准,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的发布对新时期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健全完善我国良好科研生态,鼓励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勇攀科学高峰,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意见》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定决心,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科研作风学风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一是明确了加强科研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指导思想。《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提出以塑形铸魂科学家精神为抓手,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走在前列,争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建设科技强国的奉献者、崇高思想品格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
二是明确了加强科研作风和学风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路径。《意见》明确加强科研作风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价值引领、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久久为功,在全社会积极弘扬科学家精神,倡导爱国情怀、责任使命,凝聚起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强大动力,为科技工作者潜心科研、拼搏创新提供良好政策保障和舆论环境。
三是明确了加强科研作风和学风建设的主要目标。《意见》突出问题导向,深入分析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对科研作风和学风建设的要求以及当前我国科技界作风学风的现状,提出力争一年内转变作风改进学风的各项治理措施得到全面实施;三年内作风学风实质性改观,科技创新生态不断优化,学术道德建设显著加强,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得到大力弘扬,形成全社会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汇聚磅礴力量。
市民在内蒙古博物院参观钱学森事迹展览。
《意见》以改革创新、优化服务涵养创新生态,以严格自律、求真务实弘扬正雅学风,对科研作风和学风建设作出全面系统的部署和安排。
一是深刻阐述了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丰富内涵。《意见》凝练“两弹一星”“载人航天”“西迁精神”等特定科技工作者群体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持续奋斗所展现的宝贵精神财富,形成了以爱国、創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内核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明确提出要自觉践行,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既传承精神血脉,又蕴涵时代特点。
二是对广大科研人员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提出具体要求。《意见》 针对当前科研作风和学风中的典型问题,要求科研人员要崇尚学术民主、坚守诚信底线,反对浮夸浮躁和投机取巧、反对科研领域“圈子”文化,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可操作的具体举措,如严禁违规将科研任务转包、分包他人,以项目实施周期之外或不相关成果充抵交差等。论文等科研成果发表后一个月内,要将所涉及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等原始数据资料交所在单位统一管理、留存备查。每名未退休院士受聘的院士工作站不超过1个,退休院士不超过3个,院士在每个工作站全职工作时间每年不少于3个月。在科技项目、奖励、人才计划和院士增选等各种评审活动中,不得“打招呼”“走关系”,不得投感情票、单位票、利益票,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参评、评审等资格。不得片面通过高薪酬高待遇竞价抢挖人才,特别是从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挖人才等。
三是进一步明确加强科研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改革方向。针对影响科研作风和学风的深层次问题,明确提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构建良好科研生态。要求科技管理部门要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树立宏观思维,倡导专业精神,减少对科研活动的微观管理和直接干预,切实把工作重点转到制定政策、创造环境、为科研人员和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上。优化项目形成和资源配置方式,根据不同科学研究活动的特点建立稳定支持、竞争申报、定向委托等资源配置方式,合理控制项目数量和规模,避免“打包”“拼盘”、任务发散等问题。加大对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创新团队稳定支持力度。改革科技项目申请制度,优化科研项目评审管理机制,让最合适的单位和人员承担科研任务。建立完善分层分级责任担当机制,敢于为科研人员的探索失败担当责任。
学术不端、浮夸浮躁、急功近利等不良作风学风,侵蚀我们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根基,必须高度警惕。坚持激励和约束并重,坚决遏制不良作风学风的蔓延,推动我国科研作风学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程开甲院士在浙江大学百年校庆时做学术报告(资料照片)。
一是强化 《意见》 贯彻落实,确保各项任务落地生根。科技部按照《意见》 要求,正会同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部门对《意见》 提出的各项重要举措,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分工方案,推动政府、大学、科研机构、科学共同体、科技人员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共同发力,把作风学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确保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科学家精神,推动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积极选树、广泛宣传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和创新团队典型,表彰科技界的民族英雄和国家脊梁。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自觉践行和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坚决抵制不良作风和学风。
三是开展加强科研作风学风建设的专项治理。开展专项行动,对院士专家工作站、专家评审行为、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实施情况等开展专项治理,加强对科技人才计划入选者、重大科研项目负责人的管理,实施项目随机抽查。同时深入实施科技人员减负行动,持续开展减表、解决报销繁、精简牌子、“四唯”问题清理、检查瘦身、信息共享、众筹科改等7项具体行动,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管理效能,切实减轻科研人员负担。
(作者系科技部科技监督与诚信建设司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