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发展条件差异显著,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基本国情。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问题,不断丰富和完善区域发展的理念、战略和政策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发生历史性变化、取得历史性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区域发展经历了均衡、不均衡、再均衡、协调发展的过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东中西差距很大。为了改变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工业基础薄弱、沿海与内地布局畸重畸轻的格局,同时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政治局势和战备考虑,当时的任务是,利用沿海的基础和适当利用外援,促使工业布局向内地推进,形成布局相对均衡,各大经济协作区自成体系、相互促进的全国工业格局。1956年,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 按照这一战略思想,工业布局不断由沿海向内地推进,经过20多年的建设,内地工业产值占全国的比重由1952年的31.9%,提高到1978年的40.1%,旧中国遗留下来的极不平衡工业格局得到初步改观。
第二阶段,从改革开放初期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当时,加快发展是全国战略,区域经济发展当然要服从这个大战略。如何加快发展?途径是改革开放,打开窗户,让外资进来,这一任务历史性地放在了沿海地区肩上。198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按照这一战略思想,通过设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等一系列对外开放举措,形成了沿海地区先走一步、进而带动内地发展的格局。1978—1995年,沿海地区吸引外资占全国吸引外资总额的84.7%,基本建设投资占全国的比重明显提高,沿海地区的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6%。沿海地区的率先发展,使我国经济实力迅速上升,为20世纪末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三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党的十八大前。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应当把缩小地区差距作为一条长期坚持的重要方针。更加重视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逐步加大解决地区差距继续扩大趋势的力度,积极朝着缩小差距的方向努力。党中央在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同时,1999年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2003年决定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2006年发布《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形成了以“四大板块”为支撑的区域发展总体思路。立足于发挥各地比较优势,依照适宜的空间尺度,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区域重大规划和政策举措,打造了一批特殊功能平台,有力推动了“四大板块”战略实施,也加强了宏观调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这些都使得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不断增强。
第四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出了新的重大战略决策。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就是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在统筹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同时,2014年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2018年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把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放在更加重要位置。特别是,作出庄严承诺,部署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貧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这在国际上也是一个高标准。同时,巩固完善了支持革命老区发展的政策体系,推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川陕、大别山等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支持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下大力气加快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边疆地区的动力和活力。
在廊坊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百花蜂蜜有限公司廊坊生产基地,工作人员在测试机器设备。 近年来,该开发区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取得良好效益。
至此,区域发展呈现出新格局:从东向西看,是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从南向北看,是粤港澳大湾区、长江三角洲、京津冀等重点区域;从发展困难程度上看,是老少边穷四个特殊区域;从改革开放深度上看,是自由贸易区、国家级新区、国家级开发区等一批重要功能平台。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区域发展呈现出协调性不断增强、活力竞相迸发的良好局面。
区域发展短板弱项明显改进。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2018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至1660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7%。预计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将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重大战略实施取得关键进展。京津冀发展协同性明显增强,长江经济带水质逐渐改善,粤港澳深度合作全面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政策措施落地生效,长江三角洲地区向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迈进,重大战略效应进一步显现,开拓高质量发展动力源。
区域发展相对差距逐步缩小。东部地区“一马当先”的增长格局逐渐被扭转,中西部地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呈现出各区域多头并进的局面。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民生保障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东北地区国企改革、结构优化和对外开放有力推进,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新型城镇化建设、现代农业发展进展顺利,东部率先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功能平台示范效应持续显现。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等重大区域功能平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示范。
海洋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我国海洋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海洋产业体系比较完整,海洋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持续增强,为建设海洋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海洋经济总量接近全国经济总量的10%,形成了北部、东部、南部三大各具特色的海洋经济区,对区域经济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一是以全国一盘棋的思路推动区域发展。坚持全国一盘棋的思路,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惯式,以区域一体化促进全国统一市场建设,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促进人员、技术、资本、货物、服务、信息等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二是以改革开放的精神推动区域发展。一方面,要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加快示范试验,探索出发展新路径。另一方面,要提高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模式。
三是以市场为基础、政府为支持推动区域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打破地区分割和利益藩篱,切实提高区域开发效率。充分发挥政府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主导作用,通过制定区域战略、规划和政策,努力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四是以培育发挥比较优势为重点推动区域发展。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培育和壮大地方独特的比较优势,使欠发达地区加快补齐短板,发达地区继续创新引领,各类地区协调协同发展。
五是以协同协调和共赢共享的原则推动区域发展。一方面,加强区域合作,协同协调联动,促进有条件的地区一体化发展。另一方面,着力共赢共享,通过精准脱贫、对口支援等多种方式,帮助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