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霞 陈玉琴
【教材解读】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是由一篇通讯改写而成的,写的是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中国派出了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本单元的前两篇课文都是写外国人帮助中国人的故事,本课则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国际理解”的内涵,即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也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尽力帮助其他国家。本课采用的是通讯报道的常用写法,按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安排材料,叙述清楚,并有适当的议论。文章先写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救援队的感激,再回溯整个事件的过程。在整个事件的报道中,既有救援工作的总体介绍,又有细节的描写,如搜索犬救出男孩的事。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和友谊,体会理解和帮助是双方的;二是继续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设计思路】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中应创设情境,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使学生能够透过对话和细节描写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受到熏陶和感染。通过看、听、读、说、交流等多种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丰富学生的语言,尤其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和积累。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3.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品读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介绍一个团队给大家认识,他们就是“中国国际救援队”。(板书:中国国际救援队)
师: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播放介绍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视频)
师:就是这样一支队伍,在2003年2月首次参加了我国新疆巴楚等地的抢险救援工作。同年5月,阿尔及利亚地震时,他们也参加了救援,并受到联合国官员及当地群众的高度称赞,大家一致认为中国国际救援队——
生:真棒!
(师板书:真棒)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28课: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生齐读课题)
【评析:通过播放视頻及融合课后资料袋中的
内容,让学生对中国国际救援队这一团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前,先来看看老师带给大家的自学提示。(出示自学提示: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的要求自主学习。
(生自主读文)
师:课文能读下来吗?文中的词语记住了吗?
(出示词语,生开火车认读。)
弥漫 腐烂 臭气 搜索 缝隙
捕捉 废墟 协助 挣扎 属于
房倒屋塌 纵横交错 载誉返回 闻名遐迩
阿尔及利亚 布迈尔代斯
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谁能试着说一说?
生:课文主要讲了2003年,当地时间5月21日19时45分,阿尔及利亚北部地区发生了地震,中国国际救援队赶往灾区展开救援的事。
师:基本讲清楚了,可是中国国际救援队展开救援的结果如何呢?谁能再试着说一说?
生:课文主要讲了2003年,当地时间5月21日19时45分,阿尔及利亚北部地区发生了里氏6.2级地震,造成两千二百多人死亡,一万多人受伤。中国国际救援队迅速赶往灾区现场,展开紧张的救援工作,最后圆满地完成了抢险救援任务,载誉返回中国。
师:这样来概括就具体了,也完整了。
【评析:给足时间让学生自主读书,在读中认识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整体感知课文大意。学习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三、直奔主题,深入阅读
师:中国国际救援队以“真棒”的表现,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交口称赞。那么我们的国际救援队究竟棒在哪里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画出相关
语句。
(生默读并勾画)
师:勾画完句子的同学,请读一读你画出的句子,看看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并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自己的感受。
(生朗读句子,并和同桌相互交流感受。)
师:谁来读一读自己画出的句子?
生:我画出的是第3自然段中的句子:“他们
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细心地捕捉着废墟里发出的声音,有的队员操作液压钳,剪断纵横交错的一根根钢筋,搜寻着被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 ”
师:你找得真准确!请大家一起来看,(出示该生朗读的句子)在这段话中,哪个词最关键?
生:是“迅速”。
师:为什么要如此迅速?
生:因为要抢时间去救人。
生:抢在时间的前面就能救出更多的幸存者。
师:正如大家所说,速度快,抢时间,是救援的关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震后的布迈尔代斯——(播放布迈尔代斯震后的图片,师配乐朗读。)房屋倒塌了,人们流离失所,失去亲人的大人、孩子在哭泣,那哭声撕心裂肺,空气中弥漫着尸体腐烂后散发的臭气。余震还在继续,一次又一次地袭来。
师:此时此刻,我们的救援队员们在做些什
么呢?
生:有的救援队员正在给抢救出来的伤员包
扎伤口。
生:有的救援队员在继续搜索,不肯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生:有的救援队员正在安慰那些失去亲人的
人们。
生:有些地方太狭小,挖掘机器开不过去,队员们只好用铁锨挖,用手刨。
师:请同学们想象一下,队员们在做这些的时
候都面临着什么?
生:他们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余震。
生:还面临着高温的炙烤。
生:我觉得更可怕的是队员们还面临着可能
在余震中随时牺牲的危险。
师:是啊,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奋战在抗震救灾的前沿。带着你们各自的感受和体会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
生:(齐)“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细心地捕捉着废墟里发出的声音,有的队员操作液压钳,剪断纵横交错的一根根钢筋,搜寻着被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
师:猜猜看这个时候救援队员们在想什么。
生:当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
条缝隙,细心地捕捉着废墟里发出的声音时,他在想:我一定要仔细再仔细,抢救出更多的幸存者。
生:当队员操作液压钳,剪断纵横交错的一根根钢筋,搜寻着被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时,他在想:说不定在这片废墟下还有生命的迹象,我们一定不能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师:从刚才的交流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震后的灾区,时间就是生命,刻不容缓!
生:我体会到了我们的国际救援队的队员们
才是最可爱的人。
生: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他们为了抢救素不相识的人而不顾个人安危的精神,很让我敬佩。
师:在这个时候,时间就是生命,队员们不顾个人安危,投入到紧张的救援中。这就是我们的国际救援队,一支给予人们希望的队伍,一群可亲可敬的人,面对他们,我们怎能不自豪地说——
生: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师:继续交流,你们还从哪儿体会到了救援队真棒?
生:我从“虽然这个地方不属于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负责范围,但为了抢救孩子的生命,中国国际救援队还是派出部分队员前往救援”体会到了救援队真的很棒,他们顾全大局,懂得和国际上的其他救援队团结协作。
师:正如你所说,他们就是这样一支团结协作的队伍。
师:谁还有补充?
生:我画出的是这几句:突然,“超强”冲着一条水泥板夹缝狂吠不止,大家兴奋地喊道:“找到了!找到了!”救援队员在“超强”的引导下,看到了废墟中有一只隐隐活动的胳膊。经过一番紧张的援救,在废墟中挣扎了三天的一名男孩终于被救了出来。当地群众对中国国际救援隊感激不尽,搜索犬“超强”也因此在当地闻名遐迩。
生:我体会到队员们每成功救出一名幸存者
都是极其不易的。
生:在救援工作中,就连我们的“超强”也在竭尽全力,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他们真的很了不起!
师:这个可爱的小男孩在救援队的努力下获
得了新生,一个个生命在救援队的竭力帮助下看到了希望,面对他们,我们怎能不骄傲地说——
生: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评析:朱熹认为,读书须要“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在“他们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布迈尔代斯”的板块教学中,王老师紧扣文本的语言,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体会语言文字隐藏的深刻意思,感受到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迅速与不怕困难。将描写布迈尔代斯的受灾情况融合到这个板块的教学中,简化了线条,同时也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更立体的感受,对中国国际救援队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四、总结延伸,拓展升华
师:这就是我们的国际救援队,不仅在阿尔及利亚,在世界各地,哪里有危险,哪里需要帮助,哪里就会有救援队队员身影的出现。(图片展示中国国际救援队在世界各地展开救援的情景)
师:看到这儿,你想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队员们说些什么?
生:我想说:队员们,你们真了不起!
生:我想替那些被救助的人们对他们说一声:谢谢,你们辛苦了!
生:队员们,世界人民会永远记住你们的!
生:中国国际救援队的队员们,我们因你们而骄傲!
师:一支人数不多的救援队,却承载了中国乃至世界的救灾任务。他们奋不顾身,舍生忘死,这么棒的队伍怎能不让我们尊敬!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
生: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评析:图片的补充使学生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使他们对人道主义精神有所感悟,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更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作者单位:甘肃兰州市城关区一只船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